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4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樊小建  张绪平 《安全》2013,(7):56-59
正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比重约0.65,比空气轻,具有无色、无味、无毒之特性。天然气公司皆遵照政府规定添加臭剂(四氢噻吩),用于用户辨别是否有天然气泄漏。天然气在空气中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使人窒息。天然气是存在于地下岩石储集层中以烃为主体的混合气体的统称,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和生物生成气等,它是优质燃料和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42.
《环境教育》2013,(3):89-89
作为气化山西的主力军,节能减排的践行者,山西省国新能源始终以"气化山西,实现秀美的碧水蓝天"为企业的使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山西省环境保护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国新能源气化山西主要成绩有:(一)狠抓气源落实,实现多种气源互补国新能源确立天然气、煤层气、焦炉煤气、氢气"四气合一"混合燃烧的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战略,巩固天然气气源、引入煤层气气源、开发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与氢气气源,实现多种气源互补的气  相似文献   
43.
对蜀南地区煤层气井筒垢以及筒内水样进行取样分析,发现井筒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以及少量铁化物和煤粉等,水样中含有较高浓度的Ca~(2+)以及HCO_3~-等成垢离子。基于蜀南地区龙潭组煤层气地质特征和井筒环境,探讨了煤层气井筒的结垢机理和防垢方法。结果表明,碳酸钙垢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流体压力降低导致二氧化碳从水中大量析出所致,而铁化物垢主要是在存在硫酸盐还原菌的条件下油管和抽油杆发生无氧腐蚀造成的。针对煤层气井排水采气工艺特征,提出了周期性往油套环空注KG201阻垢剂的方法来进行防垢,现场检泵反馈垢层厚度明显减小,防垢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4.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者生物和热成因混合。同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证据也表明种类多样的产甲烷相关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煤层伴生地层水中或者煤层样品中。这也说明生物成因的煤层气仍然在不断地产生,这也为利用生物方法促进煤层气产生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将介绍产甲烷微生物种群构成与功能、产气途径、影响产气速率的因素,探讨我国微生物强化产煤层气并实现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5.
国务院办公厅2011年5月13日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1〕26号)。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强煤矿瓦斯(煤层气)防治工  相似文献   
46.
煤层气作为重要的能源与化工原料,采出水若得不到正确的处理会造成严重土壤污染,文章通过对比分析晋西某煤层气井场受污染土壤与未受污染土壤化学性质,探讨煤层气采出水对土壤污染的垂向分布与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受污染土壤含水率、pH值均高于未受污染土壤,含水率随剖面深度的增大整体呈增大趋势,pH值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Na~+和Cl~-是该井场采出水污染土壤的主要离子,二者在受污染土壤中含量明显高于未受污染土壤;受污染土壤Na~+、Cl~-含量在垂向分布上均呈现出表层10 cm最高,10~30cm深度最低,30~70 cm深度其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大而增大;Na~+、Cl~-随采出水入渗而迁移,10~70 cm深度Na~+、Cl~-含量与土壤含水率在0.05水平上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83)。  相似文献   
47.
以鄂东区块采出水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水质特征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的采出水COD和NH3-N的去除工艺,开展了3个阶段的现场试验进行COD和NH3-N去除效果的验证,同时采用GC-MS分析方法探究采出水中有机物氧化降解情况。试验数据显示:最终出水的COD、NH3-N均低于40,2mg/L排放指标要求,难降解有机物种类和数量大幅减少。其中,COD去除率从70%逐步提升至880%,且随水力停留时间(HRT)增加而不断提升;NH3-N去除率可稳定达到99%以上,远低于标准设定值2mg/L,且对HRT的调整不敏感。研究结果表明,以“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活性炭吸附”为主体的工艺的处理技术,对鄂东区块采出水中的COD,NH3-N和难降解有机物均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将HRT调整至8h左右时,出水仍可稳定达标,此时的直接运行费用将降至1.40元/m3以下,较化学处理工艺处理费用低70%以上,实现了鄂东区块煤层气采出水的“低成本、 稳定达标排放”处理。  相似文献   
48.
为了得到煤层气开采过程中渗透率的准确预测模型,分析了不同泊松比和孔隙压力下的储层孔隙率变化规律,通过理论分析对4种经典渗透率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P&M模型和C&B模型对泊松比敏感度较小,改进P&M模型和S&D模型对泊松比敏感度较大;改进P&M模型能有效反映渗透率变化趋势,在p<1.4 MPa和p>4.1 MPa时k/k0数值拟合度较高;P&M模型和S&D模型不能准确描述p<1.4 MPa时k/k0变化情况,而在p>1.4MPa时k/k0数值拟合度较高;煤层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增大表现为“U”型趋势,包含低孔隙压力骤减区、中孔隙压力稳定区和高孔隙压力稳步升高区3个阶段,改进P&M和S&D模型更能表现煤层气渗透率随孔隙压力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9.
为了深入研究微波辐射条件下功率、辐射时间、渗透率、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采用自行设计的微波辐射含瓦斯煤渗流实验系统,进行了不同微波功率、不同辐射时间条件下的煤样渗透率测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辐射条件下,渗透率与有效应力之间遵循负指数函数关系,拟合结果R2均大于0.98;渗透率随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的增加单调递增,并且在低有效应力区数据增长的线性拟合斜率大于高有效应力区;煤样在微波作用下,相同的能量输入,微波功率越高,煤样渗透率越大;研究结果为微波辐射技术在煤层气开采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0.
《安全与健康》2006,(11S):49-49
“煤矿杀手”正在变成清洁能源。9月16日,太原市第一座煤层气加气站正式投入使用.200多辆公交车和100多辆出租车开始使用煤层气作为燃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