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07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01.
利用湖底淤泥分离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CQU01和该菌株的吸氢酶基因hupL缺失菌株CQU012作为出发菌株,分别构建聚羟基丁酸酯合成酶基因phbC单突变株及聚羟基丁酸酯合成酶基因phbC与吸氢酶基因hupL双突变株,以提高其在光照培养条件下的产氢量.以同源重组双交换方法构建含有Em抗性基因的自杀载体,通过接合转移转化R. palustris CQU01菌株,经PCR扩增以及测序验证,成功获得了沼泽红假单胞菌phbC单突变株R. palustris CQU013及phbC-hupL双突变株R. palustris CQU014.相同条件下测定突变菌株与野生菌株的生长和产氢特性,结果显示,突变菌株生长曲线与野生菌株有明显差异,两株突变菌株的产氢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31和1.76倍,达到454mL/L和604mL/L.双突变菌株产氢能力较phbC基因和hupL基因单突变菌株的产氢能力有明显提高,说明phbC和hupL基因对菌株R. palustris 的产氢代谢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2.
测定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不仅要有灵敏准确的分析方法,而且要有简便正确的采样方法,没有正确的采样方法,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有效地收集下来,即使分析方法很准确,也会得出不准确甚至错误的结果。所以在测定样品之前,必须掌握空气样品的特征和有害物质在空气中的存在状态,以便选择正确的采样方法。  相似文献   
403.
利用有色溶液光吸收曲线得到的吸光度来判定城市污水有机污染物COD_(cr)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的临界值,从而检验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有助于加强质控措施,保证提高检测技术质量。  相似文献   
404.
根据首钢3#高炉出铁场的特点,通过几种方案的比较,提出了轻型顶吸旋转悬臂罩捕集方案,论述了该罩的特点及参数.实践证明,该方案完全可行,可为同类高炉出铁场除尘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05.
文章建立了空气中苯系物的分析方法,方法用Tenax TA吸附管吸附空气中苯系物,二次热解吸直接进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线性响应良好,回归方程的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91,相对标准偏差在2.1%~5.3%之间,加标回收率大于92%,具有良好的重现性。测定干扰小,检测灵敏度高,当采样体积1L时,平均解吸率在95%以上,苯系物的最低检出浓度可达0.5ug/m^3。本方法适合测定空气中低浓度的苯系物。  相似文献   
406.
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u^2+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u^2+浓度为0.079mg/L时对螺旋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浓度大于0.395mg/L时则对螺旋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铜离子对螺旋藻的完全抑制质量浓度为39.50mg/L。  相似文献   
407.
With XAD-series and ion exchange resins,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 from Lake Hongfeng in Southwestern China Plateau was isolated into 6 fractions, i.e., humic acid (HA), fulvic acid (FA), hydrophobic neutrals (HON), hydrophilic acids (HIA), hydrophilic bases (HIB) and hydrophilic neutrals (HIN). Those fractions we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UV absorbance. Among the 6 fractions, FA was predominant and accounted for 51% of the total DOM. The weight-average (Mw) and number-averaged (Mn) molecular weight of these fractions ranged from 1688 to 2355 Da and from 1338 to 1928 Da, respectively. A strong correlation was observed between specific UV absorbance at 280 nm, E2/E3 (absorbance at 250 nm to 365 nm), and the molecular weight for DOM fractions. UV-Vis fulvic-like fluorescence peaks were found in all fractions. Protein-like fluorescence peaks existed in HON may indicate that microbial activity was severely in Lake Hongfeng.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escence intensities and specific UV absorbance at 254 nm for those DOM fractions, suggesting their similar luminescence characteristics. The values of fluorescence index (f450/500) indicated that hydrophobic fractions may derive from terrestrial sources, and the hydrophilic fractions from microbial and terrestrial origins. Tho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wer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molecular weight, fluorescence and absorb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also subtle consistencies between the hydrophilic and hydrophobic properties and the sources for these 6 fractions from Lake Hongfeng.  相似文献   
408.
武器装备吸波材料及谐振型吸波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隐身技术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入手,分析了当前电磁波吸波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不同种类吸波材料的特性和用途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国内外吸波球体的研究基础之上,对谐振型吸波球体的吸波原理和成形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09.
多孔金属材料是一种新型功能和结构材料,具有良好的吸能、减震和阻尼特性.根据多孔金属材料的吸能特性,研究了多孔金属材料耗散能量准则,分析了多孔金属材料应用于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的可行性.基于多孔金属材料的耗散能量准则,首次建立了刚柔吸能支护结构模型,将多孔金属材料应用于冲击地压巷道支护结构中,并利用FLAC3D计算软件,对刚...  相似文献   
410.
NO2是大气中常见污染气体,影响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的形成.运用实验室烟雾箱模拟二甲苯大气光氧化反应过程,研究NO2对二甲苯SOA生成量、光学特性和化学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NO2促进二甲苯SOA的形成,NO2浓度从0增长到900×10-9,二甲苯SOA的质量浓度增长2倍左右,并且邻二甲苯SOA质量浓度大于对二甲苯SOA.这是因为邻位取代基相比于对位取代基更倾向于形成醛,有利于聚合反应形成低聚物,促进SOA形成.此外,NO2浓度增加显著提高所生成SOA的单位质量吸光度(Mass absorption coefficients,MAC),这是由于前体物邻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化学结构不同,邻二甲苯所生成的含氮有机物具有更强吸光性,从而导致邻二甲苯SOA的MACλ=365 nm大于对二甲苯SOA的MACλ=365 nm.在线气溶胶质谱仪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二者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