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07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41.
室内空气中的TVOC(总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热解吸/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室内空气和环境空气中多种挥发性有机物TVOC的分析方法。以HP-1毛细管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取得较好的结果。本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μg/m^3,相对标准偏差3.4%,加标回收率在85%~120%。  相似文献   
342.
采用大口径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醇,该方法利用硅胶管采集空气样品,超纯水解吸,DB-FFAP(30 m×0.53 mm×0.5μm)色谱柱,氢焰离子化检测器(FID)进行测定。方法的校正曲线相关系数r=0.999 94,线性范围20.30~203.0μg/ml,检出限1.9μg/ml,最低检出溶度1.3 mg/m3(以1.5 L样品计),相对标准偏差为0.28%~0.53%,平均解吸率为96.3%,标准样品检查结果在参考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大口径毛细柱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甲醇,方法精密度好,准确性和灵敏度高,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甲醇的测定。  相似文献   
343.
以稻鸭和稻鱼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稻田P的动态变化及转化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施P后土壤和田面水P含量立即达到最大值,一周后迅速降低。相对于空白(CK),养鸭处理(RD)和养鱼处理(RF)田面水总P浓度、溶解P浓度、土壤速效P含量和水稻吸P量显著增加,而土壤全P含量有所增加。研究还表明,水稻吸P量与田面水溶解P、土壤速效P显著相关。对田面水P素径流流失的潜在环境效应分析表明,施P后的一周左右是控制P素流失的关键时期;由于养鸭养鱼能提高稻田P含量,在稻鸭、稻鱼共作期间,要注意避免农田排水和防止因降雨引起的田面水外溢。同时,由于鸭子和鱼能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含量,降低化肥的施用量,进而降低了化肥损失所造成的环境危害。  相似文献   
344.
我国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行业汞排放清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我国电石法聚氯乙烯(PVC)生产全生命周期汞排放清单的计算方法。采用低汞触媒有盐酸脱吸工艺、高汞触媒有盐酸脱吸工艺、高汞触媒无盐酸脱吸工艺的汞输入因子分别为0.045 g/kt、0.091 g/kt和0.122 g/kt,回收产品的汞输出分布因子分别为95.37%、81.97%和97.18%。估算得到:2010年我国电石法PVC生产汞输入量792.8~814.8 t;回收的产品汞705.9~724.4 t,通过大气无组织排放、管道残留以及其他未知途径汞排放79.6~82.8 t;废水汞排放1.3 t;固体废物汞排放3.6~3.7 t;废酸汞排放2.5~2.6 t。回收的产品汞是汞输出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45.
为减少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造成的大量应急救援人员伤亡,提升应急救援人员防爆服的防爆能力,有效抵御由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破片及高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研究了具有负泊松比效应的内凹蜂窝结构,通过准静态及激波管冲击实验,对比分析了传统蜂窝结构与内凹蜂窝结构在力学特性、吸能效果与冲击波衰减效率等方面的差异;通过改变内凹蜂窝中结构单元的凹角、尺寸以及构成蜂窝结构的原材料实现对蜂窝结构的优化设计,并对优化后的蜂窝结构吸能特性以及冲击波在结构中的衰减规律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内凹蜂窝结构单元的最佳尺寸为3.4 mm,最佳凹角为30°,最佳材料为钛合金。研究成果为寻求同时满足轻质高强、抗冲击和吸能效果要求的结构设计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6.
为了掌握瓦斯爆炸冲击载荷在煤岩巷道壁面钻孔下的传播衰减规律,揭示煤岩巷道壁面钻孔减震吸能机理,提高巷道系统的安全稳定性能,基于一维平面应力波理论和节理刚度模型分析了煤矿井下巷道围岩钻孔的减震吸能机理,解释了煤岩壁面钻孔的存在对应力波传递的减弱和阻隔作用。为了深入研究巷道壁面钻孔的减震吸能性能,利用ANSYS/LS-DYNA建立方形巷道模型,模型壁面设置有钻孔,针对巷道右壁面和顶板布置相应监测点,对瓦斯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巷道壁面钻孔的减震吸能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由于介质的非连续性和不同介质之间特性存在差异,煤岩体巷道壁面钻孔有效消减了钻孔后煤岩体质点中波的强度及速度,具有一定的减震吸能作用。研究煤岩巷道壁面钻孔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减震吸能性能,为研究瓦斯爆炸冲击载荷对巷道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47.
为减小海面溢油,自主设计吸油单元组装结构,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吸油单元形状对吸油性能的影响,通过对吸油阵列单元速度场、油组分浓度场分析发现:圆形结构吸油单元表面平滑,运动阻力小,与流体接触面积大,有利于增加吸油效率。采用上下间隔三角阵列方式对吸油单元进行排布,研究不同流速下阵列单元横向间距、纵向间距、分布排数以及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的影响,发现吸油单元的横向间距对吸油效率作用显著,而纵向间距和入口含油浓度对吸油效率影响不大,随吸油单元分布排数的增加,吸油效率趋于稳定。在工程应用范围内,保持阵列单元横向间距为1.5 D,运动速度低于1m/s,阵列单元的吸油效率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348.
武器装备吸波材料及谐振型吸波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隐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入手,分析了当前电磁波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不同种类吸波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国内外吸波球体的研究基础之上,对谐振型吸波球体的吸波原理和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9.
侧部集中排烟是新型隧道火灾通风排烟模式.为探究侧部集中排烟模式下烟气层吸穿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排烟口处烟气层热物理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改变排烟口间距、形状(长宽比)、面积、距拱顶距离等因素,分析了发生吸穿现象所对应的温度分布、烟气层厚度及排烟效率.结果表明:侧部集中排烟模式排烟口处发生吸穿现象的区域位于排烟口下部靠火源一侧空间;随排烟口间距增大,烟气层更容易发生吸穿现象;当排烟口面积一定时,排烟口的长宽比越大,排烟口发生吸穿的区域越小,吸穿现象越弱;得到了 15 MW火灾情况下侧部排烟口的最优尺寸、间距及排烟口距拱顶最佳距离.  相似文献   
350.
李刚 《干旱环境监测》2009,23(3):152-156
研究并建立了利用TenaxGC管富集、热解吸仪脱附,经HP-5石英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具FID)测定空气,9--硫化碳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当采集30L气体时,本方法检出限可达0.03mg/m3,监测浓度范围为0.03—14mg/m3,方法精密度为8.7%;样品在密闭、低温环境中可保存2d。该方法可以满足环境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