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39篇
  免费   1137篇
  国内免费   1793篇
安全科学   4027篇
废物处理   255篇
环保管理   2008篇
综合类   5531篇
基础理论   1353篇
环境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610篇
评价与监测   758篇
社会与环境   699篇
灾害及防治   70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37篇
  2022年   406篇
  2021年   538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508篇
  2018年   366篇
  2017年   715篇
  2016年   623篇
  2015年   860篇
  2014年   602篇
  2013年   808篇
  2012年   984篇
  2011年   1015篇
  2010年   690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626篇
  2007年   825篇
  2006年   804篇
  2005年   682篇
  2004年   534篇
  2003年   477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275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26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11篇
  1972年   19篇
  1971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根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发布的PM2.5和O3小时质量浓度及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分析了2013年7月2日至10日北京典型PM2.5及O3重污染过程的质量浓度特征及在大气边界层过程各个阶段的质量浓度演变.结果表明,北京夏季O3质量浓度先于PM2.5达到峰值,而天气型演变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具体过程为:1)重污染初始阶段,高压天气型利于前体物积累,PM2.5及O3质量浓度升高;2)在反气旋中部,由于各种污染物质量浓度较低,对大气紫外波段辐射的吸收较弱,导致该阶段紫外辐射强,因而加快了O3生成的光化学反应,O3质量浓度最先达到峰值;3)在反气旋后部,随PM2.5质量浓度增加,辐射变弱,因此O3质量浓度增加速度下降,而受高压后部影响,区域内PM2.5经东南风输送通道进入北京,导致北京PM2.5质量浓度相继达到峰值;4)在重污染清除阶段,在北方反气旋前部的冷锋清除作用下,PM2.5及O3质量浓度同时降低至谷值.  相似文献   
992.
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较好地了解当前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PM2.5和PM10质量浓度的污染水平及变化规律,根据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2月28日城6区12个空气质量实时监测点连续、实时的监测结果,构建多点位、完整时间序列的颗粒物质量浓度数据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手段,对当前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频数分布、相关性和逐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全年实际气象特征,对引起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北京城6区大气颗粒物污染较为严重,且PM2.5和PM10质量浓度具有特别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全年相关系数达0.9,10年间无显著变化;二者年均值达91.7 μg/m3和116.9 μg/m3,分别超标162%和67%;二者质量浓度比达78.4%,10年间同比增长约20%.颗粒物质量浓度逐时变化受季节变化影响明显,总体呈现夜间最高、白天最低的趋势,变化周期为7~9h.研究表明,影响颗粒物质量浓度变化的因素包括春季的大风和生物粒子、夏季的湿热和降雨、秋季和冬季的逆温现象和降雪等气象因素及规律性的人为源因素.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向黏土中添加重金属试剂,模拟煅烧试验制作烧结砖.采用酸消解试验研究烧结砖中重金属的总量,采用欧盟NEN7371方法测试烧结砖中重金属的有效释放量,采用NEN7375方法进行块状烧结砖浸出试验,研究烧结砖样品中Cr、Ni、As、Cd和Pb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烧结砖中重金属的有效释放量低于总量,释放率从大到小为Cd、As、Pb、Ni、Cr;在块状浸出过程中,Cr、Ni、As累积释放量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6 d,Pb为4d,而Cd的累积释放量一直有上升的趋势;Cr、Ni、As的释放机理主要为扩散控制,Cd为溶解作用,Pb为表面冲刷作用;5种重金属释放速率从大到小为Ni、Cr、Pb、As、Cd.  相似文献   
994.
公交车作为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其空间密闭、人员密度大,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社会影响恶劣.首先采用鱼刺图分析法(FBF)分析公交车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再采用事故树分析法(FTA),得出公交车安全门对公交车内人员安全疏散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大容量公交车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开门情况设置4个疏散场景,并运用Building Exodus对车内人员疏散情况进行模拟,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公交车右侧前门为1.1m、后门为1.Sm,右侧前、后门均为1.Sm,前门、左右两侧后门均为1.5m3种情况下均较原始设计(右侧前、后门均为1.1m)不同程度缩短了人员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995.
为减少和消除高寒条件下振弦式传感器在线测量浸润线的误差,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试验,对造成误差的因素及其影响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振弦式传感器产生测量误差的主要来源为设备安装深度的测量误差与尾矿水密度及重力加速度的取值误差,并提出了减少或消除误差的方法和工程技术措施,为高寒地区的浸润线在线精确测量提供了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事件树分析过程中事件树的编制和分析方法缺乏系统性,导致实际运用中事件树的编制缺乏可操作性。从目标系统的选择、环节事件逻辑关系的确定、定量分析中基本数据的来源和确定方法等三个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以可靠性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提出"从控制和影响初始事件发展演化的角度,调查分析对初始事件做出响应的安全功能,按系统工作原理对目标系统进行重构,构建目标系统的功能结构图,画出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入手,对"传统的事件树绘制程序"进行修正,解决了事件树分析过程中目标系统的选择、环节事件逻辑关系的确定以及定量分析基本数据的确定方法等问题。修正后的方案对实现事件树的正确编制和系统分析逻辑更清晰,操作指导性更强。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准确评估中小型在役桥梁安全状况,提出利用灰色关联故障树分析法对中小型在役桥梁进行安全预警研究。首先建立中小型在役桥梁安全预警故障树;其次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故障树各底事件的不可靠概率,得到各底事件的重要度,并利用灰色关联理论求出故障树各底事件的关联度;根据预警理论将各底事件的关联度与各底事件的重要度加权平均确定预警值所处的警限区间,从而确定警度及需要发出的预警信号灯,完成预警工作,并提出相应的预控对策。最后通过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8.
Urban area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and vulnerable to water‐related natural disasters. Urban areas are a kind of socio‐ecological system wherein the human development dynamics co‐evolve with the natural dynamics. Most of the literature is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human development; we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human development on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 in the context of megacities. The approach is exploratory and begin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database on the 595 existing megacities in the world. Multifactor analysis i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egacities. Finally, three structural components (maturity, anthropization and centrality) are identified and then correlated with data on water‐related hazards, distinguishing groups of cities according to their structure and factors of vulnerability to water‐related risks.  相似文献   
999.
Over the past few years, the eco-industrial park (EIP) concept has been emerging as a significant driving force for sustainable industrialisation. 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the transition of existing industries into eco-industrial networking through industrial ecology (IE) principles would provide an excellent opportunity for facilitating such innovative industrialisation. A SWOT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the potential and constraints for the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of an eco-industrial park in the ecologically fragile coastal zone of Puducher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EIP development with few challenges. The lessons learnt can be used to provide broad guidelines for facilitating EIP development in the Puducherry region and similar scenarios found elsewhere across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000.
Studies of urban metabolism provide important insights for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of cities, but are not widely used in planning practice due to a mismatch of data scale and coverag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patial Allocation of Material Flow Analysis (SAMFA) model as a potential decision support tool aimed as a contribution to overcome some of these difficulties and describes its pilot use at the county level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AMFA is capable of identifying hotspots of higher material and energy use to support targeted planning initiatives, while its ability to visualise different policy scenarios supports more effective multi-stakeholder engagement. The paper evaluates this pilot use and sets out how this model can act as an analytical platform for the industrial ecology–spatial planning nex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