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7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3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小客车内氧烛紧急制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客车在高原行驶时,驾乘人员易发生缺氧症状.为此研究了利用氧烛进行车内紧急制氧的技术,制备出车用氧烛和制氧器样品,并模拟高原的温度环境进行了制氧性能测试.氧烛的主要成分为NaClO3、CoO和Mg粉,其中NaClO3为产氧剂,CoO为催化剂,Mg粉为燃料.测试结果表明:在-13~40℃的温度范围内,样品能够正常工作,达到了设计指标;在-40~55℃的温度范围内储存4 h后,能正常使用,制氧性能不受影响,所产生的氧气符合国家<医用氧>标准(GB8982-1998),使用者可以直接吸入.通过对车内个体和集中供氧方式下各自所需的供氧量进行的计算,确定个体供氧方式更为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332.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壤氧化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若尔盖高原泥炭沼泽土氧化大气 CH4 的速率为 0.97~1.69ng/(g·h),氧化速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而泥炭土 CH4 排放速率为0.37~0.61ng/(g·h).2种土壤均具有氧化8000μL/L高浓度CH4的能力,泥炭沼泽土的潜力比泥炭土的大.不同土壤层次氧化甲烷的潜力也有差异,表层土比下层土高.降水减少导致的沼泽水位下降将加强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壤氧化 CH4 从而减少沼泽 CH4 排放.  相似文献   
333.
建设高原生态环保型铁路的有益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永福 《环境保护》2005,(3):5-9,27
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铁路建设面临的生态环境保护难题,总结4年来青藏铁路环保工作实践,提出了高原冻土铁路环保管理新模式,展示了青藏铁路环保工作主要成果,为实现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统一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334.
为提高各高原地震应对部门间的协同联动能力,基于组织冲突角度的协同思想对高原地震应急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我国高原地震特点,结合高原地震相关应急预案中各主体的职责体系,归纳高原地震应急过程中5种基本冲突类型,建立冲突矩阵。并基于"解决冲突,有序协同"的理念,提出协同应急响应方法,建立协同效率评价模型。就玉树地震救援过程,拟合出高原地震中4个主要部门(救援队伍、医疗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协会组织)的协同救援效率,并作出救援效果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根据冲突模型构建的协同应急方法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救援效率,还能够发现影响救援效率的潜在冲突。  相似文献   
335.
沉洲 《安全与健康》2012,(22):43-47
起始:成都(前后均双飞)行程:4625公里车型:二手丰田4500人员:开始两车六人,过半程撤出两人,后又因故撤出一人,变成四人两台车直至三人一台车,无论怎样,都属超豪华档级。终了,俨然经过一场鏖战,人和车日渐稀落下来。特色:涂改路书,一路往前,遗弃有名有姓的宝贝锦盒,七月的草原一次次回馈以惊艳,捡到些真金白银。在青藏高原,英雄从不问出处,野景从来不比国家级冠名逊色。  相似文献   
336.
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的区域显著性及其成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13 年柴达木盆地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和高原季风、西风环流等相关大气环流及植被覆盖数据分析了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时空规律,揭示了其区域气候变化显著性的成因.研究表明:近53 a 来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呈显著增暖趋势,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达0.48 ℃/10 a,增幅明显高于整个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和全球平均水平;滞后于变暖,柴达木盆地气候趋于明显变湿,其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均呈增多趋势,达到95%以上信度的显著性水平;气候暖湿化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变暖显著的区域气候变湿相对不甚明显,反之亦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太阳辐射减小、高原季风趋于强劲、西风环流略弱和盆地植被覆盖恢复并具有明显的经向地带性变化特征,是造成柴达木盆地气候变化具有上述区域特征的气候成因.  相似文献   
337.
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拉萨段,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全长1142公里的“钢铁巨龙”穿越了可可西里、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沿线是我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这个区域非常敏感,生态环境可以简单概括成6个字:独特、原始、脆弱。整个生态结构简单,受干扰易退化,且自然恢复过程非常缓慢。  相似文献   
338.
DOC(溶解有机碳)是泥炭地碳循环中最活跃、最敏感的指标.以若尔盖木里苔草(Carex muliensis)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2012年该泥炭地DOC季节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旨在揭示泥炭地碳循环特征及其对全球变化的潜在响应.结果表明:若尔盖木里苔草泥炭地孔隙水中ρ(DOC)季节变化显著(P0.001,n=12),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8月和5月分别出现最高值(42.77 mg/L)和最低值(26.27 mg/L).DOC复合物组成结构季节变化明显,主要表现在:在整个生长季节,DOC复合物芳香组分〔A254/ρ(DOC),其中A254为波长254 nm处的吸光度,余同〕及有色组分相对含量〔A400/ρ(DOC)〕逐渐增加,变化范围分别为0.02~0.05和0.002~0.007;5—7月DOC复合物腐殖化程度(E4/E6,即A450/A650)迅速降低,8—10月又逐渐增强.此外,土壤层温度、地表温度及相对湿度是泥炭地孔隙水ρ(DOC)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三者的R2分别为0.522、0.486和0.369,降水量则对有色组分含量和腐殖化程度的季节动态有很大贡献(R分别为0.748、-0.604),同时腐殖化程度还受到土壤层和地表温度的影响(R分别为0.744、0.722).该研究结果有利于从DOC复合物的组成结构方面进一步了解DOC季节特征及其变化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339.
回顾了云南九大高原湖泊藻类研究成果,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了藻类研究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340.
为了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纳帕海高原湿地区域有机碳含量特征,采用空间格网状抽样调查方法,对区域内退化系列下湿地草甸w(SOC)(SOC为土壤有机碳)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随着草甸的退化及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呈下降趋势,土壤容重呈增加趋势;② 从无退化草甸到重度退化草甸,植被地上生物量从321.4 g/m2降至142.1 g/m2;③ 在地表至地下50 cm深度范围内,从无退化到重度退化草甸,w(SOC)分别为28.21、20.59、18.01、14.81 g/kg,湿地草甸退化导致w(SOC)下降了近50%,ρ(SOC)从40.92 kg/m3降至25.23 kg/m3;④ 狼毒草甸的w(SOC)、ρ(SOC)等均表现出相对较高的水平,仅次于无退化样地;⑤ w(SOC)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 < 0.05)、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P < 0.01).湿地草甸植被退化所形成的地上植被盖度及生物量的下降,以及土壤含水量的下降和土壤容重的增加,最终导致近50%左右的w(SOC)发生流失;此外,若从同类研究中季节性淹水的沼泽或沼泽化草甸转变为该研究中常年出露于水面的草甸景观后,在20 cm土壤深度内将导致45%以上的w(SOC)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