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5篇
  免费   321篇
  国内免费   645篇
安全科学   389篇
废物处理   41篇
环保管理   537篇
综合类   2169篇
基础理论   510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195篇
社会与环境   434篇
灾害及防治   19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4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57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179篇
  2013年   229篇
  2012年   328篇
  2011年   316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本文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方法 ,对中国岩溶区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质和内涵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相应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62.
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回顾和总结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多年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海洋环境质量发展的趋势,指出随着沿海经济及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深入发展,近岸海洋环境将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未来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的重点是近岸水域,尤其是各类入海污染源及其邻近海域,监工作必须由近海向近岸及重点海域转移。  相似文献   
963.
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197-200
以特大城市中心城区——上海市徐汇区为对象,探讨了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途径,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塑造特色品牌,以科技产业化、城市环境建设、社区管理等方面的优先项目为载体,加以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964.
内蒙古河套灌区面源污染防治初步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内蒙古河套灌区面源污染现状及其成因,并从政策、管理、技术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65.
滇东南矿区河流底泥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滇东南矿区河流底泥重金属数据,应用HAN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该地区河流底泥中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是cd和As;②从上游到下游A—G7个断面多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从小到大排列依次为:A〈D〈B〈F〈E〈G〈C;(爹该河流重金属污染属于很强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966.
Traditional air quality data have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1 km or above, making it challenging to resolve detailed air pollution exposure in complex urban areas. Combining urban morphology, dynamic traffic emission, regional and local meteorology, physicochemical transformations in air quality models using big data fusion technology, an ultra-fine resolution modeling system was developed to provide air quality data down to street level. Based on one-year ultra-fine resolution dat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pollution heterogeneity on the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exposure to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and PM10), nitrogen dioxide (NO2), and ozone (O3) in Hong Kong, one of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and urbanized cities. Sharp fine-scale variabilities in air pollution were revealed within individual city blocks. Using traditional 1 km average to represent individual exposure resulted in a positively skewed deviation of up to 200% for high-end exposure individuals. Citizens were disproportionally affected by air pollution, with annual pollutant concentrations varied by factors of 2 to 5 among 452 District Council Constituency Areas (DCCAs) in Hong Kong, indicating great environmental inequities among the population. Unfavorable city planning resulted in a positive spatial coincidence between pollution and population, which increased public exposure to air pollutants by as large as 46% among districts in Hong Kong.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ultra-fine pollutant data in quantifying the heterogeneity in pollution exposure in the dense urban area and the critical role of smart urban planning in reducing exposure inequities.  相似文献   
967.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矿区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曝气生物滤池技术的结构形式、净化原理、特点、设计参数、填料选择等,并分析了煤矿矿区生活污水的特点和现有处理设施存在的问题等。根据煤矿企业现有条件、污水水质,采用机物容积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投资省、净化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操作简便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处理矿区生活污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生态破坏问题逐渐显现,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保护好生态环境,是保证经济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城市人口密集,生态系统脆弱,受到破坏后很难恢复,而且城市系统的生态恢复工作只能建立在现有的城市规模和城市特征的基础之上,很难有较大的改变。因此,研究和探讨城市生态功能区的规划,对于城市环境和经济建设环境的改善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9.
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是干旱区城市实现区域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位于腾格里沙漠东部边缘的巴彦浩特为例进行干旱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研究。在对巴彦浩特生态环境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及原则。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巴彦浩特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范围,并提出了实施巴彦浩特生态环境规划的措施及要求。  相似文献   
970.
县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吴县市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吴县市生态示范区建设的目标、具体指标及生态产业建设框架。重点探讨了适应吴县经济发展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生产、生态旅游及露采矿区生态恢复建设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