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安全科学   296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559篇
综合类   1362篇
基础理论   239篇
污染及防治   205篇
评价与监测   156篇
社会与环境   192篇
灾害及防治   7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51篇
  2005年   118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21.
Pyrolysis has been examined as an attractive alternative to incineration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disposal that allows energy and resource recovery; however, it has seldom been applied independently with the output of pyrolysis products as end products. This review addresses the state-of-the-art of MSW pyrolysis in regards to its technologies and reactors, products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this review, first, the influence of important operating parameters such as final temperature, heating rate (HR) and residence time in the reaction zone on the pyrolysis behaviours and products is reviewed; then the pyrolysis technologies and reactors adopted in literatures and scale-up plants are evaluated. Third, the yields and main properties of the pyrolytic products from individual MSW components, refuse-derived fuel (RDF) made from MSW, and MSW are summarised. In the fourth section, in addition to emissions from pyrolysis processes, such as HCl, SO2 and NH3, contaminants in the products, including PCDD/F and heavy metals, are also reviewed, and availabl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pyrolysis are surveye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single pyrolysis process is an effective waste-to-energy convertor but is not a guaranteed clean solution for MSW disposal. Based on this information, the prospects of applying pyrolysis technologies to dealing with MSW are evaluated and suggested.  相似文献   
122.
缪尔康 《四川环境》2014,(1):128-132
利用自动连续监测仪器对在成都市城区选定的监测点位开展了持续数日的测量,获取了测点的长时间监测数据,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了0.1~3000MHz射频电磁环境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群作息时间的关系,并对电磁环境人工手动监测的适宜时间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3.
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waste management to identify strategies that prevent or minimise negative impacts on ecosystems, human health or natural resources. However, the quality of the provided support to decision- and policy-makers is strongly dependent on a proper conduct of the LCA. How has LCA been applied until now? Are there any inconsistencies in the past practice?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we draw on a critical review of 222 published LCA studies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 systems. We analyse the past practice against the ISO standard requirements and the ILCD Handbook guidelines for each major step within the goal definition, scope definition, inventory analysis, impact assessment, and interpretation phases of the methodology. Results show that malpractices exist in several aspects of the LCA with large differences across studies. Examples are a frequent neglect of the goal definition, a frequent lack of transparency and precision in the definition of the scope of the study, e.g. an unclear delimitation of the system boundaries, a truncated impact coverage, difficulties in capturing influential local specificities such as representative waste compositions into the inventory, and a frequent lack of essential sensitivity and uncertainty analyses. Many of these aspects are important for the reliability of the results. For each of them, we therefore provide detailed recommendations to practitioners of waste management LCAs.  相似文献   
124.
北京电动出租车与燃油出租车生命周期环境影响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燃油机动车尾气排放是导致城市包括雾霾在内的大气环境问题的主要来源之一.以电动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是当前各国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举措.北京于2011年启动了电动出租车推广计划.为比较北京市迷迪电动汽车和现代燃油车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Ga Bi4.4软件,选用CML2001和EI99影响评价模型对两款车的生产、使用和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针对汽车报废里程和电力能源结构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根据EI99评价模型,迷迪电动汽车环境影响总体上优于现代燃油车,尤其在削减化石能源消耗方面优势凸显,但在生态系统质量影响及人体健康影响方面却略有增大的趋势;利用CML2001模型对比分析得出迷迪电动汽车比燃油出租车在对非生物资源消耗、全球变暖以及臭氧层损耗等方面有明显改善;但在生产阶段尤其是动力系统生产方面在非生物资源消耗、酸化、富营养化、全球变暖、光化学臭氧合成、臭氧层损耗、生态毒性等生态环境影响却均有增大趋势.使用阶段电力生产是迷迪电动汽车非生物资源消耗、酸化、富营养化、全球变暖、光化学臭氧合成、生态毒性等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而现代燃油出租车使用阶段的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尾气排放和汽油生产,其中尾气排放是造成现代燃油车在富营养化和全球变暖等方面影响潜值较大的主要原因;基于清单数据库,针对致霾因子影响分析得出,在2010年北京市电力能源驱动下,迷迪电动车明显增加了超细颗粒物(PM2.5)、氮氧化物(NOx)、硫氧化物(SOx)、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ds,VOCs)等因子的全生命周期的排放,而同时降低了氨气(NH3)的排放量,使用阶段排放的差别是造成上述趋势的主要原因.对关键因素敏感性分析发现,随着报废里程以及清洁能源比例的增加,迷迪电动汽车相对现代燃油车的单位里程碳减排量呈现增加的趋势.清洁电力能源的使用可大幅降低迷迪电动汽车致霾污染物的排放量.根据分析结果,为北京市电动车的推广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5.
