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3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41.
随着我国能源政策的调整,天然气燃料越来越多地被锅炉所应用,依据燃气锅炉燃料特性,分析了燃气锅炉热效率与排烟温度及散热损失的关系并导出热效率估算公式,对燃气锅炉热力计算及节能技改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满负荷下如何发挥锅炉的最大效能,充分利用燃煤资源;如何改善供热管网输送能力,实现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如何消除供热系统中存在的冷热不均失调问题,改善供热质量,确保热用户温暖与舒适,提高热费收缴率;  相似文献   
43.
针对3#40t/h锅炉存在热效率低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改造措施,改造后收到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4.
减压膜蒸馏法处理石煤提钒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减压膜蒸馏设备处理石煤提钒废水,分别比较了废水经预处理前后,料液温度、流量、渗透侧真空度等操作条件对膜通量和截留率的影响。测定了不同浓缩倍数情况下膜通量的变化。实验表明,进料温度升高会使膜通量增加,温度为65℃时,热效率最高为70.1%。提高料液流量或真空度都会使膜通量增加。废水经VMD处理产出的淡水电导率均在10μS/cm以下,脱盐率可达99.98%以上。在温度为70%、流量为60L/h、真空度为0.095MPa时,石煤提钒废水经预处理后的废水膜通量为11.359kg/(m^2·h),浓缩10倍时,膜通量仍有3.185kg/(m^2·h)。  相似文献   
45.
由于运行管理不善而造成的锅炉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8%.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国内运行锅炉的热效率普遍比锅炉鉴定低5%到10%.由此可见,提高在用锅炉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保养水平,已成为降低锅炉事故发生率和提高热效率而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应当引起锅炉使用单位、安全监察部门及其它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6.
本文用实例阐述燃煤锅炉如何利用燃煤资源,不断改善供热管网输送能力,实现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如何消除供热系统中存在的冷热不均失调问题,改善供热质量,确保热用户温暖与舒适,提高热费收缴率;如何应用节能技术使热能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大限度地挖潜降耗、均衡供热,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7.
本文用实例阐述燃煤锅炉如何利用燃煤资源,不断改善供热管网输送能力,实现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如何消除供热系统中存在的冷热不均失调问题,改善供热质量,确保热用户温暖与舒适,提高热费收缴率;如何应用节能技术使热能利用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最大限度地挖潜降耗、均衡供热,提高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8.
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传统燃煤加热炉能耗高、污染重。P-HTAC是在蓄热式加热炉的基础上研制的先进技术,采用脉冲方式控制燃烧系统,使燃烧更充分、炉温控制更精确,为企业走上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铺垫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9.
50.
文章依据《工业锅炉热工性能试验规程》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标准中反平衡热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对WNS2-1.0-Q燃气蒸汽锅炉的各项热损失进行分析探讨,判断这两种方法在计算锅炉热损失时产生的差异。从而得出,当锅炉在不同的负荷下运行时,依据标准中哪些计算方法在判断其能效状况时才是更加的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