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6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92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6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玻璃纤维生产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种混凝剂对玻璃纤维生产废水进行混凝沉淀处理试验,结果表明,FeSO4.7H2O对玻纤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并且探索了其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在FeSO4.7H2O投加量为500-800mg/L,PH为6-11时,出水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标准。  相似文献   
62.
玻璃幕墙光反射影响评价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项新内容,上海市建筑玻璃幕墙光反射评价的实践工作开展后,不同类型建筑产生的光反射影响的特点渐渐为评价工作者所熟知,然而提出一个可操作性强的防治措施却并非易事。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案例的光反射影响的特点及其防治措施,为在上海进行的建筑玻璃幕墙设计和光反射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3.
氨氮浓度及基质对附着藻类群落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附着藻类群落演替规律,本文设置了0.5、1.5、2.5、5、10 mg·L-15组氨氮浓度,利用显微计数法研究了5组氨氮浓度下菹草和载玻片上附着藻类群落组成.结果表明,将相同群落组成的附着藻类接种到不同氨氮浓度下进行培养,在低浓度氨氮条件下附着藻类群落以硅藻门的舟行藻、异极藻以及蓝藻门的色球藻为优势藻,在氨氮浓度较高时则以硅藻门的舟行藻和异极藻以及绿藻门的纤维藻为优势属;在相同氨氮浓度下,基质性质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个数,载玻片基质上附着藻类优势种群数量小于菹草上的种群数量,但当氨氮浓度较高时,基质不仅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个数而且还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载玻片上绿藻门的毛枝藻(65%)的丰度远远超过附着在菹草上毛枝藻(1%).表明氨氮浓度及基质种类影响附着藻类优势种群组成.  相似文献   
64.
In all tanning technology operations wastes are generated. These reach the environment as residual waters, solid and liquid waste as well as atmospheric emissions and odours.

This study tests an alternative method to the traditional tanning method at an industrial level. The new method is based on tanning without float and by significantly 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at the end of the tanning process. The properties of the leathers obtained using the two methods have been compared an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ose leathers have similar physical, chemical, and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However, the differences existing from the environmental point of view are significan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use clean water for this tanning. Moreover, there is a 75% reduction of the residual float, a 91% reduction of the chrome discharged, and a 94% reduction of the chlorides discharged. A financial assessment was carried out to demonstrate that the newly proposed system is 32% more economic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  相似文献   

65.
利用磷渣熔制饰面玻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先禹 《化工环保》2000,20(6):27-29
介绍了用磷渣熔饰面玻璃的试验过程。对试验中出现的工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讨论经济效益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66.
耐蚀鳞片胶泥在脱硫烟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在消化吸收国外鳞片烟道防腐内衬的基础上开发的国产鳞片胶泥材料,及其性能和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室内颗粒物的自然沉降和黏附玻璃表面的规律,将普通硅酸盐玻璃载玻片以与水平面呈不同夹角(0°,45°和90°)放置于实验室中,研究载玻片表面在未处理、经玻璃清洗剂或TiO2处理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1,3,10和30 d)内其黏附颗粒物的特性.结果表明:经TiO2预处理的载玻片表面黏附的颗粒物质量与放置时间呈正比,与水平面夹角呈反比;而未处理和经玻璃清洗剂处理的载玻片的上述关系不明显.经清洗剂预处理的载玻片表面的颗粒物数浓度、遮光比相对较小,说明可以通过表面预处理防止玻璃表面黏尘.载玻片表面黏附颗粒物的平均粒径不随放置时间、与水平面夹角和预处理试剂种类变化而明显改变,粒径主要集中在15~25 μm.   相似文献   
68.
利用废CRT屏玻璃为原料制备泡沫玻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废阴极射线管(CRT)屏玻璃为主要原料,碳黑为起泡剂,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低密度保温泡沫玻璃。通过扫描电镜(SEM)、导热系数测定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起泡剂的用量、发泡温度和发泡时间对泡沫玻璃泡径、密度、热学性能以及机械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烧制工艺条件下,随起泡剂掺加量增加,烧制所得的泡沫玻璃密度成"V"型变化;当其掺加量为0.20%时,泡沫玻璃在密度、孔径分布以及力学性能上均达到最佳。随着发泡温度的提高和发泡时间的延长,密度会逐渐减小,泡沫玻璃的气泡会逐渐增大,以致产生连通现象。当发泡温度为820℃、发泡时间为30min时烧制的泡沫玻璃密度为0.180 g/cm3,导热系数为0.0695 W/(m.K)。  相似文献   
69.
利用GC-MS对上海市玻璃表面有机膜中PAHs浓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楼层的增加,10层居民楼玻璃表面PAHs浓度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高浓度出现在3层(736 ng/m~2),最低在9层(346 ng/m2);17层公寓楼PAHs浓度则是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最高浓度出现在9层(2 338 ng/m~2),最低在16层(564 ng/m~2)。TOC与PAHs相关性分析暗示除TOC外,玻璃表面PAHs富集可能还受控于其他因素。10层居民楼主要以3环和4环PAHs为主;而17层公寓楼则以4环为主。玻璃外表面PAHs浓度(555 ng/m~2)远高于内表面(308 ng/m~2);外表面主要以Phe、Pyr、Chry、Fluo和Fl为主;内外表面低环PAHs比值接近于1,高环比值基本上低于0.6。TEQ值虽然较低,但生态风险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严酷海洋大气环境下,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腐蚀老化规律.方法 通过实海大气环境试验,分析了南海岛礁大气环境下,复合材料暴露不同周期后的腐蚀形貌特征以及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建立了腐蚀老化性能预测灰色模型GM(1,1),并与青岛、厦门和三亚等典型海洋大气环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随暴露时间的增长,南海岛礁大气环境下的复合材料发生严重的纤维裸露,其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基于弯曲强度建立的灰色模型GM(1,1)精度达到1级;与其他典型海洋大气环境相比,随着纬度的降低,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呈下降趋势.结论 灰色模型GM(1,1)对复合材料在岛礁等严酷海洋大气环境下的腐蚀老化性能预测精度较高.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最主要环境因素为辐照,其次为相对湿度和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