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58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2篇
综合类   259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VOCs作为臭氧与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关键前体物,其来源解析对臭氧和颗粒物的协同控制至关重要.但多数VOCs具有反应性,不能完全满足受体模式对污染源排放化学物质组成稳定的假设要求,导致受体模式解析结果不能精准反映实际源贡献.为解决因不同VOCs反应活性不同而导致的组分相对变化与模型假设不符的问题,引入VOCs老化程度来表征...  相似文献   
52.
53.
《江苏劳动保护》2014,(2):45-45
地铁内的安全事故.以火灾出现的机率最多。引发火险的原因有客观因素.如采用了不合格的电气设备或设备老化失修:有的则是人为因素,如违章操作或故意纵火等。我国现行新版《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是在原《地下铁道设计规范》的基础上修订的。其中消防求援与疏散逃生的有关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54.
<正>由于饮食习惯的原因,我们现在生活好了,各种大鱼大肉不再缺少,饮食上确实很好,但是健康状况却出现了问题。比较典型的就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心血管疾病高发的一大原因就是长期饮食不良造成的血管老化,而血管老化主要是因为我们的血管没有及时清理,其实我们只要在食物中多吃一些能帮助我们疏通和清理血管的食物,我们就能很好的预防血管硬化。  相似文献   
55.
利用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XAFS)对老化过程中土壤中铜的分子形态进行初步表征。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硫化铜的X射线吸收扩展边结构(EXAFS)谱为参比,对土壤样品中Cu的EXAFS谱进行拟合,得到不同老化阶段与参比物质相对应的结合态Cu的百分含量,并与连续提取法表征进行比较。XAFS分析结果表明,老化阶段土壤样品中铜的主要结合形态是CuSO_4,同时还有部分CuS,基本不含有CuO。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中CuSO_4百分含量呈现出下降的趋势,CuS百分含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与连续提取法研究结果中其可交换态的百分比下降,残渣态上升的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56.
铅对赤子爱胜蚓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研究了老化和未经老化土壤中Pb(NO3)2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测试范围(w〔Pb(NO3)2〕为200~1000 mg/kg)内,Pb(NO3)2对蚯蚓体内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有显著性影响. 暴露于未经老化土壤1、14、21d时,蚯蚓体内SOD和CAT活性均随土壤中w〔Pb(NO3)2〕的增加而降低,高w〔Pb(NO3)2〕下,与对照组相比这2种抗氧化酶活性均降低了约40%. POD活性除第1、3天在高w〔Pb(NO3)2〕中显著变化外,其他暴露时间、暴露水平中均无显著性变化. 暴露于老化(28d)土壤1d后,蚯蚓体内SOD、POD、CAT活性均随土壤中w〔Pb(NO3)2〕的增加而升高,高w〔Pb(NO3)2〕下,与对照组相比这3种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升高了359%、147%和233%;然而,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3种抗氧化酶活性又呈显著降低趋势. 总体上,蚯蚓体内CAT和SOD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研究显示,土壤老化对铅毒性产生了影响,因此在进行毒性试验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越来越受到大众和科研人员的关注.微塑料被报道在水体、土壤和大气中广泛分布,它们在环境中可能受到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而发生老化现象.目前大部分关于微塑料老化的研究都是在水环境中进行的,同时,有关微塑料的老化研究主要采用离线技术进行表征,只能测定微塑料老化前后的结构变化,不能准确认识微塑料界面反应过程,因此,亟待开发微塑料老化过程的在线监测技术及研究其在非水相环境中的老化过程.研究污染物性质的目的 之一是为研究其环境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本研究选择了聚氯乙烯(PVC)农业地膜在空气中老化后进入土壤的环境过程,搭建了单颗粒微塑料的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原位监测装置,从分子水平揭示了PVC微塑料的光化学转化过程,同时也探究了老化后PVC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8.
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会加剧其对水环境的污染.该研究以四环素(TC)为目标污染物,通过过硫酸老化聚乳酸(PLA)、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聚丙烯(PP)3种微塑料,研究其对TC的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过硫酸盐老化使3种微塑料表面出现大量褶皱、碎片和沟壑,比表面积增大及含氧官能团含量显著提高.②原始PET和PP吸附TC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而PLA以及老化PET和PP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PLA和PET对TC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单分子层吸附反应为主,而老化PP则更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参数中,老化PLA与PET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可达2.293和3.617 mg/g.③pH对微塑料的吸附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且pH为7时对老化PP影响最大,其对TC的吸附值为1.214 mg/g.研究显示,微塑料作为TC的有效载体,其老化会加重对水体的迁移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59.
《环境技术》2011,(1):61
塑料是一种比较容易老化的材料,塑料制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与塑料的老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塑料的科研生产和加工应用中,防老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随着市场对塑料制品需求的扩大,特别是在建筑材料、汽车部件、电子电器等行业中,对塑料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塑料助剂专业委员决定  相似文献   
60.
《环境技术》2011,(4):4-4
由美国Q—Lab公司和翁开尔中国公司联合主办的2011上海国际汽车耐候老化技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9月15日召开。来自主机厂、材料厂和检测机构的多位专家,将会针对最新的老化性能要求,测试技术及提高材料耐候性成果等方面的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