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安全科学   357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657篇
综合类   1738篇
基础理论   407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6 毫秒
921.
从野外采集沉水植物黑藻种植于120L的塑料桶内,然后采集丝状绿藻放在培养黑藻的桶内.设种植黑藻而不放入丝状绿藻的桶为对照.由于夏季高温和强光,丝状绿藻在数天内会逐渐腐烂.研究发现,在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水体的溶解氧(DO)、pH值、水下光强度与水面光强度的比值均比对照组大大降低,尤其是溶解氧,有时甚至下降为零.而水体的温度、总氮(TN)、总磷(TP)和高锰酸钾指数(CODMn)在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则上升,后3个指标大大高于对照.有丝状绿藻处理的试验组,随着丝状绿藻的腐烂,沉水植物黑藻亦慢慢腐烂,最后消失.而对照组黑藻生长良好,生物量大大上升.因此,我们认为,丝状绿藻腐烂过程中引起的水质指标变化,尤其是降低溶解氧、降低水下光照强度、降低pH和使水体温度上升是沉水植物黑藻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在进行沉水植被恢复过程中值得注意,并应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922.
筛选出了一株适用于石化污水处理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产微生物絮凝剂菌株HAD-2,鉴定其为门多萨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endocina),考察了其最佳硝化条件、反硝化性能及在模拟污水中的脱氮能力。菌株为耐热菌,偏碱性(pH=8.5)和高碳氮比(25∶1)时硝化性能最佳。在异养硝化体系中,12 h时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29%,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积累少;在反硝化体系中,12 h时菌株对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0%和84.92%;在模拟废水中,48 h时菌株对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降解率分别达到95.25%、65.47%和72.40%。菌株在多种培养基中可产微生物絮凝剂,在葡萄糖培养基中絮凝能力最佳,絮凝率为94%。  相似文献   
923.
The provision of green and open space in the face of wider development pressure is a key urban challenge. Despite this, few studies have cri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quality of life implications of such provis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perceptions of built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neighbourhood quality of life. Data are drawn from a household survey questionnaire completed by 483 residents living in three neighbourhoods in Dublin, Ireland – an inner city neighbourhood, a suburb and a peri-urban settlement. Positive perceptions of green and open space were identified as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high levels of neighbourhood satisfaction, surpassed only by dwelling characteristics. This suggests tha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which fail to provide for properly planned green and open spaces may be detrimental to neighbourhood quality of lif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suggest a need for design solutions which consider neighbourhood typology in achieving improved neighbourhood quality of life.  相似文献   
924.
Sustainable supply chains (SSC) are an essential topic in emerging economies for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ause of their rapid economic growth, emerging economies are experiencing both sides of this development: the well‐being enhancement and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However, decision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do not have robust models for managing supply networks that consider the sustainability complexities. This study aim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SSC in emerging economies and proposes a generic framework to improve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 decision framework for sustainability is proposed. A green sustainable decision concept is also discussed in the SSC literature. This study has implications for scholars, decision 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interested in advancing the SSC field based on an extension of the framework.  相似文献   
925.
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机理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特殊属性、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和驱动力的转变分析,给出了市场导向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机理。研究发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进度紧迫性、社会实用性、市场导向性及双重外部性等特殊属性,需借助市场机制来驱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投入。市场导向下的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就是要借助市场机制来优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要素的配置效率。其中,市场供求机制有利于释放绿色技术创新要素的供需信号,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提高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市场的价格机制有利于绿色技术创新企业的价值实现。最后,结合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发展实践提出6点建议:以解决突出矛盾为导向,精准设计市场规制措施;以优化顶层设计为起点,实现多主体协同发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绿色产业专利战略;多管齐下促进绿色消费,引导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完善绿色标准和标识制度,倒逼绿色技术升级;建立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评估体系,有针对性地提高市场规制效率。  相似文献   
926.
