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35篇
基础理论   18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71.
提取河流沉积物中DNA是研究河流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的难点之一,实验开发了一种酚与SDS的DNA提取方法,与OMEGA和BioDee 2种DNA提取试剂盒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通过DNA纯度、PCR扩增结合16S rDNA克隆文库检验对几种方法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OMEGA DNA提取试剂盒法方法简单,提取的DNA纯度较高...  相似文献   
472.
居学海  张琪  戴乾圜 《环境化学》2001,20(6):537-543
借碱洗脱法证明:具有致突变能力的致癌剂1,2-二溴乙烷和肼在经过代谢活化后,均剂理相关地引起L1210细胞中DNA的股间交联。相反,动物致癌试验表现阴性的突变剂溴乙烷,以及通过各种致癌动物试验均显示阴性的传统常用致突变剂羟胺,在代谢活化以后的同样条件下均不能引起L1210细胞中DNA的股间交联。这证明了双区理论的致癌观点,即致癌剂必须是双官能烷化剂,其同时引起互补碱对的交联将引起癌变。相反,股内单一碱基的变异则可能引起致突变作用。并用APCI/SIM(大气压化学电离/选择离子质谱)证明:1,2-二溴乙烷与DNA碱基对的模型反应,与致突实验一致主要引起G-C对的交联和发生G-C→A-T突变。  相似文献   
473.
野葛、山葛和三裂叶葛的离体叶片与发展根农杆菌R1601直接感染诱导出毛状根并能够合成葛根素,毛状根离体培养后均出现两种形态:一种是有较高的葛根素含量的典型毛状根,另一种是葛根素含量低但生长速度较快的愈伤组织化毛状根,两类毛状根均有rol/B基因存在,表明rolB基因对所有毛状根的诱导和生长是必需的,aux1存在于所有愈伤组织化毛状根,而在典型毛状根中的检出率为20%-50%,表明aux1基因有诱导毛状根产生愈作组织的作用,含有ags基因的毛状根葛根素含量低于不含ags基因的毛状葛根素含量,表明ags基因不利于次生代谢合成,表3参12  相似文献   
474.
快速提取用于PCR分析的几种蔬菜DNA的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两种不同的简便方法提取大白菜、大葱和厚皮酣瓜发芽种子的DNA,均能产生具有重现性的RAPD结果这两种方法提取DNA的PCR扩增结果与多次利用苯酚/氯仿提取DNA的结果一致.RNase处理与否对提取DNA的PCR扩增结果没有影响.方法1不用氯仿,但残留蛋白质等容易造成DNA溶解困难;方法2提取的DNA纯度高对于含蛋白质较少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可以选用方法1,而对于含蛋白质较多的植物器官或组织,宜选用方法2.两种方法提取的DNA量与用苯酚/氯仿提取DNA的量相似样品之间提取DNA量的多少主要受研磨破碎程度高低所决定.方法1每人每天提取约120个样品,方法2提取约100个样品,比先前的方法快1倍多.所提取的每个样品DNA约能用于100次PCR反应,两种DNA提取方法简便、迅速,为快速进行大量样品的PCR分析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475.
476.
源头区溪流是河流生态系统最脆弱的部分,也是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热点区域,在流域物种库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持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对源头区溪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系统调查研究较少。笔者对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源头区的龙泉溪进行了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分别于2021年丰水期和平水期在覆盖龙泉溪主要山溪河流的18个样点采样,共采集获得底栖动物标本3 700余号。通过联合使用传统形态分类和DNA条形码技术,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65种,隶属5门、9纲、19目、68科、124属。联合使用DNA条形码可使底栖动物科、种水平的分辨力提升28.3%和34.1%。调查研究表明:龙泉溪底栖动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组成以节肢动物为主(占比高达87.9%,145种),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大多数(共计8目、48科、140种,占84.8%),主要优势种为鞘翅目的狭溪泥甲属1种Stenelmis sp.1、毛翅目的纹石蛾属Hydorpsyche和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各1种;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且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海拔和底质类型等微生境条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分析显示,底质类型对底栖动物分布密度的影响显著。对水生态状况的生物评估结果显示:Biotic Index污染生物指数更适合龙泉溪流域的水质健康状况评估,龙泉溪流域整体的水生态状况健康,水质属清洁或极清洁。该研究使用传统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方式,提高了底栖动物物种鉴定的精度,所获得的多样性调查和水质评价结果为瓯江源头区溪流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本底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