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71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正>2014年11月6日,国家煤矿安监局在北京召开了中央企业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座谈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王德学和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孟建民出席会议并讲话。有央企煤矿的15个省的省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有关负责人和18家涉煤中央企业总经理、分管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副总经理参加了会议,安全监管总局、国资委有关司(局)及煤矿安监局各司(室)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2014年8月中旬至9  相似文献   
82.
藏西北高寒草原生态资产价值评估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论文基于遥感估算的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和植被覆盖率,测算了1992、1995、2000和2006年4期藏西北高寒草原的生态资产价值,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藏西北地区生态资产在空间格局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从生态资产构成来看,藏西北地区的生态资产主要体现在大气调节(45%)和涵养水源(40%)两方面,其次为生产有机物质的价值(11%),水土保持和营养物质循环所占比例较小。从生态资产变化趋势来看,藏西北地区生态资产总值由1992年的616.1×108元增长到2006年的1 637.2×108元,单位面积生态资产均值平均每年增加1.06×104元/km2。考虑到多源遥感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性以及遥感时间序列数据较短等原因,论文所反映的藏西北地区生态资产变化趋势可能比实际情况偏高,其结果还有待于进一步佐证。  相似文献   
83.
要闻     
《劳动保护》2012,(11):56-57
工信部推进西北地区民爆行业应急体系建设本刊讯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力度的持续加强,西北地区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对民爆产品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西北各省区民爆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在加强西北地区民爆产能动态调整、增加民爆产品供给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西北地区民爆行业的应急体系建设,并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爆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求,  相似文献   
84.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北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多样且严重,主要表现在: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用水效率低与过度利用并存;河湖萎缩;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草地退化严重;水污染日益突出等.较深入地分析了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探讨了其形成机制.问题的本质是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因而最终导致了人地关系的失调,其驱动力是人口迅速增长造成对脆弱的水资源系统的压力剧增,从而形成人类驱动下,水-经济-生态的时空耦合及恶性循环机制,导致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85.
我国西北地区夏季旱涝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西北地区160个台站1950-2000年夏季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西北5个区域夏季旱涝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西北东部的农牧过渡地带和黄河上中游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带,且严重旱涝较为频繁,而6月是西北东部最易发生雨涝的月份.农牧过渡地带(2区)多数时段,雨涝出现的频次多于干旱,黄河上中游农业区和林业区(1区)的情况则相反.20世纪70年代,严重雨涝发生较少,进入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雨涝事件显著增多;严重干旱事件则是自60年代以来逐步减少.同时,西北各区的旱涝演变存在年代际的变化周期和5~6年的准周期振动.  相似文献   
86.
杨根生  王一谋 《灾害学》1994,9(4):50-54
本文简述了我国西北地区风沙尘暴灾害的概况,并着重对1993年5月5日该地区特大风沙尘暴的形成、发生与危害状况作了论述;同时,在分析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7.
根据番茄的生长发育特点,分别以50%、60%、75%田间持水量作为苗期、花期、结果期的土壤水分下限,按照不同的土壤水分上限设置不同的灌水量处理。对番茄不同生育期的灌水量、耗水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控制上限和下限之间存在交互效应,番茄灌水量、耗水量与其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当灌水控制下限一定时,耗水强度和耗水模数随灌水控制上限的减小呈降低趋势;番茄苗期、花期和结果期的灌水控制上、下限(占田持)分别控制在50%~65%、60%~75%和75%~85%为宜。  相似文献   
88.
西北地区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资源潜力评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扬  吴文祥  胡莹  刘光旭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0):1738-1749
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及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某一区域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及稳定性对于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至关重要。论文从区域的角度,利用西北5省西安、西宁、兰州等27个辐射站逐日太阳总辐射(1961—2008年)和延安、乌鲁木齐、安康等163个气象站逐日日照时数资料(1958—2008年),用统计分析和规则样条函数插值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西北地区近50 a来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太阳能资源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中部青海地区日照时数最长和太阳能总辐射最为丰富,属于资源丰富区,陕西南部及西南部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最为贫乏,属于资源缺乏区;②近50 a来,西北地区年总辐射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日照时数下降趋势较缓;③163个气象站近10 a各月日照时数大于6 h的天数有45~327 d,大部分站点在200 d以上,其中每年有15个站点大于300 d;④陕西中及南部、乌鲁木齐周边地区太阳能资源最不稳定,太阳能稳定程度指数K值最高,为12.21,而青海北部及青、甘、新三省交界地带资源最为稳定,K值最低,为1.27;⑤太阳能资源的稳定程度与资源潜力大小分布较为一致,即太阳能资源较为稳定的地区,总辐射最高、日照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89.
基于卫星遥感资料、再分析数据、数值模式和中国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4月1~4日中国西北地区一次典型的沙尘爆发、输送过程,并探讨了该次沙尘事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次沙尘事件主要是由冷锋和大风引起的,分为两个阶段:4月1~3日,翻越天山和绕流而至的冷空气与该地暖空气交汇形成冷锋,引起塔克拉玛干沙漠起沙,这些沙尘随西风向东输送,使得哈密、嘉峪关、张掖、武威和兰州等城市PM10、PM2.5质量浓度自西向东依次升高,空气污染加重;4月4日,西北风在地形的作用下风力加大,强风掠过植被稀疏地表产生较强的起沙,西北地区多个城市的PM10、PM2.5质量浓度几乎同时剧增,引发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其中,PM10是该次沙尘过程中的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是导致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以西北地区五个生态农业试点县为例,通过对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基本情况与特点及生态农业建设情况的研究,探讨了在这一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