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7篇
  免费   318篇
  国内免费   638篇
安全科学   808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442篇
综合类   2322篇
基础理论   370篇
污染及防治   65篇
评价与监测   140篇
社会与环境   646篇
灾害及防治   228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276篇
  2022年   310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7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197篇
  2016年   228篇
  2015年   224篇
  2014年   407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62篇
  2011年   254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7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内外研究者贡献了大量城市群边界识别研究的成果,但少见从城市群一体化角度定量界定城市群空间范围的研究,不足以给盲目"组群"、不合时宜"入群"的"城市群病"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该文借用金属价键理论,定位城市群为内部个体共享共建资源、以整体形态与外部合作竞争、边界范围具有时空可变性的"利益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群一体化动态耦合关系模型,以"耦合距离"为媒介测度了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区域规模与空间范围。研究结果表明:(1)泛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分别具备发展边界半径100、150 km城市群一体化区域的潜力,长江中游城市群较长时期内不具备发展边界半径超过200 km的条件;(2)城市群等级层次分明,泛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武汉、长沙区域中心性强,但均不具备绝对中心辐射能力;(3)二级城市群中,环长株潭城市群发育程度最高,泛武汉城市圈中存在"洼地",环鄱阳湖城市群出现"脱群"现象;(4)长江中游城市群目前实际空间范围包括"武汉—黄冈—孝感"及"长株潭—益阳",不到原规划规模的1/4,具备形成"武汉长沙"双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群模式的潜力。研究结论为决策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规划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导致生态、资源与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区域空间格局变化与地表温度的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的热门和重点研究课题。采用2000年、2006年和2010年的TM遥感影像,结合GIS和RS技术研究南京市不同时期的时空分布特征、演变特征以及地表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 2000~2010年南京市城区建设用地面积增长幅度较大,而耕地面积却呈显著递减趋向,水体和草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林地面积略有增长。NDVI和MNDWI均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通过构建TVX空间观察南京城市化进程,发现植被覆盖度持续降低,地表温度急速上升,到2010年,所有土地利用类型的聚类点的转化轨迹趋于一点,变化向量幅度是:林地>草地>水体>耕地,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和水域对城市地表热环境具有强大的缓解作用,在城市化进程中,要注重城市水域和林地的保护,同时要改善城市绿化、减少能耗和节制热源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环境和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对域内的山前平原区和黄泛平原区分别布设了48个和47个调查点位。结果表明:东营市地下水碘化物质量浓度均值达到(0.247±0.263) mg/L,其环境质量呈现由南向北逐步恶化的变化趋势,超过90%的国土面积处于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山前平原区南部是东营市唯一具备可饮用地下水的区域,域内以适碘地区为主,缺碘地区和高碘地区分别位于区域东南部和第二次海侵古海岸线附近。总体上,可饮用地下水处于中等缺碘水平,海(咸)水入侵已成为影响可饮用地下水适碘地区范围的关键因素,需引起高度关注。地下水所处的环境地质概况、海(咸)水入侵和大气降水是影响碘化物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4.
合用场所是指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等一种或几种用途混合设置在同一连通空间内的场所,即俗称的“三合一场所”小型合用场所多是小餐厅、小旅馆、小杂货店、小作坊及沿街小商铺等单位。众所周知, 小型合用场所安全隐患众多,火灾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95.
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评价,在明确环境风险评价的涵义及内容基础上,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经济、社会特点,依据环境风险理论,提出了城市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展现环境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集聚特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风险源危险性和受体敏感性的分布存在空间集聚,受体恢复性不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长三角为城市环境风险热点区域,冷点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南一带。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需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强化区域环境协作、建立和完善专项的环境风险动态评价平台和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空间统计  相似文献   
996.
地下空间资源是指具有经济价值的地下洞穴、地下铁道、隧道、地下管道、地下通道、地下街、地下大厅、窑洞等地下空间。地下空间历来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源远流长。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游业的兴旺,地  相似文献   
997.
998.
试论广东省农村产业布局与城市郊区空间创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讨论了广东沿海地区乡镇企业的区位建筑问题及城市郊区的生态环境现状;提出了农村产业布局空间创新概念,并结合实际论述了产业布局与环境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理论,针对江苏省沿江开发战略实施以后,制造业空间可能存在的变动,在整理和分析调查问卷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专业化指数和基尼系数2种方法来定量分析江苏省21个沿江省级以上开发区空间分工、制造业集聚和转移态势。结果表明:(1)2002~2006年江南沿江开发区通过向江北沿江开发区转移部分传统产业,逐渐形成了江南沿江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中心”和江北沿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外围”的空间分工格局;(2)江南沿江开发区内部、江北沿江开发区内部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关系;(3)受开发区发展阶段、区域产业政策、本地化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并未发现理论预期的普遍存在的产业集聚现象,仅纺织服装、石化、电力、塑料橡胶等产业呈现集中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论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在揭示人口容量拓扑空间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一性生产力的人口承载模型和未来世界人口的可容规模。并从生态均衡角度,探讨了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及其同消费水平和社会财富分配之间的依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