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9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357篇
安全科学   47篇
环保管理   169篇
综合类   1301篇
基础理论   150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21篇
社会与环境   113篇
灾害及防治   3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北方某城市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址方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建立和量化适于河流型饮用水水源地选址的评价体系,以北方某城市A的水源地选址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AHP)从法律制约、环境质量、水资源保障和环境风险角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共设立8个否定因子和20个评价因子,采用文献分析和专家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并依据环境标准和技术导则确定评分标准,可对多个选址方案进行评价与优选.研究表明,城市A的选址方案Ⅰ与方案Ⅱ均可做为水源地选址方案进行工程论证;城市A所处流域综合水质状况不佳,在后续的给水厂建设中应考虑采用深度处理工艺;城市A的选址方案Ⅰ与方案Ⅱ的环境风险系数均较高,管理部门应依据选址方案的风险特征加强上游风险源管理.  相似文献   
992.
国际河流管理和内河流域管理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来看,国际河流和内河在管理模式、政策、法规上从来都是各自为政的。然而,利益主体的多元性,河流自身生态系统的统一性都说明了这两种河流的管理,包括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具有共通之处,因此,成功的国际河流管理经验可以内河的利用保护所借鉴。在将国际河流保护制度和内河管理制度惊醒比较之后,本文试图从对比中思考我国内河流域管理立法模式、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和如何协调流域内部利益。流域管理不应单独立法,流域管理机构的地位在新《水法》中有所明确,但其职责还需进一步向统一宏观规划调度的方向定位,由流域管理机构根据公平合理地原则进行流域内部利益协调。只有将流域管理机构和协调流域内部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3.
刘雪  迟杰 《环境化学》2014,(11):2003-2004
我国降水具有明显的雨热同期的特征,夏季降水量一般占全年的45%—65%,北方地区集中程度更高.虽然已有的研究表明夏季景观河流污染最为严重,但是降雨对水质的影响特征并不清楚.津河是天津市内主要景观水体之一,全长18.5 km,宽20—30 m,与海河相通形成水体循环圈.本文于2013年6—10月对津河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水质调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雨季水污染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景观河流治理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为监测神农架林区河流健康状况及人为活动对其水体理化特征和生物群落的影响,基于水质类别、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BMWP记分系统(Biological Monitoring Working Party Score System)对神农架林区河流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水质、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BMWP记分系统评价为健康的样点比例分别为36.67%、63.30%和50%.大型底栖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MWP记分系统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具有较好的一致性.3种评价方法均显示亚健康或健康状态的样点比例达到了66.67%,表明神农架林区河流生态系统总体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样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与干扰.  相似文献   
995.
基于风险理论,从水资源系统的角度剖析流域干旱风险的构成,分别从降水、用水和水利工程调节的角度讨论构建干旱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指标、干旱承灾体的暴露性指标以及干旱孕灾环境的脆弱性指标,建立流域干旱风险评价方法框架,并以漳卫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漳卫河流域13个评价单元中,有4个评价单元属于高风险区,3个单元属于低风险区,其他6个单元为中等风险区。各评价单元的干旱危险性因子指标值差别不大,流域干旱高风险区的主要贡献因素是较大的用水需求和缺乏稳定的供水水源。  相似文献   
996.
北运河流域典型河流水体耗氧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OD和NH+4-N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北运河流域典型河流水体中耗氧污染物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结合COD组分特征分析,给出了河流水体主要耗氧因子。结果表明,河流水体中COD平均值为47.73 mg/L,接近地表水Ⅴ类标准,而NH+4-N质量浓度为9.08 mg/L,远超Ⅴ类水标准;流域河流水体中COD空间分布差异性不明显(CV=8.79%),而从上游至下游,NH+4-N质量浓度呈现降低趋势;从2005年至2011年,河流水体中COD和NH+4-N质量浓度分别从251.92 mg/L和11.15 mg/L降至44.77 mg/L和4.12 mg/L。河流水体中COD组分分析共检出31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上游包括难降解和易降解有机化合物,涉及生活源和农业源;下游多为难降解有机化合物,主要涉及农业源。NH+4-N已取代COD成为北运河流域河流水体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   
99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土壤盐渍化主要集中于绿洲内灌溉农田,而对绿洲内荒地和外围荒漠(以下简称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变化趋势尚不清楚。论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数理统计学方法,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膜下滴灌技术普及的初期2006年和近期2012年绿洲内外荒地0~100 cm土壤盐分数据,分析滴灌背景下干旱区绿洲南部、中部和北部内外荒地土壤盐分的0~30、30~60、60~100 cm深度时空变异的总体特征。绿洲内外荒地2012年0~100 cm深度土壤平均含盐量、阴离子含量和除Na+、K+以外的阳离子含量低于2006年的水平,土壤盐渍化类型由硫酸盐-氯化物类向氯化物-硫酸盐类转化,降低了土壤的碱性,有利于后备农业资源的开发和作物的生长;2006年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含量、阴离子含量和阳离子含量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而2012年土壤盐分和除个别离子(Na+、K+CO32-)外其他离子空间格局总体表现为绿洲中部含量最高;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是灌溉方式的改变和地下水的利用。玛纳斯流域绿洲内外荒地土壤盐分时空变化总体特征和可能驱动机制分析,将丰富对干旱区流域绿洲土壤盐渍化的趋势认识,并有助于干旱区后备农业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998.
以辽河保护区七星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湿地土壤NO3--N和NH4+-N空间分布及湿地土壤含水量与pH指标分析,研究流域湿地土壤无机氮空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湿地土壤含水量影响NO3--N和NH4+-N的空间分布,湿地土壤含水量高,土壤中NO3--N的含量相对较高;湿地土壤含水量低,土壤中NH4+-N的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99.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南京4条河流(内秦淮河、外秦淮河、金川河、团结河)和1座水库(金牛湖)的夏季水-气界面N2O气体通量进行24 h连续观测.结果表明,4条河流24 h内均为N2O的排放源,而金牛湖作为本底对照则表现为N2O的吸收汇.受水利条件变化的影响内秦淮河N2O在20:00达到排放峰值.金川河和团结河N2O排放通量均在夜间水中溶解氧饱和度极低的时候达到最低值.外秦淮白天的硝化作用和夜间的反硝化作用导致其N2O呈现出双峰的排放趋势.金牛湖N2O的排放量主要受风速影响,呈现出夜高昼低的排放趋势.在常规观测中,团结河、金川河、外秦淮河及金牛湖这4种水体能代表全天平均值的采样时间段均在08:00~12:00之间,但对于受外界影响较大的内秦淮其适宜的时间段则为14:00~16:00.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