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6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222篇
安全科学   664篇
废物处理   72篇
环保管理   687篇
综合类   1838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111篇
社会与环境   379篇
灾害及防治   14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20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48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67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22篇
  2003年   115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基于GIS和贡献权重迭加方法的区域滑坡灾害易损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莉莉  乔建平 《灾害学》2009,24(3):46-50
区域滑坡易损性是指特定区域对滑坡灾害的破坏和损害的敏感性.根据易损性指标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可定量化等基本选取依据和研究区的区域特点,选择了人口密度、道路密度、建筑密度、林地密度、耕地密度、滑坡灾害密度6个指标.探讨了贡献率方法评价区域滑坡易损性的建模过程和数学表达.区域滑坡易损性定量表达为各指标的自权重与互权重以及指标的归一化值的乘积.以四川米易县为研究实例,对此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在GIS系统中运用自然断点法进行了易损度区划和区划制图,结果显示,高易损度区、中易损度区、低易损度区分别占研究区域的7.13%、21.19%、71.68%,易损性分布基本上与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和道路密度分布相一致,反应了基于贡献率的区域滑坡灾害易损性区划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72.
以河南省18个地市旅游与经济统计数据为样本,运用典型相关模型探讨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一典型变量揭示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第二典型变量显示旅游发展能够促进工业化、拉动消费与固定资产投资。依据典型方程得分,划分为旅游与经济发达地区、较发达地区、一般地区等三种类型,并提出旅游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73.
<正>广西背靠大西南,南濒北部湾,东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具有"承东启西、连接东盟"的巨大区位优势。随着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中央给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  相似文献   
974.
民俗旅游作为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但区域民俗旅游形象往往不够鲜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作为目前唯一一个由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独特,但影响力不强.在文脉分析的基础上,定位其形象,并从人一地感知形象、人一人感知形象两个角度对整个区域民俗旅游形象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975.
区域环境风险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相比,区域环境风险具有多源、多途径和多敏感目标的特点,在未来几十年内,区域环境风险将是环境风险评价的重点研究领域之一,但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技术导则、规范来指导该章节的编制,《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评价办法也并不完全适用于区域层面,因此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在分析开发区环境风险评价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适用于开发区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程序及方法。  相似文献   
976.
生态脆弱地区的区域外部性及其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区域贫困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最本质的特征。在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生态脆弱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不单是其自身的问题,而是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区域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在凝练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主要特征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生态脆弱地区所遭遇到的区域外部性问题,即无约束条件下的消极外部性(环境影响)和限制开发条件下所产生的积极外部性(生态服务)。在国家区域协调战略下,由于区域外部性的客观存在,会使生态脆弱地区面临利益失衡,即产业限制导致的发展权力剥夺,人口迁移导致的公共服务流失和承担生态服务的成本。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脆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国家的政策取向,指出建立完善的区域生态补偿制度是其中的关键问题,并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人口迁移等具体的区域生态补偿途径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977.
论述了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和指标体系,引入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作为区域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实例计算,给出了区域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在区域环境承载力评价方面的应用。通过单项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和综合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率的计算,评价了某市的开发强度和剩余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978.
从《环评法》对规划环评对象的界定来看,区域环评隶属于规划环评范畴,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区域环评较之其他类型的规划环评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如在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时,区域开发环评遵守《开发区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其他类型的规划环评则依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试行)》,同时两类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审查目的及要点上也各有侧重。笔者从环评审查角度,分析规划环评和区域环评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类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需关注的要点。  相似文献   
979.
钟流举 《环境》2012,(2):13-15
"PM2.5监测并不难,难在治理."如何在新标准指引下,积极探寻空气污染治理解决之道,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作为国内三大经济圈之一和联防联控重点区域之一,珠江三角洲近年来以"观测研究"、"成因诊断"、"技术集成"、"政策措施"、"治理行动"、"评估验证"为主线,以污染减排、粤港合作、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亚运会及大运会实践检验为契机,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中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未来持续改善区域空气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0.
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的区域差异及空间位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以确保中国中长期食物安全,是中国目前和未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点。农业结构的调整,必须建立在对系统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必须符合系统结构本身的演变规律。为此,作者于1996-1999年,以中国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农区为例,通过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农户调查、实地考察和试验等手段。对该区1980-1997年以来71个县市的农业生产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利用基于GIS的农牧系统综合评价系统,对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的区域差异和空间布局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农牧系统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梯度差异,布局上出现了明显的空间位移,农业重心开始向南北推移。棉花、小麦和玉米均向北部集中,生猪和家禽向北部和中部的东北部集中,农业生产呈现出显著的区域性专业化布局格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