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338篇
基础理论   199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91.
利用紫露草微核技术监测滇池水质污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蒸馏水和自来水处理作阴性对照,以不同浓度的NaN3,HgCl2处理作阳性对照,用紫露同核监测法对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进行了监测评价;结果表明:滇池11个样点的水样均使使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增加;紫露草微核监测与化学监测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将11个样点的水质污染分为三种程度,重污染,中污染和轻污染。  相似文献   
692.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创新成果,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和根本遵循。2019年以来,江苏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试点工程共5类59个工程项目。在总结了试点地区工作经验做法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生态保护修复和绿色发展协同理念认识不足、生态修复保护整体性和系统性不够、生态修复经验总结及全周期管理有待加强、打破界限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亟需完善等问题及难点,提出了相应的工作政策建议,以期打造全国生态保护修复的江苏样板。  相似文献   
693.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测定水中有机磷除草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水样中痕量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磷酸的FMO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分析方法。草甘膦,草铵膦和氨甲基磷酸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4.2%、90.8%、98.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4.8%、0.68%、2.8%;方法的定性下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5、0.04、0.009μg/L和0.16、0.12、0.03μg/L。水样放置两天后,水样中的草甘膦、草铵膦分别降解了17.8%和19.5%,而水样经过衍生后在5天内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694.
近年来,骆马湖湖区菹草(麦黄草)暴发性繁殖引发了一系列水质问题。通过研究,判读2012—2013年不同时间段的骆马湖landsat 7影像,可以发现,Landsat 7影像可以准确反映湖区菹草分布,区域化明显;同时发现菹草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人类采砂和围网养殖等活动对其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95.
利用SWAT模型对北运河上游流域进行模拟分析,评估了 4类10项24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治理措施对氮负荷的削减效果及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措施效果.结果表明,径流率定及验证纳什系数(NSE)>0.50,相对误差(PBIAS)≤±40%,泥沙量、氮负荷总体PBIAS≤±40%,SWAT模型对径流、泥沙、总氮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展...  相似文献   
696.
为了提高农牧业交错带禾本植被过滤带截流减沙效果,在内蒙古中部巨宝庄试验基地设置过滤带茎间距(0.9cm、1.2cm、1.7cm)和宽度(3m、6m、9m)2个因素,包括空白对照共10个处理.研究了植被过滤带茎间距和宽度对截流减沙的响应,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评价了不同植被过滤带模式的综合效益,筛选该地区禾本植被过滤带适宜茎间距和宽度.结果显示,在相同植被过滤带茎间距条件下,增加过滤带宽度显著降低径流与泥沙出流量,过滤带宽度为9m与6m处理比3m处理在过滤带末端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减少了80.97%和60.66%,平均径流量分别降低了62.14%、33.59%,并分别推迟水沙出流时间7min和2min.在相同过滤带宽度下,减少植被茎间距有效提高截流减沙效果,其中过滤带茎间距为0.9cm处理比1.2cm与1.7cm处理在过滤带末端平均泥沙含量分别减少了35.4%和48.28%;平均径流量分别降低了16.5%和18.26%.茎间距与宽度对径流、泥沙拦截量影响极显著,过滤带宽度对径流影响更大,且两者交互作用对泥沙拦截量影响极显著.通过熵权TOPSIS评价得出过滤带宽度为9m,茎间距为0.9cm的禾本植被过滤带模式综合评分最高,经济与截流减沙综合效益最优,研究结果对当地植被过滤带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