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8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474篇
安全科学   71篇
废物处理   87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791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181篇
评价与监测   59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硝化菌群强化修复氨氮污染河流水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已筛选的硝化菌群分别以游离菌和生物膜两种方式对成都市南干堰氨氮污染水体进行生物强化修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氨氮浓度为23.91~24.27mg·L-1,在25℃、150r·min-1条件下,投加游离菌群36h后,氨氮去除率达95%,而在不添加游离菌的对照中,氨氮浓度没有下降.采用生物膜法,室温条件下,当进水氨氮浓度为8.00~18.38mg·L-1,水力停留时间(HRT)2~4h时,出水氨氮浓度为0~1.11mg·L-1,氨氧化负荷最高可达0.139kg·m-3·d-1(以N计,下同),氨氮去除率达90%以上;;当进水氨氮浓度为7.84~14.62mg·L-1,HRT为0·5~1.0h时,修复后出水氨氮浓度为1.90~7.47mg·L-1,氨氧化负荷最高可达0.261kg·m-3·d-1;;当进水氨氮浓度稀释到3mg·L-1左右,氨氮可完全被去除,修复后水体几乎没有亚硝酸盐残留.采用PCR-DGGE分析生物膜上的微生物菌群,发现生物膜中不仅有硝化菌群生长,还包括其它与氮转化相关微生物菌群.该实验结果表明,运用硝化菌群进行氨氮污染水体强化修复具有显著的效果,实际应用中可根据污染水体氨氮浓度以及氨氧化负...  相似文献   
962.
钢渣和沸石去除猪场废水中的磷酸盐和氨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猪场废水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去除,采用钢渣除磷酸盐,NaCl改性沸石除氨氮,考察了不同比例钢渣和沸石混合材料同时去除磷酸盐和氨氮的效果。结果表明:钢渣对猪场废水中磷酸盐去除效果明显,沸石对猪场废水中氨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混合材料中活化沸石和钢渣的比例为4:1时,氨氮和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75.87%和89.71%。猪场废水进行两级处理后,便可达到磷酸盐和氨氮的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63.
松针精油的脱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松针精油,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所得精油的化学成分,并利用提取的精油进行了氨气脱臭实验。松针精油中鉴定出24种主要成分,其中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含氧萜烯质量分数分别为59.24%、28.39%和6.53%。室温、密闭容器中脱臭时,精油与氨的摩尔比越大,脱臭率越高,以乙醇为溶剂时,脱臭效果更显著。精油原液为脱臭剂的实验中,精油与氨的摩尔比增至12:1时,脱臭率达到100%;精油乙醇溶液(体积比为1:1)为脱臭剂的实验中,精油与氨的摩尔比8∶1时,脱臭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964.
针对磷酸铵镁热解过程中,生成焦磷酸镁的问题,开展了热解产物中焦磷酸镁的酸解研究,考察了pH值、温度、反应时间等对焦磷酸镁酸解行为的影响,得到焦磷酸根向正磷酸根的转化规律。研究表明通过酸解能有效地使不具备氨氮沉淀能力的焦磷酸镁转化为对氨氮具有高效沉淀作用的磷酸镁,从而实现磷酸铵镁的循环利用。研究还考察酸解产物的氨氮沉淀性能,包括pH值、投加量等对氨氮沉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热解与酸解条件下,磷酸铵镁循环使用5次仍具有90%以上的氨氮脱出性能。  相似文献   
965.
