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安全科学   47篇
环保管理   68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云南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与水质变化异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为例,通过面板数据方式分析对高原湖泊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通过库兹涅兹曲线相关内容对利用强度的分析以及与水质的动态变化情况,得到耕地、园地、湿地面积与湖泊含磷量存在一定负相关.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与湖泊含磷量存在一定正相关.牧草地、耕地、园地、湿地面积与湖泊含氮量存在一定负相关,建设用地面积与湖泊含氮量存在一定正相关.园地和耕地面积与污染综合指数存在负相关,建设用地面积与污染综合指数存在负相关.分析指出,滇池、泸沽湖处于流域协调区间,阳宗海、抚仙湖、星云湖、程海处于流域冲突区间,洱海、异龙湖处于冲突区间向协调区间转型过程中.  相似文献   
72.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在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流域乃至国家生态安全的关键地区.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导致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加剧,威胁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在若尔盖湿地生态退化趋势与生态安全理论框架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尔盖湿地生态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进行...  相似文献   
73.
为探索盐碱湖泊微生物群在高盐胁迫下的适应策略,以地处内蒙湖区的岱海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宏基因组测序技术揭示其氮代谢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特征,探究盐胁迫下环境因子对氮代谢功能的影响以及微生物群落构建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岱海沉积物氮代谢以异化硝酸盐还原为主要途径,伴随固氮、硝化、反硝化、同化硝酸盐还原、全程氨氧化等5条途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56.31%~59.19%)、绿弯菌门(Chloroflexi)(8.26%~12.89%)、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2%~6.4%)是丰度前三的优势菌门,较其他湖泊沉积物优势菌群未见明显差异,但在属水平特异性显著,硫杆菌属(Thiobacillus)(9.8%~15.22%)、未辨别的γ-变形菌纲(unclassified_c_Gammaproteobacteria)(3.49%~4.02%)、硫碱弧菌属(Thioalkalivibrio)(2.69%~3.31%)是参与氮代谢优势菌属.盐度、总氮、总磷及pH值是影响基因丰度的主要环境因子.氮代谢微生物群落构建由确定性过程驱动,在环境过滤作用下6个路...  相似文献   
74.
异龙湖不同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异龙湖是云南省第九大湖泊,属典型的高原浅水湖泊.为了解该湖不同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于2013年8月至2014年7月逐月对该湖西区、东区和沉水植被恢复示范区浮游植物及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湖区生境条件具有空间异质性,示范区和西区水体总氮(TN)、总磷(TP)、氨氮(NH_4~+-N)、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透明度(SD)、浊度(Turb.)和电导率(EC)等理化指标无显著差异,而与东区有显著差异性(P 0. 05). 3个湖区浮游植物密度均以蓝藻门所占比重最大,浮游植物优势类群不同,西区细小平裂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优势度最高,东区拉氏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和湖生伪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tica)优势度最高,示范区细小平裂藻和拟项圈藻(Anabaenopsis sp.)优势度最高.通过主坐标分析(PCo A)对3个湖区浮游植物群落β多样性进行比较发现,西区和示范区群落结构较为相似,而与东区具有极显著的差异(P 0. 01).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异龙湖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TN、TP、BOD5和SD是影响异龙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NH_4~+-N、EC、高锰酸盐指数和p H值对浮游植物群落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以滇东岩溶坡地不同恢复阶段云南松林(纯林、人工混交林、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以元江栲原生林和小铁仔灌丛作为参照样地,对5种植被类型中的叶片-枯落物-土壤中的C、N、P含量和化学计量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种云南松林都呈现为高C(432.27 g/kg)、低N(10.28 g/kg)、P(0.96 g/kg)的格局,5种植被类型的叶片-枯落物-土壤C、N、P含量基本都表现为叶片>枯落物>土壤,C/N、C/P、N/P值则都表现为枯落物>叶片>土壤,叶片和枯落物的养分含量和化学计量比值与土壤间差异显著.(2)3种云南松林对于养分的吸收同化能力差异不大,但天然次生林的枯落物质量最好,人工混交林的土壤N、P有效性最高,云南松林内受N的胁迫作用强于原生林和灌丛.(3)植物叶片-枯落物-土壤中C、N、P及其化学计量比间相关性显著,互馈机制明显.研究区内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受土壤pH、团聚体颗粒、含水率、容重和硝态氮影响显著.因此,滇东岩溶高原云南松植被恢复过程中主要受N胁迫作用,提高枯落物养分回流是云南松植被恢复与经营的关键要素.(图4表3参41)  相似文献   
76.
我国沙尘暴的气候成因及未来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OF和环流合成统计方法,分析了我国北方近40年来沙尘暴日数变化的时空异常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太阳活动加强,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加强,欧亚西风急流轴北移,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强度加强,蒙古气旋减弱,西北西部的沙尘源区降水增加,是中国北方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太阳活动进入新一轮的减弱期,引起气候变暖趋势减弱,气温逐渐降低,青藏高原地面加热场强度减弱,蒙古气旋逐渐加强.预计未来中国北方沙尘暴将在波动中逐渐增加,进入新一轮的相对活跃期.  相似文献   
77.
青藏铁路有553公里从冻土区经过,而高原冻土的融沉和冻胀,会造成路面的坑坑洼洼,给行车留下安全隐患。因此曾有“青藏线10年后会因冻土退化出现安全问题”的说法,对此,风火山观测站对外宣称,青藏铁路能够克  相似文献   
78.
陈娟  甘淑 《环境保护科学》2007,33(3):35-37,57
选取滇中高原面上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3条公路,就其沿线的植被覆盖状况展开实地调查,对其主要植被类型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滇中高原公路沿线植被基本特性,并对该地区有关公路沿线生态恢复建设提出浅显的认识与刍议,为促使云南高原山地公路沿线植被能尽可能地发挥其生态和社会经济功能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9.
文章报道了2005年度分平水期和枯水期对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体放射性状况进行的调查研究结果。本次行动初步调查清楚了2005年九湖核素浓度(U、Th、~(226)Ra、~(40)K)总α和总β值的区域最大值。调查结果表明,这九大高原湖泊水体的放射性核素浓度基本属正常本底水平,没有受到人工放射性的污染。  相似文献   
80.
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化的异质性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61-2016年西宁等青藏高原东北部13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南海季风指数、西伯利亚高压指数等大气环流特征量数据,分析近56年来气候变化与高原主体的差异性及其可能的气候成因。研究表明:近56年来青藏高原东北部气候变暖趋势十分显著,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高达0.39 ℃/10 a,呈现出三次明显的阶梯性增高态势,并于1994年前后发生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年降水量及四季降水量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虽然经历了2002年左右由少到多的变化,但并未出现明显突变,年降水量具有3年、5年的准周期,而年降水日数微弱减少,降水强度呈增加趋势;该区域气候变化的年际波动主要受到东亚季风、高原季风和南海季风的年际振荡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而西风环流的作用并不明显,植被覆盖的恢复既是对2002年以来降水量增加的具体反应,同时也对于气候变暖趋势起到了一定的缓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