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57篇
安全科学   100篇
废物处理   47篇
环保管理   121篇
综合类   485篇
基础理论   7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1.
电极构型对空气阴极生物燃料电池发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尤世界  赵庆良  姜珺秋 《环境科学》2006,27(11):2159-2163
在空气阴极生物燃料电池(ACMFC)中,从阴极扩散进入阳极的氧气能够被兼性微生物作为电子受体还原,进而导致电子损失严重.本研究利用葡萄糖作底物,对2种不同电极构型的空气阴极生物燃料电池ACMFC1和ACMFC2的功率输出和电子回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CMFC1的内阻为302.14Ω,阳极电位为-323mV,最大功率密度为3 070 mW/m3;ACMFC2的内阻为107.79Ω,阳极电位为-442mV,最大功率密度达到9 800 mW/m3.在间歇条件下,ACMFC2可以连续运行220h,电子回收率为30.1%;而ACMFC1只能运行不到50h,电子回收率为9.78%.因此,合理的设计空气阴极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构型可以减小内阻,增大电池电动势进而增大功率输出,提高电子回收率.  相似文献   
92.
探求铅的工业流动规律,寻求环境管理的理论依据.在构建铅酸电池生命周期铅流图基础上,建立了铅酸电池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获得了铅的工业流动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提高铅的生态效率,有助于铅矿资源保护和环境改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保持较高的铅循环率、较低的铅排放率.提出了铅流状况的评价指标.分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通过与瑞典某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流动进行对比,发现由于中国铅的循环率低下、铅的排放率偏高、铅酸电池年产量持续增长等,造成了中国铅酸电池系统中铅的生态效率十分低下.结合中国铅业实况,分析了铅的循环率低下和铅的排放率偏高的成因,提出了改善对策.  相似文献   
93.
加油站火灾爆炸故障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加油站的火灾爆炸事故进行了故障树分析。通过故障树分析,得出4个最小径集,指明了预防事故发生的可能途径;从而确定出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的预防措施,并做出安全检查表,以供现场实施参考。  相似文献   
94.
介绍了HSE管理体系在加油站IC卡卡机联动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阐述了制定与实施HSE管理方案的重点 ,分析了IC卡改造工程中实施HSE管理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We examine the pass-through of wholesale prices to retail prices in the market for E85, which contains 51%–83% ethanol, and in the much larger market for E10, which contains 10% ethanol. We use a panel dataset consisting of monthly observations from 2007 to March 2015 on wholesale and retail prices for 274 Minnesota gas stations that sell both E10 and E85. Consistent with prior research, the cumulative pass-through coefficient for E10 is 1.00 after one month. In contrast, the E85 market is sparse, and although pass-through increased over time, we estimate it to be only 0.53 statewide from 2012 to 2015. Pass-through is higher at stations with more local E85 competitors. In the Twin Cities, which has a high density of E85 stations, pass-through is nearly complete, but outside the Twin Cities slightly less than half the wholesale discount of E85, relative to E10, is passed on to the consumer.  相似文献   
96.
张向倩 《安全》2020,(3):49-53
为评估并提高锂电池在使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锂电池安全检测的相关标准,对标准中测试项目异同作了重点分析和对比,并讨论了锂电池的安全风险及风险分级情况。同时,鉴于锂电池检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起火、爆炸等危险,探讨了电池检测过程的安全防护技术,并从样品区和试验区两方面提出了安全防护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热失控机理,介绍了由于电池内部电解液、电池隔膜和电极材料分解的链式热反应过程而引发的热失控和火灾现象。同时,讨论了锂离子电池在微重力太空环境中可能产生的烟黑浓度倍增,加速火蔓延,火焰喷射等极端火行为。进而探讨了开展锂离子电池的低压、落塔和抛物飞行等地面实验模拟太空微重力燃烧的方法可行性,建立数值模型预测太空微重力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临界条件与火灾行为的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基础研究科学地指导空间站电池热管理和消防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98.
黎可  王青松  孙金华 《火灾科学》2018,27(2):124-132
为研究锂离子电池灭火方案,基于火探管灭火技术同时利用新型清洁灭火剂Novec 1230,组装成火探管灭火系统。在灭火测试平台上以功率为200 W的电热管作为外热源引发单电池或电池模组热失控,通过改变火探管的布置位置,记录相应的灭火行为以及灭火效率,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火探管灭火系统直接布置在电池正上方时,在起火后的5.6s内控制火情;随着灭火剂用量增加可以显著降低体系温度,防止电池复燃以及连锁热失控现象发生;火探管有效覆盖区域外的失控电池作为热源将继续加热临近电池,引发连锁热失控,造成灭火系统失效;根据电池热失控后的燃烧行为以及传热行为,提出相应的火探管灭火系统复合方案。  相似文献   
99.
锂离子电池在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对其热性能有更全面的了解,对锂离子电池放电条件下的热行为进行了探究。通过采集表面温度、电压、热释放速率等参数后对比发现,在可逆热与不可逆热的作用下,电池放电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升温。此外,放电处理将导致电池出现更为明显的升温情况,更早发生热失控。最后,经过放电处理的锂电池在外加热源作用进而发生失控的实验过程中有着更剧烈的热失控行为,并最终释放较少的热量。  相似文献   
100.
ABSTRACT

Biodiesel emulsion fuel is reported as one of the most feasible options capable of generating lower NOx emission than that from fossil fuels. However, oil and water in the emulsion fuel are easily separated and unstabl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consider the production and stability of biodiesel emulsion fuel by using tetraglycerin ester (CR-310), i.e., one of lipophilic surfactant, polyglycerol polyricinoleate (PGPR) and biodiesel, i.e., Waste cooking Oil Methyl Ester (WOME) produced based on waste cooking oil. The corresponding heat rate, water content, and viscosity are measured.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effects of water content and surfactant on biodiesel emulsions. It is found that: (i) stable emulsion fuel is obtained by adding at least 2.0% of CR-310 and is maintained over 1 month, (ii) there is no effect of water content on stable emulsion fuel if CR-310 is used over 2.0%, and (iii) the viscosity of emulsion fuel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biodiesel fuel and is gradually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water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