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71.
基于区域地质、地震地质及地质灾害方面的资料,并结合详细的野外调查,采用定性、半定量的评估方法,对北京轨道交通昌平线(S2线)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工程项目可能引发或加剧及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地面沉降、砂土液化、活动断裂、基坑边坡失稳、底板突水和桥梁地基失稳等,针对评估结果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为该项目防灾减灾、应急救援及类似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72.
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国内外长大隧道施工过程中频繁遇到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涌水、突泥,以下同)对工程造成重大损失和人员伤亡,调研国内外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现状和危害,首次提出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测预报方法为灾害发生前兆的现象预报法和S-t曲线变化趋势判断法;并对主要风险源水压和水量、水质、初期支护内力及围岩位移进行监控,给出相应的预警标准。笔者研究并开发了隧道灾害预警系统,在浏阳河隧道过河段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适应隧道复杂环境,稳定性好,能对采集到的数据分析判别,对长大隧道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73.
新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新疆地区矿山中普遍存在的采空区地面塌陷、山体开裂、崩塌和滑坡、泥石流、煤层自燃和水均衡遭受破坏等主要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产生这些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从构建“和谐新疆”和“可持续发展”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的建议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74.
皖南山区滑坡灾害调查及评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皖南山区三个自然村的滑坡灾害进行了现场调查,分析研究了引起滑坡的机理,对滑坡造成的房屋损失和无家可归人员进行了分类、评估,给出了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75.
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贵州省地理环境和地质灾害特征,选择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断裂构造作用、河流切割程度、年均降雨量及历史地质灾害分布密度等6个一级区划指标和24个二级区划指标,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应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按4级危险度分区标准,对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度进行区划。区划结果包括:极高危险区约3.22×104km2;高危险区约0.85×104km2;中危险区约2.99×104km2;低危险区约10.56×104km2。采用离散多态系统可靠度的矩阵分析法,认为贵州主要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主要处在中危险区。  相似文献   
476.
水对公路的路基、路面、隧道等结构都会产生危害,而公路建设也会对沿线的地下水环境产生影响。进行公路排水对提高使用道路的寿命和服务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但也应考虑公路建设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7.
结合工程地质勘查结果,对某电厂工程原来的加筋土结构设计方案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认为原设计没有考虑到地表含砾粉质粘土层的影响,不仅地基承载力不够,而且整个加筋土结构从深部滑出的安全性也未能满足工程要求,说明原设计方案需要进行修改,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在评价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在加筋土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了了解和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于设计的重要性,这些都为加筋土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78.
深圳地区地质环境特征与地质灾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深圳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气候条件等地质环境特征的调查分析,总结研究了该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并对深圳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调查与研究工作、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创建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的勘察设计和管理水平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79.
黔西南滥木厂铊矿化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很高,其环境污染和生态危害值得关注。本文采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对重金属污染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滥木厂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较强程度的污染,并具有较强程度的潜在生态危害。主要的污染元素为Tl、As和Cd,而Cr、Zn、Pb、Cu基本上处于无污染或轻微污染的水平。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在上游河段较下游河段严重。重金属平均潜在生态危害的排序为:矿山影响区Tl>Cd>As>Pb>Cr>Cu>Zn;矿山未影响区Cd>Tl>Pb>Cr>As>Cu>Zn。  相似文献   
480.
九寨沟钙华是距今约3万年(特别是1万年)以来逐渐形成的。大规模的钙华沉积是湖泊、滩流、瀑布、泉及台地景观形成的基础,覆盖核心景区2.4 km2的面积。钙华景观是九寨沟遗产地突出普遍价值——"自然美学价值"的核心,是景区的关键吸引力。为九寨沟的持续保护和为未来研究提供支持,本文从钙华沉积物、钙华景观成因、钙华景观变化及其原因、钙华景观保护恢复的角度,总结了公开和未公开发表的研究结果。针对目前钙华景观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钙华退化、藻类生物量增加、沼泽化),本文归纳了相关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包括气候变暖、大气沉降、水化学变化、旅游活动、森林采伐、地质灾害等;归纳了地震和滑坡等地质灾害对钙华景观形成与重塑的双重作用;总结了钙华景观保护恢复的管理工作及其成效。本文提出未来可重点研究:(1)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背景下多圈层(大气、陆地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和基岩系统)对水体氮、磷、溶解性有机物、绿藻生物量、钙华沉积与溶蚀的影响机制及程度;(2)2017年九寨沟7.0级地震后,自然与人为干预下钙华微地貌的长期稳定性,水土流失加剧对湖泊透明度、钙华、沼泽化及美学价值的长期影响,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对钙华景观的长期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