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4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26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土壤中酞酸酯的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汤国才  蔡玉祺 《环境化学》1993,12(4):263-267
经过系统研究,建立了以正已烷/丙酮(V/V:2/1)为溶剂,对土壤进行超声萃取,然后以浓H_2SO_4进行纯化的分析土壤中酞酸酯的方法。本方法具有省时、省溶剂、空白低及纯化效果好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2.
文章在比较研究了几种草酸铁络合物体系对两种酞酸酯DBP和DEHP的光催化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草酸铁络合物和草酸铁络合物/H2O2体系在遮光条件下对DBP和DEHP没有降解作用.在中性pH值条件下,DBP和DEHP在几种反应体系中的降解速率依次为:UV/草酸铁络合物/H2O2>UV/H2O2>UV/草酸铁络合物>UV>太阳光/草酸铁络合物.UV与草酸铁络合物对DBP和DEHP光降解的协同作用不强,增强因子f分别为1.20和1.07.UV、草酸铁络合物与H2O2的对DBP光降解协同作用也不明显,增强因子f=1.18. UV与H2O2对DBP光降解存在明显的协同作用,增强因子f=8.78.  相似文献   
33.
建立了一种用GC-FID测定饮用水中的6种酞酸酯的测定方法,样品用正己烷萃取,萃取液直接进样分析.然后,经过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器分析,确证GC-FID检出的阳性检出结果.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6种酞酸酯的回收率为98.0%~102.5%,精密度(以相对标准偏差表示)为2.7%~3.7%;检测限(以信噪比为3计)均为0.5 μg·L-1.该方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前处理简单,可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6种酞酸酯.  相似文献   
34.
不同来源生物质炭表面和理化性质差别很大,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固定不同.以3种不同来源生物质炭(椰壳粉末、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为研究对象,应用被动采样技术监测治理过程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揭示生物质炭理化性质及其与吸附固定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3种生物质炭粒径相差不大,但椰克粉末的BET比表面积比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高2个数量级,孔隙结构发达.②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静态模拟试验结果显示,椰克粉末对3类有机物(多环芳烃、苯系物和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均很强,投加10个月,沉积物孔隙水中3类有机物的质量浓度降低92.7%以上,与其属于非极性吸附剂、BET比表面积大、孔隙结构发达有关;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较弱,分别为62.5%和59.6%,与其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有关.③生物质炭吸附固定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草木灰和聊城电厂灰对酞酸酯的吸附固定作用能很快达到平衡,也与其BET比表面积小、孔隙结构不发达相关.研究显示,生物质炭的理化性质(如BET比表面积、孔隙结构等)是影响有机物污染沉积物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5.
结合国家环保部指令性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工作,采集桂林市农村环境质量试点监测村土壤样品13个,对土壤中5种酞酸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DMP、DEP、DOP都未检出;DBP、DEHP在13个监测点全部都有检出。各类监测点DEHP平均值均比DBP平均值高;总酞酸酯浓度范围为0.763-2.714mg·kg^-1,最大值为农田监测点,各类监测点中总酞酸酯浓度平均值依次为农田〉果园〉菜地〉居民点〉采石场。  相似文献   
36.
以长江中游荆江航道整治河段范围5处取水口为采样目标,沿相应工程干流采集水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法和美国环保局推荐健康风险评价法(HRA),分析了5处取水口水中3种酞酸酯(PAEs)的含量及健康风险性。结果表明,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5处取水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均可检出,且丰水期仅DEHP含量显著高于枯水期,但含量均未超过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集中式地表水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值;水中DEHP、DBP、DEP经饮水途径非致癌风险小于1,DEHP致癌风险小于10~(-6),均满足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可接受水平(健康风险值小于10~(-6)),亦未超过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 0×10~(-5)a~(-1))。荆江河段航道整治范围饮用水源水中DEHP、DBP、DEP污染风险较小。由于PAEs是一类典型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长江水体普遍可检出,存在着一定潜在的风险性,在航道整治过程水源地环境风险管理中需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37.
北京市某典型污水处理厂中内分泌干扰物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杜兵  张彭义  张祖麟  余刚 《环境科学》2004,25(1):114-116
用固相萃取-气相/质谱方法检测分析了某典型污水处理厂各水处理单元中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的存在情况,在污水、污泥中共计检出30种内分泌干扰嫌疑物质.结果表明,各种EDCs在水处理过程中的去除率为70%~99%,其中污泥吸附对EDCs的去除起着重要作用.污泥中酚类物质浓度为17~35mg/kg,酞酸酯类物质浓度为25~77mg/kg,多环芳烃类物质为1.33~1.74mg/kg.同国外报道的结果相比,该污水处理厂水处理流程中酚类、酞酸酯类以及多环芳烃类的含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38.
几种环境激素酞酸酯的光催化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学宁  吕岩  张天永 《环境化学》2006,25(5):567-571
在紫外光照射下,以TiO2为催化剂,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水溶液的光催化降解规律,不同结构特征的酞酸酯在降解过程中pH值均表现为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降解为表观一级反应.采用色质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上述物质降解过程中生成的中间体进行分析,提出了可能的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39.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14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14种酞酸酯分离度较好,加标回收率为67.1%~128%,精密度RSD(n=6)为5.2%~15.0%,方法检出限为0.021~0.034 mg/kg。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0.
建立了液液萃取-气相色谱-质谱(LLE -GC/MS)同时测定饮用水中的6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百菌清和联苯胺的方法。选用3种有机溶剂进行萃取,筛选出回收率高、操作简单的前处理方法,萃取后经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表明:8种物质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78~0.9995,用二氯甲烷萃取回收率最佳,回收率在90.1%~11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24%~7.21%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