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6篇
  免费   466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安全科学   275篇
废物处理   131篇
环保管理   350篇
综合类   2417篇
基础理论   244篇
污染及防治   186篇
评价与监测   221篇
社会与环境   210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04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186篇
  2016年   202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秸秆与化肥减量配施对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黄容  高明  黎嘉成  徐国鑫  吕盛  罗梅 《环境科学》2018,39(10):4694-4704
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2016年11月至2017年9月通过田间原位试验,设置了无物料还田(CK)、常规化肥(F)、秸秆还田配施100%化肥(100FS)、秸秆还田配施70%化肥(70FS)、秸秆还田配施60%化肥(60FS)、秸秆还田配施50%化肥(50FS),对比分析了在化肥减量的基础上,配施秸秆处理的菜地(莴笋-卷心菜-辣椒轮作)土壤CO_2、CH_4、N_2O动态变化特征及温室效应,研究秸秆与化肥减量配施对菜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O_2、CH_4、N_2O排放具有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排放高峰主要集中在4~8月,且在施肥灌水后均会出现气体的排放峰.秸秆与化肥配施较常规施肥(F)处理提高了土壤N_2O排放量,累积排放量及其排放系数,其中100FS处理的效果最为明显,辣椒季的累积排放通量明显高于莴笋季和卷心菜季,高达60.76 kg·hm~(-2)(P0.05),N_2O的排放系数(以N_2O-N/N计)为0.138 kg·kg-1,而秸秆与化肥减量配施较100FS处理可以降低氮肥的N_2O排放系数.与对照CK和F处理相比,70FS处理降低了土壤CO_2排放量和累积排放量,分别为55.28~1 831.62 mg·(m2·h)-1和7 502.13~25 988.55 kg·hm~(-2),而其他秸秆与化肥配施处理均增加了CO_2累积排放通量,尤其是60FS和50FS处理.对土壤CH_4排放而言,辣椒季的排放波动较大,除CK外,各处理的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多为负值,表现为大气中CH_4汇;秸秆与化肥减量30%~50%配施处理均降低了辣椒季的土壤CH_4排放量和累积排放通量,而100FS处理提高了CH_4排放量和累积排放通量.与CK和F处理相比,除70FS外,100FS、60FS和50FS均显著提高了GWP.总体上,从温室气体排放角度,在常规化肥施用的基础上减量30%再与秸秆配施可以降低土壤CO_2和CH_4排放,缓解温室气体的增温潜势,而对土壤N_2O减排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992.
基于COPERT模型的江苏省机动车时空排放特征与分担率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荔  张洁  赵秋月  李慧鹏  韩军赞 《环境科学》2018,39(9):3976-3986
利用COPERT模型和Arc GIS技术建立了江苏省2015年1 km×1 km、小时分辨率的机动车网格化排放清单.采用改进的"标准道路长度"方法,利用路网信息以及拥堵延时指数的月变化、周变化和日变化数据提高清单的时空分辨率.基于COPERT模拟结果分析了分车型、排放标准以及道路类型的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分担率.结果表明,江苏省2015年NOx、HC、CO、PM_(2.5)、SO_2、OM和BC的排放量分别为49.09、16.63、161.48、1.69、0.19、0.36和0.67万t,其中苏州和徐州排放量占比之和达34%~45%;HC蒸发排放量为2.02万t,占HC排放总量的12%;小型客车和摩托车对于HC和CO排放量的分担率最大,均超过30%;重型柴油货车对NOx、PM_(2.5)、SO_2、OM、BC的分担率在36%~54%之间,远高于其他车型;苏州和徐州的重型和中型柴油货车是NOx、PM_(2.5)的最主要排放源;国Ⅲ标准柴油车对NOx、PM_(2.5)、SO_2和BC的分担率均最大,在42%~55%之间;国Ⅲ标准重型柴油货车和国0标准中型柴油货车是全省NOx、PM_(2.5)、OM和BC的首要和次要贡献车型,两者分担率之和在40%~56%之间.国0标准摩托车对全省HC和CO排放的分担率较高,约为16%.  相似文献   
993.
