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当前,环境保护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因此,环保政策也应当进一步深化完善。本文针对淮河治污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对全国环保工作的一点认识,试图提出进一步深化完善我国环保政策的一些方向。一、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1、国家把淮河治污工作作...  相似文献   
92.
利用淮河流域4省170个气象站点1961~2005年的降水观测数据,采用Kriging法对淮河流域各季及年降水量进行了插值,得到了1 km×1 km降水栅格序列。在此基础上,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基本呈南高北低、山区多于平原、近海多于内陆的格局。近45 a来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年际波动较为强烈,而变化趋势不显著。流域内汛期和年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则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主要表现在20世纪90年代前基本为下降趋势,2000年后明显上升。当前,淮河流域正处于降水的高气候变率时期。45 a来,降水的空间格局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表现在淮河中上游和干流沿岸地区的降水量升高,而流域东北部的降水则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3.
环保动态     
《环境教育》2009,(4):35-36
环境卫星在轨交付仪式举行环境保护部将全力推进卫星业务化应用和能力建设;张力军在考核河南淮河水污染防治规划执行情况时强调要加快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执行进度;环境保护部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促治”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联合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结束 我国立场受广泛赞扬;环境保护都督察组赴安徽调研时要求放大以奖促治项目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高精度区域气候模式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模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CLM(COSMO model in Climate Mode)高精度区域气候模式输出的淮河流域逐日降水数据,计算了年降水量、降水强度、大雨日数和强降水量4个降水指数,首先通过与1961~2010年流域内气象站点的降水观测数据进行对比,检验CCLM模式对淮河流域降水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CCLM模式能够很好的模拟淮河流域降水的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在4个降水指数中,对年降水量的模拟效果最佳。CCLM模式在SRES-A1B(中排放)情景下的降水预估数据显示,2011~2050年淮河流域降水整体将呈增加趋势,增幅在70 mm之内,降水量年际变率较大,波动范围达-40%~60%,很有可能造成未来旱涝灾害的频繁发生。空间分布上,流域南部和中部在未来40年内降水呈增加趋势,增幅不超过67%,其他区域则呈减少趋势,减幅不超过106%  相似文献   
95.
《环境教育》2008,(10):1-1
随着1993年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采访活动的开展,淮河流域的污染、晋陕蒙黑三角生态破坏等一大批环境问题的曝光,环境保护事业一时间扑入公众视线,引起上至中央、国务院,下到企业、普通百姓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6.
采用DPeRS模型对淮河流域氮、磷面源污染空间特征进行遥感像元尺度解析,并对"十三五"《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划定的淮河流域235个控制单元进行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2016年TN和TP面源污染排放量分别为44. 99和2. 44万t,入河量分别为27. 72和1. 27万t;空间分布上,淮河流域的东部和南部氮、磷污染程度较为显著,北部污染程度较轻;农田径流型是淮河流域最主要的氮、磷面源污染源,均占到总污染量90%以上,是该流域氮、磷面源污染防治优先控制的污染源,对于TN指标次要影响类型为城镇地表径流,对于TP指标次要影响类型为畜禽养殖;筛选出淮河流域TN和TP面源污染优先控制单元分别为164和185个,面积占比分别为75. 3%和85. 0%。  相似文献   
97.
运用水生态足迹理论和计算方法,测算出淮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在此基础上引入5个相关指标对淮河流域及其所属5省份的水资源时空变化进行系统分析,同时,采用具有自学习能力的BP神经网络预测出淮河流域2017~ 2025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承载力.研究表明:(1)淮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承载力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水资源生态赤字和生态压力均过大,水资源安全受到巨大威胁.(2)5个省份水资源均处于赤字状态,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水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其中,江苏省负载指数大,水资源开发潜力小,其他4省相对而言易于开发.(3)预测结果表明水资源生态压力较大,水资源大部分时间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状态,水资源供给量小于流域内部经济发展的需求量,个别年份需要外部水量补充,万元GDP水资源利用率较低,水资源安全处于临界状态.  相似文献   
98.
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的超前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管理对象是对水环境与大气环境的管理。水、气是生命之源,这二者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存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质量恶化具有不可恢复和不可逆转的特点。昆明滇池和淮河水质恶化投入巨资,治理效果不佳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环保专家叹息,淮河流域小造纸产值累计不过500亿元,而治理其带来的污染需要3000亿元的投入,达到生态功能水标准还要100年的时间!这个事实证明,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是一条死“胡同”,是得不偿失、后患无穷的愚蠢做法。鉴于以上特点和原因,环境管理超前执法,超前管理很有必要。面对水资源逐渐枯竭,人类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要量快速加大的严峻形式,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实现超前管理,把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限制在国家规定的容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
水利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支撑,也是优化区域发展质量的调控手段。水利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安全阀、推进器、调节钮、稳定器等四个方面。我国《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利发展的目标是兼顾流域水系活动规律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平衡,促进流域与区域水利协调发展。本文以淮河流域为例,分别从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稳定生态等四个方面,对淮河流域整体、流域内综合规划区和重点功能区的水利发展协调性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淮河流域与区域水利发展基本协调。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防洪抗旱减灾能力不足、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资源调控力度不足等。认为应进一步加大治淮工作力度,加快淮河流域水利改革,重点解决淮河流域在安全保障、推进发展、经济调节和稳定生态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着力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开发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以及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使淮河成为安全之河、富民之河、清洁之河,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0.
《绿色视野》2011,(7):33-36
淮河退地负重不堪 在干里淮河的中游,有一方碧水涟漪、烟波浩淼的生态湿地,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淮北大地,她就是面积达6万亩、淮河流域最大的野趣湿地——安徽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境内的焦岗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