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81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51篇
基础理论   281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31.
PCR技术在水体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快速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体微生物的检测。综述了PCR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水体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应用于水环境中微生物病原体的检测、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监测与评价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本实验室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PCR技术为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环境微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2.
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Hela细胞DNA损伤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为探讨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对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差别,采用不同浓度的纳米MnO2与常规MnO2粉末(0、100、200、400μg·mL-1)对Hela细胞进行染毒,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损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纳米MnO2和常规MnO2各染毒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TailDNA%)和尾矩(TailMoment)均显著增加(p<0.01);同一浓度下,纳米MnO2组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和尾矩显著高于常规MnO2组(p<0.01).以上结果表明,纳米MnO2和常规MnO2粉末均能导致Hela细胞DNA损伤,且纳米MnO2的损伤作用强于常规MnO2.  相似文献   
733.
地铁运行引起的地面振动实测及传播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地铁线路某区间段的地面振动进行实测,采集不同测线和不同测点处的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加速度,并转化为傅里叶幅值谱对其进行衰减规律分析。利用公式将加速度记录换算为振级和分频振级,参照相关的国家标准分析不同距离处的振级和频率成分。对比同一加速度记录中的两对开方向列车引起的地面振动,进一步分析振动衰减的规律。所得到的结果可供地面建筑的隔振减振及城市轨道的规划和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34.
源头区溪流是河流生态系统最脆弱的部分,也是淡水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集中分布的热点区域,在流域物种库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维持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对源头区溪流底栖动物多样性的系统调查研究较少。笔者对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瓯江源头区的龙泉溪进行了底栖动物多样性调查研究,分别于2021年丰水期和平水期在覆盖龙泉溪主要山溪河流的18个样点采样,共采集获得底栖动物标本3 700余号。通过联合使用传统形态分类和DNA条形码技术,共鉴定出底栖动物165种,隶属5门、9纲、19目、68科、124属。联合使用DNA条形码可使底栖动物科、种水平的分辨力提升28.3%和34.1%。调查研究表明:龙泉溪底栖动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组成以节肢动物为主(占比高达87.9%,145种),其中水生昆虫占绝大多数(共计8目、48科、140种,占84.8%),主要优势种为鞘翅目的狭溪泥甲属1种Stenelmis sp.1、毛翅目的纹石蛾属Hydorpsyche和短脉纹石蛾属Cheumatopsyche各1种;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丰富,且在丰水期和平水期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海拔和底质类型等微生境条件对底栖动物多样性分布的影响分析显示,底质类型对底栖动物分布密度的影响显著。对水生态状况的生物评估结果显示:Biotic Index污染生物指数更适合龙泉溪流域的水质健康状况评估,龙泉溪流域整体的水生态状况健康,水质属清洁或极清洁。该研究使用传统形态学和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方式,提高了底栖动物物种鉴定的精度,所获得的多样性调查和水质评价结果为瓯江源头区溪流乃至整个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本底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35.
将物种DNA条形码实际应用于太湖流域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并与形态学分类结果比对,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可应用于本流域底栖无脊椎动物分类,但现阶段无法替代形态学鉴定,主要原因是太湖流域底栖无脊椎动物的绝大多数物种COⅠ基因特征序列是未知的或是BLAST所拥有的分类程度不够,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探索建立太湖流域底栖无脊椎动物COⅠ基因数据库。  相似文献   
736.
Derivation of effect benchmark values for each taxonomic group, which has been difficult due to lack of experimental effects data, is required for more adequat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from ionising radiation. Estimation of effects doses from nuclear DNA mass and subsequent 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 (SSD) analysis were proposed as a method for such a derivation in acute irradiation situations for assumed nuclear accident scenarios. As a case study, 5% hazardous doses (HD5s), at which only 5% of species are acutely affected at 50% or higher lethality, were estimated on a global scale. After nuclear DNA mass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a database, 50% lethal doses (LD50s) for 4.8 and 36% of the global Anura and Caudata species, respectively, were estimated by correlative equations between nuclear DNA mass and LD50s. Differences between estimated and experimental LD50s were within a factor of three. The HD5s obtained by the SSD analysis of these estimated LD50s data were 5.0 and 3.1 Gy for Anura and Caudata, respectively. This approach was also applied to the derivation of regional HD5s. The respective HD5s were 6.5 and 3.2 Gy for Anura and Caudata inhabiting Japan. This HD5 value for the Japanese Anur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global value, while Caudata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lobal and Japanese HD5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is approach is also useful for derivation of regional benchmark values, some of which are likely different from the global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