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72篇
安全科学   375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386篇
综合类   509篇
基础理论   18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105篇
灾害及防治   1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数据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数据管理的基本概念,详细介绍了数据文档文件的建立工并讨论了数据管理的数据共享政策在数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信息国际交流制度,已成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其内容涉及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项交流中的地位,作用及机构,权利和义务,交流范围和形式,这项制度对有效保护人类环境发挥了多方面积极作用,在尊重各国主权,合作取得和共同享有,支持发展中国家参与交流原则基础上,这项制度将日益丰富,多样,完善。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信息公开作为有效环境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信息公开是继指令性控制手段和经济手段之后,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环境信息公开能加强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使社会各群体和个人改善其环境行为,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通过对环境信息的含义、来源的阐释,介绍环境信息公开的应用理论;结合国外实践,将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管制手段、经济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公众参与起到的传递、交流信息与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江西鄱阳湖区ZK01钻孔孢粉记录及其古环境信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鄱阳湖ZK01钻孔的近7300~50 a BP孢粉记录进行研究,根据岩芯中孢粉主要种属类型及含量变化特征共划分出9个孢粉组合带。同时根据孢粉记录尝试恢复了鄱阳湖流域的古植被和鄱阳湖区的水域面积变迁特征,以及地区气候冷暖变化。其中利用亚热带乔木花粉和山地针叶林植物花粉之间百分比含量差值的变化特征,对鄱阳湖流域近2760 a BP以来的冷暖气候变化进行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环境下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传统的审计模式、工作方法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内部审计的需要。本文在论述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阐述了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所带来的制约和影响,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大连湾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信息系统概念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原理和沿海地区地方政府的经济条件,以大连湾为例,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设计了排放入海湾的陆源污染物总量控制信息系统的概念模型,涉及系统建设的原则,数据类型,软件,硬件,用户界面和功能。为我国海湾污染物控制工作提供经济实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淮南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淮南市为例 ,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图形显示、输出功能 ,对大气环境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 ,建立了基于“变权”思想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指数模型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标准 ,并以图表的形式输出了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建立的大气环境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简单、客观、合理 ,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在介绍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类型、功能和应用领域的基础上,分析了GIS 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优势.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EIA) 的局限性出发,简述了目前EIA 的研究现状,同时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功能和应用,重点讨论了环境影响评价领域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现状、必要性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下游堤防地质信息管理及安全评价系统(LHEGIS)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黄河下游堤防地质信息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系统需求,建立了黄河下游工程地质灾安评价系统。该系统将数据库管理和图形管理系统有机结合,不仅实现了数据库的输入,输出,统计分析,以及其与图形属性库之间的转换与管理,而且实现了信息的空间查询,空间分析,图形编辑,输出和图形管理,系统同时提供堤岸稳定性评价的方法和其它实有工具,为黄河下游堤防安全管理和规划提供了辅助决策工具。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需求分析,设计原则和开发方法,系统基本框架,及开发实施等五个方面,对系统开发进行了较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20.
RS、GIS在内陆湖泊水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遥感 (RS)、地理信息系统 (GIS)技术的综合应用在许多研究领域广泛推广并日渐成熟 ,表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将 RS、GIS相结合 ,综合应用于内陆湖泊水质的监测和分析 ,充分体现了其快速、经济、高效的强大优势。本文首先回顾了一般监测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主要讨论了 RS、GIS的特点及在内陆湖泊监测和分析中的优势所在。最后提出了此领域的发展方向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