为了对全绿吊兰盆栽茎叶系统净化室内空气甲醛污染的效率及其叶片各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进行全面研究,采用动态熏蒸系统在甲醛环境下对全绿吊兰进行长达7 d的熏蒸处理,分析盆栽茎叶系统在不同时间段内对空气中甲醛的去除率及熏蒸后叶片的生理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全绿吊兰盆栽茎叶系统在φ(甲醛)为1×10-6、5×10-6及8×10-6时对空气中甲醛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4.4%、48.2%和30.7%,并且白天的去除率(71.1%±0.2%)明显高于夜间(36.2%±0.2%),下午的去除率(60.0%±0.0%)高于上午(50.7%±0.1%),熏蒸后期的去除率(57.0%±0.2%)高于前期(51.9%±0.3%).对熏蒸后全绿吊兰盆栽叶片的生理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除了叶片中w(叶绿素)和CAT活性下降外,其余生理指标均表现为上升,其中,电导率和H2O2含量的变化最大,φ(甲醛)为8×10-6时分别提高了165.8%和522.2%,而抗氧化酶总活性的增强有效地清除了积累的氧化物,维持了全绿吊兰盆栽的正常生长.另外,经过8×10-6的甲醛熏蒸后,与对照组相比,叶片表面气孔形态变得更加细小狭长甚至完全闭合,但是全绿吊兰盆栽的茎叶外观并无明显受损症状,而且叶片中MDA含量与T-AOC活性在熏蒸后15 d时基本能恢复至正常水平.研究显示,全绿吊兰盆栽对甲醛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且有较强的抗耐性及自愈能力,其叶片中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则反映了全绿吊兰盆栽与甲醛之间的相互反应机制.   相似文献   
927.
钱易 《环境科学研究》2020,33(5):1069-1074
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本文分别讨论了为什么要抓大保护,绿色发展的重点是什么,以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应该由谁来完成等三个问题,并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生态文明建设应在生产领域、消费领域、城镇化建设领域、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领域,以及加强法治、制度、政策和文化、教育、宣传等领域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928.
基于村庄尺度探索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差别化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样点的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主要受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人类各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约束下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根据农业生产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可将样点村庄分为低碳高效村、高碳低效村、高碳高效村和低碳低效村四种类型。其中高碳低效村和低碳低效村的比例较大。建议未来应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物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929.
通过2017年南黄海海域多个航次的现场调查数据,对浒苔绿潮暴发过程中溶解有机物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域溶解有机碳(DOC)分布高值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南黄海西北部和苏北近岸海域,陆源输入影响显著.利用三维荧光-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鉴别出南黄海海域溶解有机物荧光组分(FDOM)主要有4种:3种类腐殖质组分(C1、C2和C3)和1种类蛋白质组分C4.4种荧光组分平面分布特征相似,都与盐度呈明显的负相关.随着浒苔绿潮的暴发,南黄海海域DOC浓度和FDOM显著增加,溶解有机氮(DON)及溶解有机磷(DOP)则减少.随着浒苔绿潮沉降消亡,DOC浓度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浒苔绿潮暴发前,浒苔爆发区FDOM浓度升高,表层水体中C2和C4升高最为显著,分别增加了11.3%和12.6%;DOP、DON以及DON/DOC均逐渐升高.浒苔绿潮的暴发及消亡对南黄海海域溶解有机物的含量及时空分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930.
对城市绿地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城市绿地建设,为城市绿地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以2007—2016年嘉峪关市城市绿地为研究对象,从数量、结构、功能三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障碍度模型,识别影响城市绿地生态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10 a来嘉峪关市城市绿地生态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级别由较低等级提高到高等级,但目前城市绿地生态水平属于低层次、不稳定的高等级阶段,城市绿地建设工作压力还很大。(2)从准则层看,嘉峪关市城市绿地生态水平的主要威胁变化较为明显,数量指标和结构指标是主要障碍因子;从指标层看,各年份主要障碍因子不尽相同,最大障碍因子历经了从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树种丰富度到净化空气能力的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