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安全科学   19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74篇
基础理论   3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61.
财政税收政策定位对我国深化改革,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是一项重要举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要求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与之相适应。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必须完成财政税收的重新定位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关键时期,只有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才能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的需要。因此合理定位财政税收政策才能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2.
工信部近日正式发布《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将加大对示范区内物联网产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税收政策扶持;同时,推进物联网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相似文献   
163.
3年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1亿元,支持建成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等2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49个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试点、27个循环化改造园区,推动了循环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极大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了环境,也更多地惠及了民生。这是记者从2012年11月19日在湖南召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现场会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164.
165.
中国目前的经济、政策环境及环保市场决定了环保产业正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但现有对环保产业的经济扶持政策还不完善,存在刺激力度不大、范围较窄、资金缺口大且来源单一等问题。为解决目前中国环保产业所面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下一步,应重点从财政、税收、金融以及价格收费等4个方面入手,完善对环保产业的经济扶持政策,直接或间接刺激其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支柱性产业。  相似文献   
166.
建立政府主导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关键是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财政转移支付有助于实现功能区因保护生态环境而牺牲经济发展的机会成本和额外环境保护成本的补偿。其中,机会成本的补偿主要由中央一般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补偿,而额外成本的补偿主要应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专项财政转移支付予以补偿,市场机制的补偿仅是辅助性的补偿。  相似文献   
167.
地方财政金融、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问题,是我国区域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开展对该问题的研究,对于推进区域城市化健康、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分析政策倾向城市发展背景下,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对影响区域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地方财政金融因素进行了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检验。结果发现,地方政府倾向于城市建设的财政政策,对地方城市化进程、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明显,但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成效不显著,同时也带来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实证检验还发现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并没有显示出对推进区域城市化建设具有显著推动作用,对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具有负向影响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在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调整地方财政政策和金融机构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本文建议:1地方政府应当及时调整财政政策支出结构,提高对农村经济的支持比例,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2建立规范多元可持续的投融资机制,创新和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体制,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3地方政府应当建立相关的金融机构决策配合地方财政政策统筹安排的机制,全面推动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实现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8.
论文以农地非农发展受限为研究对象,分别基于用地结构和土地财事权视角构建土地发展非均衡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二者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确定权重,进行加权求和,求算土地综合非均衡度。基于我国200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我国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较高,但逐年下降;省级层面上,我国土地发展非均衡度的空间差异显著,且非均衡度呈“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部地区—西南地区或东北、西北地区”逐级递增趋势。此外,论文就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进行分析,为我国财政转移制度改革奠定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财政转移制度有助于减缓土地发展非均衡度,且四大分区的土地发展非均衡度对财政转移支付的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尝试直接量化土地发展非均衡程度,为缓解土地非均衡发展、均衡区域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9.
当前,中国外需增长放缓,内需难以补位,加强网络基建投资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政策选择。以此为背景,该研究结合“中国式分权”的分析框架,理论分析土地财政、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的互动影响机理,利用2006—2019年中国30省份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三者间互动关系进行实证考察,并依此对“以地谋发展”模式进行再思考。结果表明:(1)土地财政、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且三者间互动关系呈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2)时间层面,2012年之前工业用地引资、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间形成正向互动关系,工业用地引资与土地融资促进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3)区域层面,东部地区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间正向互动关系形成,土地融资助推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中部地区土地融资推动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西部地区土地财政、土地融资与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间存在正向互动关系,地方政府投向网络基建除了土地融资的推动作用外,还受到土地财政的加持影响。基于实证结果,该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在未寻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前,不宜“一刀切”地全盘舍弃“以地谋发展”模式。在严格控制债务风险等问题下,依然需要...  相似文献   
170.
财政政策手段支持捉业劳动力就业培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创新,取得的实际成效也十分显著,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这就要求必须进行多方面的政策调整,如加大财政投入、正确定位财政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财政资金管理使用方式、整合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构建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及完善培训的配套政策等。要创造条件建立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构建具有更强优势和更强带动能力的劳务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