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5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585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152篇
环保管理   120篇
综合类   1178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507篇
评价与监测   2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为了寻找能同时降低卷烟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有害成分含量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材料,采用电镜扫描方法观察聚丙烯基阳离子树脂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表面特征,应用压汞法分析其平均孔径、中值孔径、比孔容和比表面积,并测试了该材料的交换容量,采用环境试验舱检测法对比测试了该材料和活性炭降低卷烟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有害成分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聚丙烯基高分子功能材料表面多斑点状突起,凹凸状明显,微孔和缝隙多,平均孔径为0.26 μm,中值孔径为149.3 μm,比孔容为19.23 cm3/g,比表面积为293.42 m2/g,交换容量为5.16 mmol/g,对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的净化率分别达到79.6%、79.8%、82.8%和64.7%,而活性炭的净化率分别为20.3%、0、6.4%和54.2%.研究表明,该聚丙烯基高分子功能材料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性能,净化卷烟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132.
炭化温度对废旧布袋制备活性炭性能的影响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泥厂废旧除尘布袋为原料,KOH为活化剂制备了活性炭.利用热重分析法(TG-DTG)对废旧布袋热解过程进行分析;重点考察了不同炭化温度(400、450、500、550和600℃)对废旧布袋制备活性炭的产率及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亚甲基蓝吸附值的影响;同时采用N2吸附等温线对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活性炭孔隙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500℃为最佳炭化温度.最佳炭化温度下制备的活性炭,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产率分别为1350.72 mg·g-1、97.5 mg·g-1和20.16%.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1228.51 m2·g-1,总孔容达0.7134 cm3·g-1,孔径分布以微孔居多,N2吸附等温线为I型.  相似文献   
133.
本文以活性炭为吸附剂,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改性剂,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活性炭的最佳改性条件,并且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环丙沙星的吸附作用,并通过BET,XRD对SDBS改性活性炭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优改性条件为SDBS浓度2 g/L,浸泡时间为4 h,固液比为1∶10。改性活性炭对水中环丙沙星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其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吸附等温线来描述,即为单分子层吸附。改性活性炭的最大吸附容量为27.1 mg/g,较改性前提高了48%,改性过后能更快的达到吸附平衡。并且改性过后的活性炭表面积变小,孔径变大,但是其晶格结构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134.
采用浸渍法将DBU负载到活性炭上制成吸附剂。通过扫描电镜、N_2吸附分析仪、热重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测定,并在流化床上进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反应条件对活性炭负载DBU吸附CO_2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活性炭负载DBU流化床吸附CO_2的主要因素是CO_2浓度,其次是DBU负载率和吸附剂质量;最佳反应条件是DBU负载率7.4%,气流量0.8 L/min,水蒸气预处理时间5 min,CO_2浓度10%,吸附剂质量10 g,再生温度为100℃。  相似文献   
135.
活性炭纤维电吸附法去除饮用水氟离子方法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氟是人体必需的元素,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果人摄入的氟过量,人体将受到较大危害。除氟的方法有很多,电吸附方法是将传统的吸附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融合,使得电吸附方法与传统的去离子方法相比具有相当的优势:无二次污染,能量利用率高,操作简单,是具有研究和开发价值的清洁型技术。用活性炭纤维做吸附剂对蒸馏水配制成的含氟水去除率显著,为了达到氟离子去除效果,要调节温度、电极电势以及原液浓度,注意电极与吸附材料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6.
微波照射是对活性炭非常有效的一种改性处理。综述了微波照射活性炭后其表面孔径与含氧官能团的变化,总结分析了不同功率下微波照射对活性炭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得出结论:微波照射会使活性炭平均孔径增大;微波照射会使活性炭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脱除,且微波照射功率越大含氧官能团脱除越多;微波照射活性炭对其脱硫有较好效果,而微波照射功率增大对活性炭脱硝的效果则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7.
针对以市政污泥为核心的炭素前驱体开展原位铁盐浸渍磁修饰,通过响应曲面试验设计优化并制备了新型原位浸渍炭IM-WNC;以成品炭的后浸渍磁修饰炭PM-WNC为参比,考察了原位浸渍与后浸渍磁修饰过程对污泥活性炭-甲醇工质对的吸附/解吸速率、吸附等温线、吸附床传热性能、制冷量及制冷功率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后浸渍过程相比,原位铁盐浸渍有利于保持污泥炭总孔容积(0.6608cm3/g)及比表面积(1122m2/g)水平,能显著提升致密化污泥炭IM-WNC的导热系数(600kg/m3,4.586W/(m·K))、甲醇Sokoda&Suzuki平衡吸附量((528.74±15.86)mg/g)和Langmuir最大吸附量((673.99±13.52)mg/g)。升温脱附与冷却吸附循环体系内,IM-WNC致密化吸附床中心温度峰谷差值可达到69.07℃。当循环时间为76min,解吸温度为100℃时,IM-WNC吸附制冷床的制冷量和制冷功率分别达到501.43kJ/kg和799.06kJ/(kg·h),较PM-WNC分别提升了15.61%和18.69%。  相似文献   
138.
活性炭的再生及循环利用对降低吸附法治理含VOCs废气的成本、减少危废产生量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真空热再生法对吸附乙酸乙酯的活性炭进行了再生实验,考察不同再生温度及保温时间对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及真空热再生法对活性炭的循环再生性能。结果表明:活性炭的损失率随再生温度升高而增大,并且当再生温度<200 ℃时,活性炭损失率最大仅0.7%;在最佳实验条件(200 ℃并保温30 min)下,乙酸乙酯脱附率达到93.8%,再生后活性炭的平衡吸附量为108.1 mg/g。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显示,200 ℃以下的真空热再生对活性炭结构几乎无影响;300,400,500 ℃下真空热再生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较新活性炭分别增加22,19,42 m2/g。在最佳再生条件下循环再生6次后,活性炭对乙酸乙酯的平衡吸附量达到新活性炭的97%,表明真空热再生法对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  相似文献   
139.
我国农药阿特拉津的污染十分严重,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为了实现对水环境中阿特拉津的高效去除和吸附剂的重复利用,该研究通过溶液浸渍和高温煅烧技术将金属锆负载到活性炭上,制备出功能化材料Zr@AC,使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仪(FTIR)和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BET)对材料的形貌和组成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Zr@AC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①当浸渍液锆离子的质量分数为7.0%、浸渍时间为9.0 h、煅烧温度为500 ℃和煅烧时间为5.0 h时,制备的Zr@AC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多的中孔和微孔以及丰富的活性位点. ②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研究表明,当溶液pH为4.0、温度为25 ℃、Zr@AC投加量为60.0 mg/L时,经过90 min的反应,Zr@A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容量最大,达到93.8 mg/g. ③动力学模拟研究表明,该吸附过程遵循拟二级动力学模型,且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结果要优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说明Zr@AC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存在化学吸附和多分子层吸附的双重作用. ④经过5次重复试验后,Zr@AC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仍有83.9%. 研究显示,Zr@AC可作为水中去除阿特拉津的吸附剂,是一种很有前途、可重复多次使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0.
我国大部分给水处理厂主要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处理工艺,该工艺对有机物、氨氮等去除效果有限,同时存在消毒副产物残留等问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常规处理工艺的改进措施,包括对常规工艺进行强化,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前增加预吸附和预氧化,在常规处理工艺之后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吸附、膜处理等。这些措施在保留原处理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调整操作条件或增加处理设施来改善出水水质,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