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55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5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7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汶川地震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汶川地震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尤其对该区域分布的大量具有国际意义的自然保护区造成严重威胁,给区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的隐患。本文在对受灾省份自然保护区损失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灾区自然保护区基础状况,分析比较震前和震后生态环境变化,调查地震造成的自然保护区损失情况,分析了面临的生态风险,并相应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恢复重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2.
美国地震风险评估中灾害模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凡  汪明  刘宁 《灾害学》2012,(2):109-113
介绍了以美国地震灾害模型为例的地震风险评估在金融保险业和土木工程两大领域的应用,回顾了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发展的历史背景,其中,金融保险业的模型更测重于对历史理赔数据的分析,土木工程业的模型则注重于对工程结构的分析。着重探讨了评估模型中地震灾害部分的建立,其中包括致灾因子模块及孕灾环境模块。针对建模中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等的关键要素,如地震源及震级、地震衰减方式、场地土壤土质条件、地震复发率等,作了分析及归纳总结,并系统地介绍了所涉及要素的数据信息获取过程及对应的建模方法,进一步探讨了相应的风险量化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3.
汶川地震灾区受灾群众重建意愿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何种重建方式(原址重建或异地搬迁等)是灾后重建的首要问题.所谓重建意愿即在原居住地受到地震等自然灾害破坏时,受灾居民对不同重建方式(原址重建还是异地搬迁或者两者之间的状态)的选择倾向.了解灾区群众的重建意愿及其因素影响是受灾县(市)制订灾后重建规划、并推动实施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五大极重灾区1243户城乡受灾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受灾居民所在县(市)、目前安置地、户口类型、受教育程度、适应新环境能力及未来经济预期等因素对其重建意愿有显著影响.研究认为:选择重建方式应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应结合目前的临时安置地对城乡布局合理规划;应将灾后重建和城乡统筹及生态扶贫相结合来考虑,着力提高受灾居民的就业技能和受教育程度,从而提高适应新环境生产生活的能力;加大在灾区的产业恢复重建力度,特别尽快恢复关系民生的产业以及就业容量大的产业.  相似文献   
104.
汶川地震后图书馆的恢复重建与职能发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给灾区的图书馆事业带来重创,全国图书馆界、灾区各类图书馆及其他相关部门立即行动起来,进行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图书馆通过及时地宣传、报道、捐款捐物、对民众进行心理干预、编制发放抗震救灾小册子等行动,再加上国家立法的有力支持,进行自救与协助重建,为夺取抗震救灾的最后胜利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5.
The Chi-Chi earthquake (ML = 7.3) occurred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aiwan on September 21, 1999. After the earthquake, typhoons Xangsane and Toraji produced heavy rainfall that fell across the eastern and central parts of Taiwan on November 2000 and July 2001. This study uses remote sensing data, landscape metrics,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to assess how earthquake and typhoons affect landscape patterns. It addresses variations of the Chenyulan watershed in Nantou County, near the earthquake’s epicenter and crossed by Typhoon Toraji. The subsequent disturbances have gradually changed landscape of the Chenyulan watershed. Disturbances of various types, sizes, and intensities, following various tracks, have various effects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s and variations of the Chenyulan watershed. The landscape metrics that are obtained by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disturbances produced variously fragmented patches, interspersed with other patches and isolated from patches of the same type across the entire Chenyulan watershed. The disturbances also affected the isolation, size, and shape-complexity of patches at the landscape and class levels. The disturbances at the class level more strongly affected spatial variations in the landscape as well as patterns of grasslands and bare land, than variations in the watershed farmland and forest. Moreover, the earthquake with high magnitude was a starter to create these landscape variations in space in the Chenyulan watershed. The cumulative impacts of the disturbances on the watershed landscape pattern had existed, especially landslides and grassland in the study area, but were not always evident in space and time in landscape and other class levels.  相似文献   
106.
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光先 《灾害学》1991,6(4):12-17
本文论述了震后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三种方法,分别适用于城市、整个受灾区及农村。文中还提供了一系列平均统计数据,如建筑物震害率,平均损失率等,为当地无详细资料时参考使用。并以地震烈度和人口密度为参数,给出快速评估人员伤亡的经验公式。最后还讨论了地震间接损失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7.
Yu Qingkang 《Disasters》1982,6(3):202-20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cessity and the possibilities for mitigating the effects of natural disasters as exemplified by the Chinese experiences in Tangshan and Sichuan etc. With the dynamic viewpoint as a guiding concept the paper advocates the “prevention first” policy as well as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human settlements in disaster-prone areas. It covers emergency and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as well as recommend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lanning. The paper also reviews the Chinese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08.
本文总结了1986年11月15日台湾花莲海域地震及其强余震前电磁辐射的前兆特征。所用的仪器为DDC-2型电子补偿仪、XWX-2042电位差计,记录极距为100m的两埋地电极间所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息,震前异常波形最大幅度可达187.5mv,为正常背景的十数倍,频谱较宽(0.005—5Hz)。这种特征对认识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上的地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9.
近一两年来,海淀区地震办公室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以《海淀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为中心,围绕落实《海淀区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的物质载体,开展了一系列地震应急工作.在建设《海淀区地震信息应急指挥中心》、开展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成立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开展灾情速报网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0.
张北地震序列的尾波Qc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张北地震序列70条波形记录,计算了张北地区t=58.88s时的尾波QC值:QC(f)=132.6±20f0.96±0.14。研究中发现,随流逝时间的增加QC逐渐增大,当流逝时间>120s时,出现逆转,QC迅速减小。文中采用频率域方法计算QC值,尾波功率谱计算自t>2ts开始,选用垂直向波形记录,取时间窗长为5.12s,步长2.56s向前滑动,每个时间窗两端5%的数据与余弦函数相乘,然后做FFT变换,分别计算9个中心频点各时间窗的能量密度谱,尾波流逝时间取各时间窗的中心点。当信号的能量密度<4倍的背景噪声能量密度时,尾波能量密度取值结束。求得能量密度谱后,线性拟合可求得不同流逝时间各频点的QC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