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02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263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2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41.
两次金汞齐—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气中的痕量气态总汞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作者在已有仪器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装,建立了两次金汞齐—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气中的微量气态总汞的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05ng;100μl饱和汞蒸气连续测定结果表明其相对标准偏差<1.41%。在0~2.0ng汞量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线性关系良好。运用该法,对贵州省万山汞矿、丹寨汞矿、清镇汞污染农田、省农科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地大气气态总汞进行了测定。这种分析方法还可以运用到其它环境样品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42.
广州天河区大气中二噁英年度监测及气固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州天河区大气中二噁英进行年度监测和气固分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天河区大气中存在较高浓度的二噁英;低氯代二噁英对毒性当量贡献较大,其主要分布在气相,2,3,4,7,8-PeCDF对毒性当量贡献最大,其贡献超过35%;高氯代二噁英(主要是OCDF、OCDD、1,2,3,4,6,7,8-HpCDF和1,2,3,4,6,7,8-HpCDD)对浓度贡献较大,其主要分布在颗粒相。  相似文献   
43.
The study concerning carbon dioxide measurements taken during the 1997, 1998 and 1999 summer campaigns at two different altitude stations and biospheric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The higher station (Mt. Cimone, 2165 m a.s.l.) is characterised by 360° free horizon and is located on a rocky mountain while the lower (Ninfa lake, 1550 m a.s.l.) is located inside the red spruce and beech forest. The different behaviour of CO2 at the two mountain stations has been registered. It shows the strong effect of nighttime soil emission and vegetation respiration on CO2 mixing ratio increases and of diurnal vegetative activity on CO2 concentration decreases at the lower measurement site. The baseline character of the higher measurement site has been confirmed by comparison of CO2 diurnal amplitudes recorded at the two stations.  相似文献   
44.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settled dusts collected in Xi’an from November 2007 to December 2008 show that (1) dust deposition rates ranged from 14.6 to 350.4 g m−2 yr−1. The average deposition rate (76.7 g m−2 yr−1) ranks the 11th out of 56 dust deposition rates observed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coal-burning power was the major particle source; (2) on average (except site 4), ∼10% of the settled dusts having size <2.6, ∼30% having size <10.5, and >70% having size <30 μm; (3) the concentrations for 20 out of 27 elements analyzed were upto 18 times higher than their soil background values in China. With such high deposition rates of dusts that contain elevated levels of toxic elements, actions should be taken to reduce emission and studies are needed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settled particles on surface ecosystem, water resource, and human health in the area.  相似文献   
45.
西安市大气和水污染对人群健康损害的经济价值损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造成损害的经济价值评价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采用不同的价值评估方法-VPLL潜在寿命损失年法、VSL统计生命价值法、WTP支付意愿法对西安市1996—2003年的大气和水污染对人群健康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3年。西安市大气和水污染健康损失年平均为228792万-434237万元,占GDP的3.69%-7%。对居民健康有显着影响。  相似文献   
46.
依据田间实测资料,分析了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大气连续体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土壤基质势的年度变化特征说明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存在明显的湿季和旱季.果树叶水势随土壤基质势、大气水势、气温及大气相对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荔枝、龙眼叶水势的变化比芒果叶水势的变化大.以荔枝、芒果和龙眼作为供试植物,水分从土壤到达植物根表皮、进入根系并通过植物茎到达叶片,其能量降低分别约为0.9063~1.7428、0.2818~0.6979和0.2904~1.8707MPa;水分从叶部汽化扩散到大气中,其能量降低分别达15.1491~57.3669、15.4491~58.4036和14.5824~56.9536MPa,说明水流在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果树-大气连续体中运移时,其能量主要消耗在由叶部到大气这一环节上。  相似文献   
47.
成本低廉和无二次污染的"绿色"合成纳米材料是发展原位纳米环境修复技术的前沿研究课题之一.本文以绿茶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进行"绿色"合成纳米铁,探讨在不同的气氛下"绿色"合成的纳米铁颗粒的主要成分,以期为调控合成纳米铁系材料提供基础研究.首先,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不同反应气氛下合成的纳米铁颗粒的表面微观形貌、尺寸和价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通入N2情况下,合成的纳米铁颗粒粒径为(84.7±11.5)nm,其主要成分以纳米零价铁为主;在通入空气情况下,合成的纳米铁粒径为(117.8±26.2)nm,其主要成分是纳米零价铁、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的混合物;通入O2时,合成的纳米铁粒径为(141.2±26.3)nm,其主要成分以四氧化三铁为主.其次,评价在不同气氛条件下合成纳米铁颗粒对去除亚甲基蓝(MB)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313 K下降解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MB溶液,反应5 min时已达到平衡,通入N2合成的纳米铁降解MB,去除率高达98.7%,而通入O2合成的纳米铁反应效率低,对MB的去除率仅为65.3%.最后,从以上发现提出不同气氛下可以调控"绿色"合成的铁系纳米材料成分,从而导致不同的纳米修复环境中污染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大气环境暴露试验,研究了在青岛海洋大气环境中暴露10年5周期的4种磷钒系耐候钢的腐蚀规律。结果表明,四种耐候钢的腐蚀速率的关系为:10CrPV10CuPV10MoPV08PV,耐侯钢的耐蚀性与添加元素类别和添加量相关。平均腐蚀深度数据拟合结果表明,A值大小顺序为:10CrPV10CuPV10 MoPV08PV,而n值的顺序是:10CuPV10CrPV10MoPV08PV。  相似文献   
49.
应用动力通量箱(Dynamic Flux Chamber,DFC)与高时间分辨率的RA-915+自动汞分析仪联用技术,在消落带沉积物出露期,野外现场监测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同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范围为-6.80±12.35~28.17±36.17 ng/(m2·h)晴天库区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即从早晨开始沉积物-大气界面汞的交换通量逐渐增加,到正午左右达到峰值,之后交换通量逐渐减小,但阴天这一趋势不明显。暖季白天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都以释放为主,冷季白天则以沉降为主。暖季晴天,沉积物-大气汞交换通量与气温、沉积物温度、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无论晴天还是阴天,大气汞浓度都与沉积物-大气汞交换通量呈负相关关系。白天,光照强度和大气汞浓度是影响消落带沉积物/大气界面汞交换通量的主要因素,而在夜间,沉积物温度和大气汞浓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0.
大气气溶胶中元素种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应用化学逐级提取流程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气溶胶、室内和室外气溶胶、煤飞灰中元素的组成和种态进行了分析,应用仪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各种态中元素的含量,计算出元素在各种态中的分配比例。按照气溶胶中元素不同种态的环境和生物活性以及主要来源来分类,评述了元素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并对气溶胶中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作出了初步的探讨。实验数据表明,气溶胶中的不同元素在各种态中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地壳来源元素中,Sc,Al,Fe和Ti主要分布在不溶物态中,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氧化物态和不溶物态;不溶物态沉降到地表后不易进行迁移和转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氧化物态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Mn在气溶胶中主要分布在水可溶态和氧化物态,环境可交换性要比Al,Fe,Ti等大得多。人为来源元素的环境可交换态的比例都比较高,这说明它们通过干、湿清除过程沉降到地表后,水可溶态可以直接进入水循环;碳酸盐、氧化物和有机物态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