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33篇
综合类   7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窦贤 《环境教育》2006,(6):71-74
联合国大会确定2006年为"国际沙漠和荒漠化年".为同这一主题保持一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宣布200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以突出强调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2.
我国北方沙漠化治理的行为模式与制度安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依据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理论,阐述了制度安排对于实现我国北方沙漠化地区沙漠化逆转的关键意义,提出激励不相容的制度安排是影响我国沙漠化治理成效的根本原因。指出要摆脱治沙所面临的困境,必须加紧进行制度安排的调整。  相似文献   
53.
选择策勒绿洲作为典型的绿洲-荒漠交错带,采用Landsat ETM+影像,分析了沙漠化土地的光谱特征及其波段间的相互运算,用分层分离的方法,提取了沙漠化土地信息. 结果表明:利用修改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遥感图像缨帽变换后的亮度(Brightness)、绿度(Greenness)、湿度(Wetness)等复合识别指标,在决策树的各节点设计不同的分类器,可以划分沙漠化等级;决策树分类法可以有效地排除和避免提取地物时受多余信息的干扰及影响,其总体提取效果较好,是快速自动提取沙漠化土地信息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4.
退耕还林是沙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论文以沙漠化严重的民勤县为例,采用环境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民勤县农户的退耕还林意愿和退耕还林政策的生态经济效应在农户中的响应进行了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并搜集了相关数据。统计分析表明:退耕还林涉及到农户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农户的退耕意愿主要取决于退耕后经济利益的得失;农户虽然在近期承受退耕地收益减少的负担,但长期可以得到退耕还林的保肥效果和减少风沙灾害损失的生态经济效果。退耕还林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性,政府应该为退耕还林的成本全部买单,同时,在调整退耕地结构、优化退耕模式的过程中还要协调好退耕还林与农户增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5.
屈婧朗 《环境教育》2013,(11):87-88
北京的雾霾天气越来越严重。有北京这些年绿化不够的原因,也有北京周边地区环境恶化,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贺领 《环境教育》2013,(7):69-70
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能够理解人类与其生存环境的关系。因此,可从知识结构的内容上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了解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当今世界,环境问题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地沙漠化严重、气候异常、"白色污染"随处可见、野生动物减少和森林被砍伐等问题既影响到我们现在的生活质量和社会进步,又制约和影响到未来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57.
本文简要介绍半湿润地区的沙漠化现状、危害形式及其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58.
探讨了法律在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中的利益导向功能,认为法律的利益导向功能会促使防沙治沙其他要素的生成,法律在沙漠化治理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呼伦贝尔沙漠人工植被恢复进程对土壤理化性状的改善效应,论文选取呼伦贝尔沙地人工和自然状态下植被恢复的2个系列、7种样地类型开展研究。结果显示:1)随植被恢复年份的增加及流动沙丘向固定沙丘的演进,地上植被生物量、盖度显著增加;2)2个系列样地土壤有机C含量均随植被的发展而显著增加,土壤上层显著高于中、下层;3)土壤全N、全P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C基本一致的同向变化规律,土壤全K含量在各样地间、各土壤层间基本相当;4)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一定程度上也出现增加,但总体上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人工植被恢复1~3 a内,土壤养分含量与流动沙丘基本相当,但当恢复到5 a以上后,地上植被的发展对土壤特性的改良呈现出较为显著的正效应,沙漠化逆转程度显著提高。然而,拥有更高植被盖度及生物量的8 a人工植被恢复样地,有机C、全N等含量却显著低于自然状态下的固定沙丘样地,可见,当地人工植被恢复的同时,更应注重自然植被的保护。  相似文献   
60.
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沙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盐池北部风沙区为研究区域,利用1989、1995、2000、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提取有关格局分析的基础数据,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构造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和沙地景观格局指数,探讨不同时段内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对沙化景观的影响。结果表明:(1)沙地景观在1995年之前不断扩张,1995年以后开始减少,集中连片沙地被零星分布的小沙化斑块取代;(2)林地和草地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大的过程,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中,中、低覆盖度草地和灌木林地变动性大;中、低覆盖度草地、耕地、灌木林地不稳定性程度较高;(3)受农作活动影响,尤其在灌溉条件较好区域,草地沙化明显,而灌木林能起到很好的防沙作用;(4)盐池北部风沙区土地利用格局特征指标与沙地面积呈负相关,随着特征指标增大沙化面积减小。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能够综合反映相应时段内的人类活动结果,以此为切入点研究其对沙漠化的影响,有利于揭示沙漠化的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