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10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太湖武进港河口人工湿地为例,在兼顾生态与景观美学的前提下,研究城乡交错区域湿地景观功能的优化设计,包括:岸边水体生态修复区,动植物景观配置,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及植物种植的后处理,构建水、植物和动物三位一体的景观;形态设计,平面形态及纵断面的形态设计应实现优化人体视觉感官效果,避免简单的圆形、矩形等过于规整的形式;附属设施建设,运用跌水、花坛、小径、木亭、花架、植物等多种元素搭配,弱化硬质线条。通过上述相关的景观优化设计,达到人工湿地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的有机统一,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2.
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营口近岸海域的特征污染物,对营口近岸海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通过对营口近岸海域污染调查分析,提出了控制改善这种状况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对国内外港口腹地相互关联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定量方法对营口港与辽宁腹地2001--2009年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港口港城动态关联效应总趋势逐渐增强,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营口港港口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关联程度较强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营口港辽宁腹地关联发展效应演化具有明显的波动性;自然条件与区位、区域设施与交通、经济水平与社会条件是影响营口港辽宁腹地关联度演化的主要因素。为了促进营口港辽宁腹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分别从辽宁腹地、营口城市角度提出相关发展建议:进一步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自主发展和区域合作推进区域发展;集中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集装箱业务。  相似文献   
14.
以太湖15个入湖河流之一的社渎港为研究对象,利用社渎港流域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工业企业污染排放调查数据、环境统计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社渎港流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诊断,并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了产业结构演变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工业污染总体上得到了较好控制,其中屺亭街道的工业污染排放最为严重;城乡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是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城乡生活污染对COD和氨氮入河量的贡献率较高,分别为46.59%和60.55%,农业面源污染对TN和TP入河量的贡献率突出,分别为64.05%和76.50%;研究区产业结构与钱纳里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的参照标准)的Hamming贴近度从2001年的0.83下降到2007年的0.77,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且不合理程度逐渐加剧;研究区第一产业对TN和TP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显著,第三产业对氨氮和COD入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来减轻研究区的水环境污染状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应为降低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及增加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共有31个河口港址,广泛分布于河北省沿海地区。在实地调研和广泛收集数据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河北省河口港址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将河口港址资源划分为4个质量等级,提出了不同质量等级河口港址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诸多国际上典型港口城市发展历程及其演变趋势发现,港口与港口城市各有其发展趋势路径。其原因一方面系港口与港口城市两者所需发展要素并不完全一致,各有其发展动力引致;另一方面两者在发展阶段很容易受外在政、经环境因素影响,进而导致最终发展趋势的相异。本文以香港、鹿特丹、浏河与伦敦等港口城市为案例进行研究,即可看出各案例间演变趋势的分歧所在。通过本文分析,建议港口城市所在区域各级主管机构制订港口城市发展方向时,应注重统筹区域全局利益并以局部港口发展的总体利益最大化为中心;决策者在拟定或选择发展战略时,应以港口城市与整体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战略发展目标,根据各港口与港口城市发展要素可能出现的变化,主动并积极地配置调整资源投入,以适应自身的发展特色,避免有限资源重复性配置损失。  相似文献   
17.
将新洋港分为3段,分别对各段的生活、农业、工业污染源进行调查,分析了污染特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预测了2012年和2015年的入河污染物总量。综合考虑水文水质和功能区等因素,采用模型计算了2012年和2015年的水环境容量,根据结果制定了新洋港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2,(1):52-53
广州港是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码头分布在从广州市中心到珠江出海口的两岸,分别有内港港区、黄埔港区、新沙港区和南沙港区,航线通达世界各主要港口,能靠泊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1999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大陆第二个跨入世界亿吨大港的港口:之后,港口发展一年一大步,到201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4.11亿吨,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3位,全港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254.6万标准箱,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4位.  相似文献   
19.
江苏洋口港地区是江苏沿海开发重点建设的深水港区,水质优良的地下水是港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利用近期获得的钻孔剖面地层对比数据资料,沿水文径流剖面分层采集水样,通过识别地表水、各含水层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δD、δ~(18)O、~3H、~(14)C)组成指纹特征,以揭示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在补给地下水过程中经历了明显的蒸发过程;研究区深层地下水的放射性~(14)C年龄主要为15000~26000 a,其稳定同位素δ~(18)O、δD值比现代降水低,是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大理冰期)的盛冰期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含水层的氘、氧、碳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呈层性,随着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加,地下水中的δD、δ~(18)O值呈下降趋势.浅层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紧密,可更新能力较强;深层地下水径流缓慢,总体上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可更新能力弱.江苏沿海平原天然地下水流动是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伴随着冰退、海平面上升而调整到目前的模式.末次盛冰期以来的自然地理及地质发展史,决定着研究区第四系地下水流系统的演变格局,现代人类活动加强了浅层与深层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研究在高强度开发地下水条件下的区域水文循环特征,可为沿海地区地下水演变机理和调控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结合在线监测和自动识别系统分析东海沿岸船舶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运排放大气污染物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但是由于船舶类型及其运行工况的复杂性,人们对船舶排放特征的认识仍然不足.东海沿岸是全球航运活动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汇集了各种国内国际运输船只.选取宁波舟山港作为研究地点,使用在线仪器长时间测量主要的环境大气气体和颗粒污染物,并利用自动识别系统(AIS),获得每种船舶的速度.根据后向轨迹区分出:1受船舶排放影响主导的时期(夏季风,由处于完全运行或停泊的船舶占主导地位);2受内陆气流影响主导的时期(冬季风).结果表明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黑碳气溶胶(BC)的排放与高速运行的船舶相关,而一氧化碳(CO)可能与较低的运行速度的船舶有关,总颗粒物(PM)与船舶速度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主要污染物在巡航工况下的排放增强因子约为怠速工况1~4倍.研究通过对直接环境背景下船舶排放进行原位观测,为评估船舶排放清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