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篇
  免费   126篇
  国内免费   236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143篇
综合类   588篇
基础理论   166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67篇
社会与环境   44篇
灾害及防治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一种基于冷阴极触发管性能检测及振动试验所需的夹具,从夹具材料的选取、结构设计和刚度要求进行了设计,分析了该夹具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并在振动试验中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82.
聚合氯化铝铁去除微污染水体中藻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聚合氯化铝铁(PAFC)为絮凝剂,H2O2为预氧化剂,用正交实验研究了PAFC处理微污染水体中藻类和降低浊度,得出正交实验中各因素的主次关系及对除藻和除浊度的影响,研究表明,ρPAFC是影响除藻和除浊度的重要因素.在最佳处理条件,即ρPAFC为20 mg/L,ρH2O2为6 mg/L,pH为7,搅拌时间为4 min,能使水体中藻细胞街度从9.4×107 cells/L降至3.16×106 cells/L,除藻率为96.6%,浊度降至0.70 NTU,除浊度率达93.0%.  相似文献   
83.
以实际城市污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表面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并考虑阴极液pH值、表面活性剂类型和电压3种因素对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铜和镉)的影响,选用正交试验确定最佳试验条件.结果表明,采用表明活性剂作为阴极液加强动电技术去除污泥中重金属足可行的,铜和镉的去除率分别达到11.1%~52.6%和9.1%~46.7%.通过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试验的最佳条件为:电压为20 V,阴极液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并控制pH值为4~6.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对动电技术去除镉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表面活性剂类型对动电过程的影响最大,阴极液pH值次之,电压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4.
随着近年来我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一些西方国家开始把碳减排责任的矛头指向中国。为了明确中国碳排放的国际地位,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首先运用IEA2011年公布的碳排放数据分析了我国2009年面临的碳排放形势,继而研究了工业革命以来中国碳排放的总体贡献情况,最后从经济发展阶段视角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认为:①尽管我国当前的碳排放总量巨大,但人均碳排放量低于世界前10名的主要碳排放国家,碳排放强度与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②我国的历史累计碳排放贡献及人均碳排放均较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累计碳排放量达到世界累计碳排放量的近3/4;③与发达国家相同经济发展阶段相比,我国的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快速推进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阶段普遍伴随着高碳排放。鉴于此,我们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中国的碳排放,一方面中国当前的确产生了较大的碳排放,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了这种碳排放规模和水平。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和碳足迹也表明,在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高碳排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85.
城市污水污泥发酵制园林营养土中微生物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桶装发酵装置,进行城市污水污泥发酵制园林营养土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研究,测试不同好氧-厌氧交替组的发酵温度以及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等的变化,探讨发酵温度与微生物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夏季不同发酵方式的发酵温度在50℃以上的持续时间均长于冬季,且夏季好氧-厌氧交替发酵的发酵温度在55℃以上的持续时间长于好氧发酵;冬季与夏季的好氧、好氧-厌氧交替发酵后,堆料中的粪大肠菌群数量均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园林绿化用泥质》(CJ 248-2007)的卫生学指标要求;夏季好氧-厌氧交替发酵过程中,厌氧后发酵温度有所下降,好氧后发酵温度又有所回升;无论好氧还是好氧~厌氧交替发酵中,细菌均为优势种群,真菌、放线菌数量比细菌数量低2~6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86.
对脉冲对反吹圆袋除尘器和机械冲击振打扁袋除尘器进行了数字计算和分析对比,显示前者落后,后者先进,并对空气净化除尘及可预计的节能降耗目标进行了粗估。  相似文献   
87.
This study conducts a choice experiment to determine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alouse Prairie conservation. The giant Palouse earthworm (Driloleirus americanus), a rare species endemic to the Palouse region, is included as an attribute of conservation and serves as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rotecting the species. This method evaluates the value of the earthworm as an attribute of an overall willingness to pay for threatened ecosystem preservation rather than a direct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rotecting the species. This method is expected to yield a more accurate measure of willingness to pay for rare species. The annual willingness to pay per household for the giant Palouse earthworm is $20.45 based on the conditional logit model and $19.30 based on the mixed logit model. Ranking and relative importance are included as methods for representing a non-monetary value and importance of the giant Palouse earthworm.  相似文献   
88.
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市汾江河内布置浮床的水域的7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布置浮床侧与未布置浮床侧各水质指标的差异,以考察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的净化效果。同时比较了圆币草、水罂粟、梭鱼草、狐尾草、美人蕉和鸢尾6种浮床植物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结果表明,布置人工浮床一侧的水质TN、TP、COD和NH4+-N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布置浮床一侧的水质,表明人工浮床对水体水质的有净化效果。总面积约4 900 m2的浮床植物经过3个月的生长,从水体中共吸收了192.5 kg的氮和76.1 kg的磷。6种浮床植物中,狐尾草的净增生物量最高,达到64.2 kg/m2;圆币草次之,为62.2 kg/m2。狐尾草和圆币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在6种植物中处于较高水平,每平方米狐尾草和圆币草从水体中分别吸收了51.61g氮、19.79 g磷和46.90 g氮、22.93 g磷。综合比较得出,狐尾草和圆币草在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较好的浮床植物。本研究为人工浮床在南方类似河流中的应用及植物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9.
生物质铬渣共热解工艺是新型的铬渣处理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地将铬渣中的Cr(Ⅵ)还原为Cr(Ⅲ).而由于共热解产物总铬含量较高,因此考察了铬渣与秸秆共热解过程中铬稳定性.通过考察共热解产物成分及形态分析、pH影响实验、淋洗实验及长期稳定性实验,对共热解铬渣的铬环境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共热解温度对铬渣形态有较大影响,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降低,800℃时候可交换态铬降至<0.1%(质量分数,下同),碳酸盐结合态铬为1.2%;共热解后最稳定的残渣态铬含量随共热解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2)当pH>7时,两种共热解产物总铬溶出量极低,基本都小于6mg/kg;当pH≤7时,总铬的溶出量显著增加,最高超过500 mg/kg.但由于解毒铬渣的酸中和能力极强,因此铬释放风险较低.(3)共热解产物的总铬累积溶出量极低,根据拟合结果计算出其100年填埋时间的总铬溶出量不超过1.3 mg/kg.长期稳定性实验表明,自然堆置过程中共热解产物的Cr(Ⅵ)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0.
废弃印刷线路板碘化法浸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碘化法从废弃印刷线路板中提取金的工艺设计,分别考察了碘的质量分数、n(I2)/n(I-)比值、固液比、双氧水的质量分数、pH值、浸出时间和浸出温度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合正交设计优化实验方法,提出了从废弃印刷线路板中碘化法浸取金的最佳工艺条件:碘的质量分数为1.1%,n(I2)∶n(I-)=1∶10,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1.5%,浸出时间4 h,固液比为1∶10,浸出温度为常温(25℃),溶液pH值为中性,此时金浸出率可达9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