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5篇
综合类   5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管流电氧化杀藻及其影响要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藻种类、电流密度、电极材料、细胞密度和流量对电化学氧化杀藻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铜绿微囊藻比水华鱼腥藻对电化学氧化更为敏感,藻的种类和形状对杀藻效果存在影响.使用普通镀锌水管、铜水管和钛管作为阴极进行实验,发现阴极材料对结果影响不大,而阳极对杀藻效果影响较大,钌钛电极效果明显好于钛电极.电流密度对杀藻效果影响很大,电流密度为1mA.cm-2时,杀藻效果不明显,当电流密度大于2.5mA.cm-2时,杀藻效果开始非常显著.细胞密度是影响杀藻效果的重要因素,在5mA.cm-2下,低密度(6×108个/L)水样的光密度值下降明显比高密度(6×109个/L)水样快.水样在反应器中的流量对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2.
Ti/RuO_2-Pt电极电化学降解苯酚废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典型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苯酚为对象,用Ti/RuO2-Pt阳极进行电催化氧化降解研究,讨论了电解质、苯酚初始浓度、电流密度以及氨氮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NaCl为电解质比Na2SO4为电解质时处理苯酚的效果明显,而且电流密度越大、NaCl的添加量越多,苯酚全部降解所需的时间越短;在10mA/cm2的电流密度,0.3g/L氯化钠的添加量下,将苯酚从8mg/L降解为0需要30min。在电流浓度10mA/cm2,氯化钠添加量1.0g/L下,苯酚由20、40、80mg/L降解为0分别需要30、60、130min,降解时间随着浓度的增加呈接近正比增加;氨氮的存在不影响苯酚的电化学降解,而且苯酚优先降解,然后氨氮降解。  相似文献   
43.
概述了电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优越性,综述了电化学处理环境污染物的基本方法,总结了电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分析了电化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电化学在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4.
吸附-电催化氧化降解气态氯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静  杨骥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465-1468
采用高接触面积微孔曝气的方式,以吸附性多孔导电材料活性炭纤维(ACF)为电极,吸附电催化氧化两步联动降解气态氯苯,实现了在电解质水溶液中对高浓度非水溶性气态挥发性有机废气的有效处理。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分析实验结合,确立最佳实验条件并着重考虑pH值、鼓气速率、电解电压、电解质浓度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气相中氯苯去除率达到74.3%(20℃)和72.9%(10℃)  相似文献   
45.
活性炭阴极电化学法回收废水中Ni(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活性炭阴极电化学法,回收废水中的Ni(Ⅱ)生产硫酸镍的工艺。着重探讨了电流密度、Ni(Ⅱ)的初始浓度、溶液的pH值与反应温度对Ni(Ⅱ)回收率的影响。在电流密度为0.05A/cm2,废水中Ni(Ⅱ)的含量为250 mg/L,溶液pH值为6.0、温度为30℃及反应时间为150min条件下,废水中的Ni(Ⅱ)回收率达99.2%。  相似文献   
46.
电化学氧化处理生物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特点,通过电极材料、溶液pH、溶液中的离子等方面阐述了电化学氧化的作用机理和运行的最佳反应条件,并简单介绍电化学氧化与其他高级氧化、催化技术的协同作用,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47.
酸性条件下黄铁矿氧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楠  易筱筠  党志  刘云 《环境科学》2012,33(11):3916-3921
以黄铁矿粉末制备成的碳糊电极为工作电极,利用循环伏安曲线和极化曲线等电化学手段,对酸性条件下黄铁矿的氧化过程和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铁矿的氧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过程:首先,黄铁矿(FeS2)矿物晶格中的Fe2+溶出而被氧化为Fe3+,此过程会伴随有如硫单质、缺铁硫化物(Fe1-xS2)和多硫化物(FeSn)等氧化中间产物的生成,覆盖在黄铁矿的表面而形成一层钝化膜,阻碍了其氧化溶解过程;接着,黄铁矿表面的钝化膜被进一步氧化为可溶性的SO24-.在酸性条件下,黄铁矿氧化反应的最终产物为Fe3+和SO24-.另外,在所研究的酸度范围内,随着H2SO4溶液浓度的增大,体系的开路电位和腐蚀电位均正移,氧化和还原的峰电流值升高,腐蚀电流增大,说明增加体系的酸度会促进黄铁矿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48.
唐旖旎  吴平霄  朱能武 《环境科学》2012,33(10):3598-3605
用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循环伏安法、紫外光谱法等方法,研究了在重金属Cd2+、Pb2+作用下,阴离子黏土(LDH)对鲱鱼精DNA的保护作用.实验表明,LDH层间距由0.76 nm增大到2.30 nm,DNA-LDH复合体上出现了DNA分子中骨架和碱基上的CO(1 534 cm-1和1 488 cm-1),C—O伸缩振动峰(1 228 cm-1),P—O对称伸缩振动(1 096 cm-1),说明DNA已通过离子交换插入LDH的层间.然而DNA分子并没有完全交换出LDH层中NO3-(DNA部分嵌入),未交换到层间的DNA分子通过吸附作用固定于LDH表面上.循环伏安曲线显示,DNA-LDH复合体中的DNA还原峰与原始DNA保持一致,两个还原峰出现在EP=-1.2 mV和EP=-2.4 mV位置,也没有产生阴极凹陷.这表明当DNA固定在LDH上时,Cd2+、Pb2+就不能插入DNA沟槽之中,与碱基或其它基团的发生缔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LDH吸附溶液中的Cd2+、Pb2+于外表面上从而固定Cd2+、Pb2+,另一方面,LDH层板为DNA提供了保护空间,阻止Cd2+、Pb2+进入层间域与DNA作用从而保护DNA分子.  相似文献   
49.
5083铝合金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5083铝合金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方法参照GB/T 5776,分别在淡海水交替、海水及淡水自然环境中开展5083铝合金2年的耐浸泡试验。采集每周期试验样品的腐蚀数据,并进行5083铝在三种自然水环境下的耐蚀性能比对。采用腐蚀电位、交流阻抗等电化学方法,对其耐蚀性能进行评价。结果 5083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腐蚀严重,腐蚀速率是海水环境下的5.3倍,是淡水环境下的15.8倍。点蚀密度最大,平均点蚀深度是海水环境下的2.6倍,是淡水环境下的1.7倍。结论 5083铝在淡海水交替自然环境下的耐蚀性差,并从电化学试验结果上得到很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50.
以Ir O2/Ti为阳极,Fe为阴极,研究了电化学降解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T)的性能,重点研究了槽电压、极板间距、溶液的初始p H、电解质种类及浓度等因素对CT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槽电压为3 V,极板间距为50 mm,初始p H为4.5,电解质Na2SO4浓度为10mmol·L~(-1)时,CT的降解效果最佳,3 h内CT(1 mg·L~(-1))的去除率可达68.6%.运用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CV)研究了CT的电化学降解行为,并对降解机理进行初步推测,发现阴极还原脱氯是CT电化学降解的主要途径,CT还原脱氯的产物主要是三氯甲烷(Chloroform,CF)和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D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