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安全科学   6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6篇
灾害及防治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CO2捕集与封存是减缓气候变化的一种关键的碳减排选择方案。将CO2注入油藏作为一种碳埋存方式引起广泛关注。作为判断某一国家、某一区域或某一具体储层是否适合CO2地质封存开展的重要依据之一,有必要在规划碳捕集与封存(CCS)项目前,对潜在的封存库进行封存潜力评估。本文在已有可公开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评估了中国陆上216个油田实施CO2地质封存的潜力,并与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满足埋存深度大于800 m的筛选条件下,当假设我国陆上油田全部用于CO2-EOR时,CO2封存潜力约3.6 Gt;当陆上油田全部视为废弃油藏处理时,CO2理论封存潜力约4.6 Gt。其中,东北和华北地区油藏封存CO2潜力巨大,占陆上油田CO2封存总量的60%以上;同时这里CO2集中排放源分布密集,排放源和封存地间的匹配性良好,可以减少CO2运输和封存成本。在这两个地区可以优先考虑实施油藏封存CO2项目。  相似文献   
82.
熊炜  范文  李喜安 《灾害学》2012,(4):92-97
通过对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大柴沟泥石流进行现场勘查分析,总结了泥石流的孕灾背景,揭示了泥石流的典型特征和基本物理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泥石流的物质来源、形成环境、诱发条件等三大条件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归纳了大柴沟泥石流具有典型的滑坡激发性、周期暴发性、强烈致灾性等特点,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分析和预测评价。结果表明:软硬相间的岩层和强烈的构造运动是造成岩体变形破碎的主要原因,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垂直高差较大、沟道狭窄为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孕灾环境,百年一遇的暴雨是大柴沟泥石流形成的诱发条件,同时受暴雨影响,沟内产生多处浅表层滑坡堵塞沟道,为泥石流聚集了能量,以至形成规模更大、破坏性更强的泥石流。研究过程采用了实测计算与经验公式估算相结合的多种方法进行对比研究,也充分验证了经验公式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3.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青藏工程走廊昆仑山口-清水河段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活断层儒移引起路基位错;活断裂作为导水通道,使冰丘穿刺路基;河岸坍塌导致铁路桥墩外露;铁路工程排水沟渗漏,铁路路基两侧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铁路路基发生管涌;冻土冬季冻胀,夏季融沉导致路基裂缝、道路翻浆、管道变形;风力堆积作用导致青藏铁路护坡局部沙淤;风力吹蚀导致格拉输油管线外露。综合分析认为,青藏工程走廊昆仑山口-清水河段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应点、线、面结合考虑,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84.
香港典型地质遗迹资源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素以金融、商业贸易中心闻名于世界,但香港境内所发育的曲折有致的岩石海岸、幽远宁静的海滩、巍峨多姿的群山、造型奇异的岛礁,弥足珍贵的自然生态和地质遗迹资源却鲜为人知。本文在对香港地质概况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对香港地质遗迹资源进行系统分类和对比分析,指出西贡万宜水库至果洲群岛方圆近150 km2范围内发育的十分典型、极具规模的六方柱状节理构造景观是世界上同类岩石中罕见的地质现象,其分布面积大,露头完整,具有稀缺性、独特性和典型性,最后对香港国家地质公园一个公园,两个园区,八个景区的空间结构及每个园区的主要地质遗迹资源进行了系统归纳总结。香港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很好的起到了保育地质多样性的首要目标,同时很好地推动了香港的地质教育和科普发展。  相似文献   
85.
杨泰平  唐川  齐信 《灾害学》2009,24(4):68-72,80
通过汶川8.0级地震后对绵阳市安县地震诱发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和遥感解译,共获得地质灾害点187处。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与发震断裂距离、坡度、岩性、水系等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在区域上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和沿水系呈线状分布的特点;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与地形坡度有很大的关系,绝大部分的灾害点集中在15°-45°的范围内;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与地形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北部高山地区地质灾害数量明显高于南部平原区;滑坡多发生在千枚岩、泥页岩等软岩中且多为土质滑坡,而岩浆岩等硬岩中多发生崩塌。  相似文献   
86.
以SPOT-4/5卫星影像为信息源,以ERDA S 8.7软件为处理平台,运用多种图像处理方法对影像进行综合处理,在此基础上对滇西山区某铁路选线勘察进行了实例研究。根据滇西山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及遥感影像特征,结合地学知识对该线路部分区段的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查明了区段内滑坡、泥石流及崩塌对线路的影响,为该铁路拟选线路的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7.
以国土资源部颁布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编制规范》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为原则,结合工作实践,尝试对矿山地质环境评估要求进行了强调与细化,对评估范围的确定方法,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的关系、方案适用年限、成果图件的编制等几个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中的主要技术问题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8.
A numerical study was conducted to predict pCO2 change in the ocean on a continental shelf by the leakage of CO2, which is originally stored in the aquifer under the seabed, in the case that a large fault connects the CO2 reservoir and the seabed by an earthquake or other diastrophism. The leakage rate was set to be 6.025 × 10−4 kg/m2/sec from 2 m × 100 m fault band, which corresponds to 3800 t-CO2/year, referring to the monitored seepage rate from an existing EOR field. The target space in this study was limited to the ocean above the seabed, the depth of which was 200 or 500 m. The computational domain was idealistically rectangular with the seabed fault-b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uniform flow. The CO2 takes a form of bubbles or droplets, depending on the depth of water, and their behaviour and dissolution were numerically simulated during their rise in seawater flow. The advection–diffusion of dissolved CO2 was also simulated. As a result,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leaked CO2 droplets/bubbles all dissolve in the seawater before spouting up to the atmosphere, and that the increase in pCO2 in the seawater was smaller than 500 μ atm.  相似文献   
89.
采用衡山白果地区石膏矿山的11个评价指标,综合运用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理论,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神经网络(RS-ANN)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对RSES软件约简的数据和无约简的数据采用EasyNN-plus软件进行预测评价。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属性为8个,而粗糙集-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属性为6个,训练样本均为13个,预测样本均为4个,前者的平均预测精度为1.85%~24.86%,后者为1.23%~15.28%。研究发现,粗糙集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可有效地对数据表进行约简,约简后的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并比无约简时总体精度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0.
21世纪中国城市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全球环境的角度对中国城市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行了研究.文中分析了当今全球主要环境问题,探讨了全球环境变异对中国城市地质环境的影响,详细研究了现代城市工程经济建设中引起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