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53篇
安全科学   41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285篇
基础理论   26篇
污染及防治   9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石化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溶解性微生物产物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是生化系统出水残留COD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分子量截留超滤分离、有机物树脂分离等方法对某石化综合污水处理厂出水SMP的分子量分布、亲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样中的SMP占出水残留COD的85%左右。SMP中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出水中小于1 kDa的有机物是SMP中的主要物质。树脂分离实验表明,亲水性有机物和疏水酸性有机物分别约占出水SMP的50%和20%,是需要进一步处理削减的主要物质类别。  相似文献   
512.
粉尘颗粒在单纤维表面沉积的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模拟方法模拟研究了粉尘颗粒在单纤维表面上的沉积过程,Kuwabara流场用于计算粉尘颗粒运动的轨迹,模拟中考虑了粉尘颗粒的粒径分布和单纤维在气流作用下的扭曲行为对粉尘颗粒沉积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粉尘颗粒在单纤维表面上的沉积形态与分布特征依赖于Stokes数、粉尘颗粒粒径分布和纤维扭曲程度;模拟获得的粉尘树枝结构与相关文献提供的实验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513.
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士明  刘玲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565-2570
采用微絮凝直接过滤作为超滤的预处理工艺,对印染废水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微絮凝直接过滤一超滤组合工艺处理效果和不同预处理方式砂滤、微絮凝、微絮凝直接过滤对超滤膜污染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微絮凝直接过滤-超滤组合工艺对浊度、色度和COD平均去除率为99.2%、87%和56%;出水水质能满足《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2002);与其他预处理方式相比,微絮凝直接过滤能大大地减轻超滤膜的负荷,延缓膜的污染,微絮凝直接过滤是一较优预处理工艺。由于采用变孔隙滤料,该系统具有用药量省的优点。  相似文献   
514.
膜生物反应器采取序批式运行方式,实验室人工配水,系统不排泥,运行220 d.结果表明,系统对COD、氨氮的去除率均在96%以上,细菌胞外多聚物(EPS)以蛋白质为主,污泥浓度达到10 g/L以上,污泥沉降性能得到改善时,跨膜压力(TMP)呈缓慢增长趋势,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纤毛虫、轮虫等原后生动物.  相似文献   
515.
两性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王杰  肖锦  詹怀宇 《环境化学》2001,20(2):185-190
以天然植物粉F691为原料,通过羧甲基化、接枝共聚和曼尼期(Mannich)三步反应合成出两性天然高分子改性絮凝剂(CGAAC),确定了其较佳的制备条件;CGAAC对造纸抄纸白水和造纸混合污泥的絮凝脱水试验表明:10mg·l-1CGAAC与40mg·l-1PAC配合使用,CODCr去除率可达72%,效果优于对比样PHP;CGAAC对造纸混合污泥的絮凝脱水性能优于对比样PHP和PAM-C.  相似文献   
516.
生物陶粒柱—PAC—膜过滤装置系统处理饮用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陶粒柱和粉末活性炭作为淹没式中空纤维膜过滤装置的预处理工艺不仅解决了膜过滤装置氨氮去除不利的弱点,避免了亚硝酸盐氮的积累,而且在浊度、细菌、有机物等方面极大地降低了膜过滤装置的负荷。生物陶粒柱-PAC-膜过滤装置系统高锰酸盐指数平均去除率为76.97%,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顾95.50%和99.15%。  相似文献   
517.
Ho L  Hoefel D  Bock F  Saint CP  Newcombe G 《Chemosphere》2007,66(11):2210-2218
Taste and odour (T&O) causing compounds, in particular, 2-methylisoborneol (MIB) and geosmin, are a problem for water authorities as they are recalcitrant to conventional water treatment. In this study, biological sand filtration was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process for the complete removal of MIB and geosmin, with removal shown to be predominantly through biodegradation. In addition, MIB and geosmin were also effectively degraded in batch bioreactor experiments using biofilm sourced from one of the sand filters as the microbial inoculum. The biodegradation of MIB and geosmin was determined to be a pseudo-first-order reaction with rate constants ranging between 0.10 and 0.58 d−1 in the bioreactor experiments. Rate constants were shown to be dependent upon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he microbial inoculum but not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MIB and geosmin when target concentrations of 200 and 50 ng l−1 were used. Furthermore, rate constants were shown to increase upon re-exposure of the biofilm to both T&O compounds. Enrichment cultures with subsequent community profile analysis using 16S rRNA-directed PCR-DGGE identified four bacteria most likely involved in the biodegradation of geosmin within the sand filters and bioreactors. These included a Pseudomonas sp., Alphaproteobacterium, Sphingomonas sp. and an Acidobacteriaceae mem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