天然胶体对含水介质中氨氮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天然胶体对氨氮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的影响,文章采用室内土柱实验,分析了0、70、160、265和630mg/L五种不同浓度胶体影响下氨氮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氨氮在胶体影响下的穿透曲线表现为"未穿透"、"开始穿透"和"完全穿透"三个阶段,但是不同胶体浓度下三个阶段出现的孔隙体积数不同。胶体对氨氮迁移的影响与胶体浓度有关,当胶体浓度为70mg/L和160mg/L时,氨氮完全穿透时的孔隙体积数小于无胶体情况,胶体对氨氮的迁移具有促进作用;当胶体浓度为265mg/L和630mg/L时,氨氮完全穿透时的孔隙体积数大于无胶体情况,胶体对氨氮的迁移具有阻滞作用。这说明在160mg/L和265mg/L之间存在一个临界浓度;当胶体浓度达到临界浓度之前,胶体对氨氮的迁移起促进作用;当浓度超过临界浓度后,胶体对氨氮的迁移起阻滞作用。  相似文献   
966.
沸石固定化细胞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氨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从农村生活污水中筛选、驯化的高效菌SHJ-1,以沸石为载体进行固定化,研究了固定化细胞的降解特性。实验表明采用菌体附着载体生长的方法来制备固定化细胞是可行的。沸石固定化细胞去除氨氮受温度、pH值、生物沸石投加量和接触时间的影响,其中温度是最显著因子。最优条件为温度30℃,pH值8,接触时间60min,生物沸石投加量15g/L,氨氮去除率为99.72%。  相似文献   
967.
液氨事故泄漏环境风险评价定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广州某化工企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展开了液氨储罐泄漏的环境风险评价定量分析。通过对液氨泄漏后进入环境后的相关行为特征的分析,对所产生的氨气团扩展范围及其危险半径进行了定量模拟计算。计算表明,本项目的事故泄漏危害是较为严重的,液氨泄漏速度为49.34kg/s,闪蒸蒸发速度约为11kg/s,热量蒸发速度为约76.76kg/s,质量蒸发速度约为0.06kg/s,距球罐350m范围内均应撤离人群。上述环境事故后果计算结果为液氨储罐突发性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8.
The effect of high-strength ammonia nitrogen acclimation on sludge activity in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as investigated. Two batch experiments, RUN1 and RUN2, were conducted with the influent ammonia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60 and 500 mg/L, respectively. The sludges inoculated from RUN1 and RUN2 were used to treat a series of influent with ammonia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of 59, 232, 368, 604 and 1152 mg/L. It is found that the activated sludge acclimated to higher ammonia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revealed higher COD and NH4 +-N removal efficiencies, and slower DHA decrease.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the bacteria in activated sludge in SBR were inhibited by high-strength ammonia nitrogen, whereas the activated sludge acclimated to high-strength ammonia nitrogen showed substantial resistance to inhibition by influents containing high levels of ammonia nitrogen.  相似文献   
969.
研究了氨氮存在下次氯酸钠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氧化特性,探讨了苯酚在氨氮体系中的反应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氨氮的苯酚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氨氮将与苯酚发生竞争反应。折点加氯曲线表现为当氯与氨氮质量比由5.35上升到27.67时,氨氮去除率的变化趋势滞后;而余氯量则不断减小,没有折点出现。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苯酚的氧化降解受到抑制:一方面,苯酚的去除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体系中检测到一系列氯酚中间产物,其生成量和种类先增加后减少。HPLC分析结果显示体系中生成的氯酚中间产物至少有2种(2-氯酚和4-氯酚),至多有5种(2-氯酚、4-氯酚、2,6-二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其中,2-氯酚和4-氯酚是导致三卤甲烷产生的最有效前体物质,而2,6-二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则是生成卤乙酸的高活性物质。实验结果对次氯酸钠处理含氨氮的难生化或有毒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70.
采用超声吹脱技术对某印染厂印染废水中的氨氮进行了处理实验和机理探索,考察了废水初始pH值、超声功率、温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超声波功率为100W,温度为30℃,不改变原水pH值,反应150min后,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78%,与传统的吹脱技术相比提高了30%~40%。超声吹脱去除氨氮的机理主要是废水中的氨氮以游离态的形式在超声辐射产生的空化效应下高温高压热解成氮气和氢气排出,同时氨气在空化效应产生的超临界状态下传质速度加快,在吹脱条件下更易于从废水中散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