本文在实际开展汽车制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对汽车制造项目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进行梳理,重点对废气、废水、固废、噪声源强核算过程和方法进行解析,对污染防治措施论证内容进行探讨,同时从清洁生产水平分析、政策相符性分析等方面的技术要点进行总结整理,梳理了目前汽车制造项目环评文件编制的要点核心,指出汽车整车制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主要在于挥发性有机废气源强和含氮、磷及重金属废水源强核算、物料平衡等,为下阶段汽车制造项目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6.
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一种高效、节能的脱氮技术,但是其启动过程和稳定状态的表征目前仍缺乏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针对这一问题,在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颜色空间重点监测ANAMMOX启动过程中污泥的颜色变化,并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根据水质特征,整个启动过程可分为活性迟滞期、活性增强期、负荷提高期、稳定运行期.与此同时,HSV、CIELAB颜色空间的指标,整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然后保持稳定.污泥颜色的变化与水质的变化以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中优势菌群的变迁一致,因此,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进而表明,采用颜色空间可对ANAMMOX启动过程进行准确表征;(2)当遇到高负荷引起的冲击时,H、S、a~*、b~*、C_(ab)~*等指标与总无机氮(TIN)容积去除速率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H_(ab)出现了突升,但均能准确反映出系统的冲击特性.提出了基于颜色空间表征ANAMMOX启动各阶段的方法并建立了一套冲击过程指标体系,为颜色空间在ANAMMOX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7.
李玫  余柄志  衡芮  周洋 《环境工程》2017,35(5):154-157
以郫县安德镇川菜产业园为研究对象,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污染影响进行了标准化评价。结果发现:川菜产业园主要的工业污染行业为豆制品加工行业,排污量为2 919.94 t/a,占总排污量的96.46%,等标污染负荷为9.83,占总污染负荷的92.83%,其中有6家企业为主要控制对象。对比分析发现,环境污染受企业规模、末端处理方式、废水排放量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所有污染因子中,BOD对环境的实质污染影响较大。该研究成果将为优化小城镇产业集群的规划、管理和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8.
基于新疆1995—2014年农业生产碳排放源,建立碳排放关系数据库。应用广义神经网络(generalized regression neural network,GRNN)构建了排放量预测模型,结合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方法对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量化。结果表明:1)GRNN模型预测碳排放的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和拟合优度分别为2.7860%和0.8720;2)新疆人口、人均GDP、农业贡献值、农机总动力和农户固定资产投资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碳排放的影响程度分别为0.6210、0.2377、0.3698、0.8500和0.1000。该成果可为新疆碳排放总量分析和影响因素量化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建筑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建筑业快速发展,建筑开发使用大量的建筑材料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严重负荷.以上海市为案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基于北京工业大学和Ecoinvent数据库中的建筑材料生产数据,采用ReCiPe法对上海市建筑物的材料隐含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对未来的环境影响潜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上海市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所产生的各类环境影响中人类毒性、金属损耗最为突出,约占总环境影响的45%和20%;环境影响主要来源于钢筋和木材的生产,对各类环境影响贡献度分别约为47%、17%;高层居住建筑和非居住建筑中的工厂建筑物化环境影响在各自类型中所占比例最高.按现有趋势发展,2020年上海市居住建筑开发规模和环境影响潜值均将达到2014年的1.52倍,非居住建筑则可达到2014年的1.14倍.针对上海市建筑材料环境影响分析结果,为有效减轻上海市建筑物的环境影响,需重点关注钢筋、铝材、木材以及混凝土的生产,识别生产过程中污染物转移环节进而改进工序;在设计阶段考虑选择环境影响负荷低的绿色建材,如混凝土砌块、高性能混凝土等,从而降低环境影响;同时,应重点关注隐含环境负荷高的高层居住和工厂建筑类建筑,通过降低建材使用量等方案降低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