上海典型燃烧源铅和汞大气排放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静  陈龙  刘敏  孟祥周  张希 《环境科学》2018,39(9):3987-3994
上海百年来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导致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并向城市环境中排放了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为探寻上海典型燃烧源重金属大气排放历史及趋势,基于上海化石燃料(煤炭和汽油)的历史消耗量及其大气铅(Pb)和汞(Hg)的排放因子,估算了上海主要燃煤部门(燃煤电厂、工业部门和居民生活)和机动车燃油大气Pb和Hg的历史排放量.结果表明,1949~2015年间大气Pb和Hg的燃煤排放量随时间推进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即1949年解放后快速增长的煤炭消耗和较少的烟尘控制措施使其排放量出现急剧地波动式增长,至20世纪80~90年达到高峰,此后上海采取了各种减排和控制措施,使得目前三大燃煤源的大气Pb和Hg排放量出现大幅度下降.1980~2015年间上海大气Hg的燃煤排放比例一直占据主导地位(87.5%~99.7%).含铅汽油自1997年完全退出上海市场之后,燃煤排放替代其成为大气Pb的主要贡献源(78.2%~83.5%),然而自2005年起随着汽油消耗的急速增长,汽油燃烧排放又成为其主要贡献源(55.5%~79.1%).  相似文献   
994.
北京市建筑类涂料VOCs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邓子钰  高美平  王庆玮  聂磊 《环境科学》2018,39(10):4408-4413
掌握建筑类涂料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是环境管理部门制定控制策略的前提.本研究基于实测获得建筑内外墙及防水涂料本地化排放因子,基于行业调研确定该类涂料活动水平获取途径,结合北京市建筑竣工面积,提出建筑类涂料VOCs排放清单编制方法,据此估算2015年北京市建筑内外墙及防水涂料的VOCs排放量,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北京市2015年建筑内外墙及防水涂料共排放VOCs约6 914.2 t·a~(-1),其中墙面涂料和防水涂料排放量分别为2 394.9 t·a~(-1)和4 519.3 t·a~(-1),分别占34.6%和65.4%;(2)在空间分布上,VOCs排放主要集中在城市发展新区及朝阳区,其中通州区最大,约占13.2%,昌平区、朝阳区次之,分别占11.8%和10.5%;(3)实施《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18582-2008)及《建筑用外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GB 24408-2009)等国家标准的管控情景下,2015年北京市建筑内外墙及防水涂料VOCs排放量相比于未管控情景下减少了8 954.2 t·a~(-1);(4)建筑类涂料VOCs含量限值进行管控能够有效控制VOCs的排放量,建议各地环境管理部门综合考虑行业技术发展水平和空气质量改善需求,适时制修订标准.  相似文献   
995.
4种重要因素对柴油机颗粒物排放因子的量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动机台架测试基础上,按照发动机排放阶段、油品种类、后处理装置和运行工况4种因素的不同,进行了24组测试,研究了颗粒物排放因子.同时,应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探究了发动机排放阶段和油品种类对颗粒物排放因子的影响;并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4种因素对颗粒物排放因子的影响力大小排序.结果显示:24组柴油机测试的颗粒物排放因子均值为(21.9±24.5) mg·kWh~(-1);使用国Ⅴ排放标准柴油机的颗粒物排放因子((14.7±5.6) mg·kWh~(-1))比国Ⅳ排放标准柴油机((19.4±16.4) mg·kWh~(-1))有所下降;国Ⅳ柴油、国Ⅴ柴油和混合柴油的颗粒物排放因子平均值分别为120.0、(11.8±1.0)和(11.5±1.3) mg·kWh~(-1),混合柴油颗粒物排放因子与国Ⅴ柴油相近,两者相比国Ⅳ柴油有明显下降;油品种类是影响颗粒物排放因子的第一大因素,后处理是影响颗粒物排放因子的第二大因素.  相似文献   
996.
采用优化设计的动态通量箱,对不同盐分(NaCl和Na2SO4)和盐度(0~5%)的盐渍化土壤土-气界面的汞交换通量进行动态监测,研究盐渍化对污灌区土壤汞和大气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种盐分类型对土壤Hg释放的影响呈相反趋势.与未发生盐渍化的对照土壤相比,随着NaCl盐度梯度的上升,土壤Hg释放通量呈现上升趋势,5%盐度处理下,Hg通量均值与对照相比提高了48.94%;而随着Na2SO4盐度梯度的上升,土壤Hg释放通量呈现下降趋势,5%盐度处理下,Hg通量均值与对照相比降低了20.62%.(2)土壤盐分含量与土壤汞释放通量均值之间呈线性关系.对于NaCl,含量x(g/kg)与汞通量y [ng/(m2·h)]之间的模型为y=0.8258x+86.709(R2=0.9734),对于Na2SO4,模型为y=-0.3354x+85.997(R2=0.9581).从研究结果来看,高浓度的NaCl环境对土壤汞释放通量有显著影响,土壤的盐渍化趋势会使汞释放及作物吸收风险更趋严重.  相似文献   
997.
