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31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利用WRF-CMAQ模式对比有无人为氯排放的模拟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季节人为氯排放对二次无机气溶胶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氯排放对硫酸盐的影响较小,而硝酸盐对人为氯排放较为敏感,Cl-颗粒物与HNO3、N2O5、NO3和NO2均可发生反应生成硝酸盐,同时NH3也会转化为铵盐.人为氯排放使冬、春、夏、秋季硝酸盐月均浓度分别最高增加9.8 μg/m3(34.3%)、1.5μg/m3(11.4%)、1.3μg/m3(9.1%)和2.6μg/m3(10.3%),铵盐月均浓度分别最高增加3.0μg/m3(30.7%)、0.6μg/m3(10.3%)、0.5μg/m3(6.5%)和1.1μg/m3(8.0%),冬季影响最大,夏季影响最小.人为氯排放增强了Cl原子和OH自由基对VOCs的降解作用,不同种类的SOA浓度略有上升,人为氯排放对SOA浓度影响最大约为6%.二次无机气溶胶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增加导致了颗粒物总量的增加,人为氯排放使冬、春、夏、秋季PM10月均浓度分别最高增加14.0μg/m3(18.3%)、2.5μg/m3(3.0%)、1.9μg/m3(2.8%)和4.5μg/m3(4.3%),PM2.5月均浓度分别最高增加15.0μg/m3(24.4%)、2.1μg/m3(3.5%)、1.2μg/m3(3.2%)和3.9μg/m3(4.4%).人为氯排放的季节性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冬、秋、春、夏季,内陆的影响比沿海大.  相似文献   
42.
四氯化钛生产工艺中的新型尾气处理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四氯化钛生产工艺中传统尾气处理装置的不足进行了完善和优化,优化后的新型尾气处理装置结构简单紧凑,不仅能高效吸收尾气中的氯化氢和氯气,实现尾气达标排放,而且延长了尾气处理系统的运行周期,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3.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的条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莉  李玲 《四川环境》2006,25(5):50-52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方法试剂空白不稳定,控制显色温度和硫氰酸汞-乙醇溶液的制备是降低并稳定试剂空白的关键所在。本文使用0.40%硫氰酸汞-乙醇溶液,2cm或3cm比色皿,显色温度25℃左右,标准曲线斜率较高,线性关系和准确度较好。  相似文献   
44.
李婷婷  李丽 《环境科技》2009,22(2):55-57
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方法试剂空白值不稳定,曲线线性不好。现就在大气中氯化氢的测定(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作了分析和探讨,并且通过实验,证明提高硫氰酸汞的浓度,可以提高该测量方法灵敏度。  相似文献   
45.
通过对现行大气中的氯化氢(HCl)质量标准的来源、毒理作用的分析、各类标准的比较及标准的可行性等几方面的阐述,指出了现行标准在执行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应对现行大气中HCl的标准进行重新核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46.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氯化氢、硫酸雾等气体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按照HJ/T2.2—19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调查中的“大气质量现状监测,按污染源调查中的主要污染因子确定,监测方法按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标准方法进行”。但是,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大气污染物现状监测时遇到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7.
以K_2S_2O_8、KMnO_4溶液作为氧化吸收液,在原N_2载气的基础上混入不同比例的HCl气体,分析了HCl浓度和反应温度对各体系脱汞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KMnO_4氧化吸收脱汞体系对于HCl的适应性较好,氧化吸收效率较高,可作为氧化吸收脱汞试剂; K_2S_2O_8/Fe~(2+)体系对Hg0氧化吸收效率较高,但当HCl浓度80 mg/m~3时,氧化吸收效率成下降趋势;在反应温度为20~80℃的条件下,KMnO_4体系的脱汞效率相对稳定,HCl对于氧化吸收体系有正向促进作用;随反应温度的提高,K_2S_2O_8/Fe~(2+)体系脱汞效率呈先升高加后降低的趋势,反应温度为40℃时的脱汞效率最高,达到99.76%。  相似文献   
48.
钙化合物的种类对脱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PVC为HCl的释放源,采用热重法对不同气氛下各种钙化合物的脱氯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钙化物的脱氯机理以及脱氯效率。结果表明和PVC作为氯化氢的释放源是可行的。3种钙化物中氢氧化钙的脱氯效果最好。氧化钙与氢氧化钙的脱氯机理基本相似。各种钙化物在不同气氛下的脱氯机理是不同的。燃烧状态下,在高温段钙化物脱氯产物氯化钙有分解迹象。  相似文献   
49.
为研究氯化氢气体在不同泄漏模式下泄漏扩散的影响范围,基于DEGADIS重气模型,使用ALOHA软件对罐体泄漏和管道泄漏进行了模拟研究.对于罐体泄漏的小孔连续泄漏、大孔有限时间泄漏、瞬时泄漏3种模式,在相同泄漏量和同等气象条件下,氯化氢体积分数随距泄漏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瞬时泄漏的影响范围最大,且扩散速度最快.对于管道泄漏的无限源和有限源泄漏模式,前者的影响范围高于后者,但与泄漏量不成正比例增加.通过比较可知,罐体的瞬时泄漏和管道的无限源泄漏模式具有较大的危害区域.  相似文献   
50.
新华网消息日本东北大学近日发表公报说,该大学参加的一个国际小组发现,近年来,北半球大气中破坏臭氧层的氯化氢不断增加。研究小组分析了日本筑波市以及瑞士等8个地点自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大气中氯化氢浓度相关数据,发现2007年以后北半球平流层的氯化氢浓度正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