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50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43篇
安全科学   985篇
废物处理   101篇
环保管理   1597篇
综合类   4374篇
基础理论   626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281篇
社会与环境   353篇
灾害及防治   18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730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554篇
  2010年   456篇
  2009年   393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365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445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246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孙淑坤 《环境》2003,(2):6-7
环境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我们这个蓝色的星球上,地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所必需的阳光、空气、水和衣食住行的必须物品。生物的进化和人类的聪明才智极大的利用、开发,改变了地球环境,使人类的生存条件不断的发展进步,走向文明和现代化,地球环境不断的为人类造福,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提供支持。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地球环境的同时却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和破坏。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使发生地的方圆数十公里内成为不毛之地,迫使当地的人离乡背井、重新寻找生存环境的事例,在历史上曾多次发生。据有关资料统计,20世纪初至70年代中期的70年间,世界公害事件发生65起,公害病患者达  相似文献   
962.
963.
一、农村生态环境劣化的表现与原因 1.土地生态失衡。土地生态失衡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和地力下降。造成耕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的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乡镇企业占用耕地过多,约占耕地减少数的75%;二是农村兴起的建房的热占去大量的耕地,如山东省1985~1991年的7年间,农村新建房屋占用耕地面积累己达5.4万ha,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9%;三是农村修坟过多,占用了不少耕地。安徽省现有坟头2500万座,占良田2.8×10~4ha,其中太和县127万人,坟头竟与人头持平;四是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964.
赵昭炳 《福建环境》1996,13(2):10-11
近几年来,在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增设了台商投资区、高科技园区和保税区,开发区也向 眄游的拓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引的景观变化和污染物排放量的日益增多,加以地休有不够稳定,已产生若干令人超优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即在揭示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65.
对于黄河治理 ,水利部汪恕诚部长提出具体要求 :“堤防不决口 ,河道不断流 ,污染不超标 ,河床不抬高。”这四项要求的实质是 ,稳定河口 ,稳定河势 ,保证水质 ,为沿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是我们在新世纪之初不可不思而又必须认真研究清楚的一个重大的水问题。达到以上基本要求并开辟根治黄河的成功之路 ,必须认真总结人民治黄的经验 ,积极采用当代水利科研成果 ,研究发挥黄河自身优势的工程措施 ,建设确保黄河防洪安全、除害兴利的工程保障体系。1 实现科技治黄目标 ,需要正确处理 四大关系开国之初 ,人民治黄的理论准备不足 …  相似文献   
966.
近年来,世界各国无不面临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严重威胁,普遍被资源、环境、人口、粮食、能源等重大问题所困扰。选择合理开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途径,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之路,已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面临着环境与发展两难选  相似文献   
967.
968.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是实现全面环境管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评价所涉及的地域复杂性和因素多样性,许多评价方法和体系都处于不断探索和发展之中。区域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包括了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具有信息不确知性和不完全性的因素。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矢量投影原理,建立了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灰色关联投影模型。该模型将评价样本及各级质量标准视为矢量.分别向同一矢量(理想样本)进行投影。根据投影值的大小,确定样本所属的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及样本间的优劣排序。以巢湖流域为个案,在建立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基础上,运用所建模型对其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即巢湖流域总体以及分区合肥市、六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4级,分区巢湖市为5级。研究表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对于多指标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科学的、有效的,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9.
970.
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李崧  邱微  赵庆良  刘正茂 《环境科学》2006,27(5):1031-1034
将层次分析法应用于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构建了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指标体系.采用专家调查问卷的方式构造判断矩阵,应用MATLAB6.5计算软件编程,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模型,对黑龙江省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分级,评价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所取得的进展.结果表明,应用层次分析法定量地评价省域范围生态环境质量是切实可行的,黑龙江省自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