基于化肥削减潜力及碳减排的小麦生产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宁  曹博  秦富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2):784-791
基于2004~2015年中国小麦主产省份的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分析了中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并利用SBM模型和ML指数分别测算了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结果显示:科学施肥条件下,主产省份小麦生产的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潜力分别为51.66%、37.41%;化肥削减及碳减排条件下,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未降低,2004~2015年间平均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为0.970,北方地区的小麦生产环境效率要低于南方地区,小麦生产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超过了1,大于化肥未削减、全碳排放条件下的MLEFFCH指数、MLTECH指数、ML指数,化肥削减及碳减排利于实际生产向最大产出迫近,以达到生产的帕累托最优状态.  相似文献   
998.
从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以1m2房屋每日的供热量为基准,对散煤采暖,电锅炉,低温空气源热泵,燃气壁挂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燃气锅炉集中供热,洁净型煤等7种采暖方式的生命周期污染物排放和能源利用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相比散煤取暖,清洁采暖方式可有效地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尤其是PM10和PM2.5.其中,以天然气为热源的燃气锅炉集中供热和燃气壁挂炉最为清洁,可减排SO2和NOx 85%左右,减排PM10和PM2.5 99%左右;洁净型煤和电锅炉的减排效率相对较低.低温空气源热泵和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对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可达到80%以上,而电锅炉仅30%左右.此外,改善建筑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可有效降低农村地区采暖的大气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999.
基于中国2013~2015年27个省(区、市)平板玻璃企业的逐生产线基础信息、活动水平及污染物控制技术等数据,建立了平板玻璃主要大气污染物SO2、NOx排放量计算方法和排放清单,使用蒙特卡洛法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统计了平板玻璃产量、燃料使用量、燃料结构以及污染物控制技术,分析了排放特征与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中国平板玻璃行业以天然气/煤气为主要燃料,平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量为13.2kg标煤/重量箱,山西、内蒙古等省份较高;37%和42%的生产线分别安装了脱硫、脱硝设施,技术以烟气循环流化床、双碱法、SCR为主;SO2排放量先升后降,2014年达到16.84万t,2015年下降至13.67万t,湖北、浙江、河北、广东排放量较大;NOx排放量持续下降,从2013年的37.47万t下降至2015年的28.38万t,河北、湖北、山东、广东排放量较大;SO2排放强度西南部地区高于其他地区,且有上升趋势,其他地区SO2排放强度整体下降;NOx排放强度中西部地区较高.应加强高能耗、高排放以及高强度地区的污染控制力度.  相似文献   
1000.
为探究DBPs(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情况,采用超滤膜和XAD大孔吸附树脂将AAO-MBR工艺沿程出水中DOM(溶解性有机物)进行分离,并利用3D-EEM(三维荧光光谱)对分离前后水样进行表征,同时测定DBPFP(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结果表明:①沉砂池出水具有较低的C-DBPFP(含碳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经过AAO和MBR后,由于微生物代谢作用生成的疏水性SMPs(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为主要的C-DBPs前体物质)包含较多不饱和键,导致C-DBPFP增加.②沉砂池出水的N-DBPFP(含氮消毒副产物生成势)较低,但经过AAO后生成的小分子物质(为主要的N-DBPs前体物)导致N-DBPFP增加;经过MBR后由于SRT(污泥停留时间)和污泥浓度的增加造成小分子物质减少,致使N-DBPFP降低.③市政污水经过AAO后,C-DBPs和N-DBPs前体物分别增加了90.9%和7.3%;而MBR具有较高的DOC去除率(74.4%),去除了56.8%的C-DBPs前体物和78.1%的N-DBPs前体物.研究显示,AAO-MBR工艺对市政污水中C-DBPs和N-DBPs前体物有较好地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