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43篇
综合类   226篇
基础理论   31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30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周跃  吕喜玺  陈平  S. Liaw  朱云梅 《生态环境》2005,14(5):706-709
以金沙江中下游一级支流龙川江为例,通过探讨河流地面反射光谱与河流悬沙质量浓度的关系,初步开发了河流悬沙质量浓度的地面遥感预测技术。研究发现,基于R800/R550的经验模型,仅能够预测浓度范围在400g.m^-3以下的悬沙质量浓度值,对于较低悬沙质量浓度的河流或其他水域有较大运用价值。光学拟合技术能够预测龙川江在其整个变化范围的河流悬沙质量浓度,最高预测浓度可以达到13000g.m^-3。通过直接运用两种方法,或者进一步将它们提升成为卫星遥感运用技术后,对于中国西南众多的江河湖库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珍稀濒危植物沙冬青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沙冬青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唯一的超旱生常绿灌木树种,生境严酷,抗逆性极强,是一种优良的种质资源,现已被列为珍稀濒危植物、本文综述了沙冬青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生理特征、珍稀濒危的原因及扩大快繁的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从形态解剖特点、超微组织生理代谢调控角度,从抗旱、抗寒、抗盐碱3个方面分析了沙冬青能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及其适应残酷生境的机理,阐述了沙冬青的多种价值及开发应用前景、参43  相似文献   
34.
海河平原农业供水的决策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海河平原水源不足的问题,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农业供水的对策。提出的决策分析模型可望适用于不同大小的区域。通过实际资料的分析得出实行节流、管理与开源的具体方案及经济效益。分析成果表明推行节水灌溉技术与管理措施是完全可行的。在建立节流系统(包括管带与滴灌及调整耕作制度、作物布局)和加强水管理的基础上,实行开源引江、引黄,可大大缩减调水规模,降低开源工程投资,缓和工农与城乡供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5.
王峻 《污染防治技术》2002,15(3):20-20,37
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作者的访荷观感,简要介绍了沙轮(SHARON)工艺的原理,先进性及其在荷兰的应用,并对其在在我省太湖流域污染防治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6.
近日,媒体报道的“海水西调引渤入新”工程在网络上引起热烈讨论。引发公众对新疆水资源问题的关注。据报道。“引渤入新”工程的基本思路是从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达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再顺北纬42度线东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经燕山、阴山以北,出狼山向西进入居延海,绕过马鬃山余脉进入新疆。  相似文献   
37.
沙颍河流域行政单元的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始排污权的有效分配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的基础,结合中国现行行政特征,以行政单元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主体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研究。具体是:以沙颍河流域为例,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制定的沙颍河流域水功能区划及COD、氨氮限排总量要求,以COD、氨氮作为排污权初始分配的客体,通过等比例削减方法对沙颍河流域内的行政单元进行了排污权初始分配,得到了流域内各市县级行政单元的COD、氨氮初始排放权,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可行性、区域合作性及上下游城市的协调性等方面提出了开展排污权初始分配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8.
岳大鹏  董美云 《灾害学》2010,25(1):59-63
随着乡村聚落的发展,陕北多沙粗沙区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严重性已经凸显。以碾庄沟流域为例,研究了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方式,并对侵蚀总量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从乡村聚落土壤侵蚀的主要方式来看,以新建窑洞的弃土侵蚀最大,窑洞坍塌侵蚀次之,聚落水蚀侵蚀量最小,其中塌窑侵蚀和建窑侵蚀两项合计占到乡村聚落土壤侵蚀总量的94.6%;从乡村聚落的侵蚀总量来看,面积占1.08%的乡村聚落产生的侵蚀量却占到全流域侵蚀总量的6.83%,人居侵蚀模数达6.3万t/(km2.a)或8.18 t/(人.a)。因此,对乡村聚落土壤侵蚀应加以重视,而土壤侵蚀的防治工作应该以新建窑洞的管理和废弃窑洞坍塌的治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39.
以引江济太调水工程-望虞河为研究对象,探究引调水河道氮素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20年10月、12月以及2021年1月在望虞河沿程布设监测点位并采集水样,分析其水体理化性质、氮的形态分布及含量、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结果 表明:①硝酸盐氮是望虞河沿程水体中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占总氮浓度的75.3%~...  相似文献   
40.
以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糠虾幼体为实验材料,研究底泥浸出液对抗氧化解毒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用长江口水域的底泥浸出液与过滤海水按等比例间距稀释成4个体积浓度水平(1∶4,1∶2,1∶1,1.5∶1),以过滤海水为对照组,每一个浓度组设3个平行样本,进行20 d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实验进行20 d,底泥浸出液对糠虾幼体肌肉组织CAT酶活性有一定的诱导作用,浸出液浓度与CAT酶活性表现出正相关的剂量效应关系。实验开始10 d,不同浸出液胁迫下,GST酶活性均出现增加受到诱导,实验20 d后,GST酶活性下降受到抑制作用,但不同浸出液浓度胁迫下抑制和诱导效应关系不明显。虾类肌肉组织3种基因(CAT、GSTD和HSP70)表达量基本都表现为实验开始10 d时升高,而实验20 d后表达量下降,仅为10 d数值的百分之一左右,表明底泥浸出液对CAT、GSTD和HSP70的3种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表达在一定时间内有一定的诱导作用,但胁迫时间过长时,则产生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