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3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412篇
安全科学   357篇
废物处理   156篇
环保管理   657篇
综合类   1738篇
基础理论   407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276篇
灾害及防治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55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236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31.
采用绿色生物酶技术改性玉米秸秆髓(CSP),在CSP表面由漆酶催化接枝十八胺,以提高材料的亲油疏水性能,制得高效吸油剂LCSP.研究了改性温度、改性时间、TEMPO浓度、漆酶用量及十八胺浓度等因素对LCSP亲油疏水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SEM、BET、XRD、接触角、FTIR、XPS等分析技术对改性前后CSP理化特性进行表征,并进行了吸油研究.结果表明,在35℃下,投加100U/g的漆酶、4.48mmol/LTEMPO、8.91mmol/L十八胺,改性CSP6h,制得的材料吸油量最大、吸水量最小,油吸附量从13.24g/g提升至40.82g/g,水吸附量从13.76g/g降至3.83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剂的重复利用实验表明本方法制备的材料具有良好回收再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932.
磷酸阳极化工艺在航空铝合金胶接领域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比介绍了金属胶接常用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应用情况,着重讨论了PAA的工艺原理,并以国内航空制造企业典型PAA线为例,从装挂方式、碱清洗、脱氧处理、阳极化处理参数、水清洗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磷酸阳极化工艺生产线,分析了PAA工艺在实际生产应用过程中的控制重点,以期为航空铝合金表面磷酸阳极化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最后提出实现PAA生产线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节能的要求是国内学术界和产业界需共同攻关的难题。  相似文献   
933.
21世纪被誉为氢能世纪.光发酵制氢作为绿色可持续生物制氢方式的一种,可以利用独特的光合系统固定太阳能,并利用有机物产生清洁能源氢气,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光发酵细菌凝集力差、底物转化效率和光能利用率低导致产氢效能下降,从而阻碍了光发酵制氢的发展.光发酵细菌可以通过形成生物膜而被有效固定,进而增加反应器内光发酵细菌的生物持有量,提高光发酵细菌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同时,光发酵细菌形成生物膜后可以调控产氢细菌新陈代谢和生理活性使其更利于产氢.其中,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尤为重要,尤其是反应器内光源的均匀分配对于光发酵制氢是一项关键因素,需要对光源设计、空间摆放和遮光性进行综合分析和设计;其次,需要考虑载体性质和载体安装以充分吸附光发酵细菌并形成生物膜;同时,结合未来可持续绿色发展的需求,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设计需要逐步过渡到以室外环境作为常规环境和太阳作为光源.尽管光发酵生物膜制氢前景良好,但目前对于光发酵生物膜反应器和制氢机制的研究仍然不够充分,需要更加深入地探索和优化以突破光发酵制氢的瓶颈,推动氢能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4.
乙醇型发酵是3种主要厌氧产酸发酵类型之一.乙醇型发酵细菌具有高产氢效率、耐酸性、自凝集生长和发酵产物可直接被产甲烷利用等优势,因此被广泛关注和研究.近年来,在乙醇型发酵产氢过程优化和代谢途径研究方面取得了大量进展.本文对乙醇型发酵产氢反应器优化和运行控制、高效产氢细菌分离和代谢调控分子机制,以及耦合系统强化能源回收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此外,本文提出了乙醇型发酵的可持续高效产氢及代谢产物的定向回收梯级利用的思路,探讨了乙醇型发酵制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35.
腐殖酸影响剩余污泥厌氧消化过程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实验室培养、几乎不含腐殖质和金属离子的剩余污泥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与市政污泥中腐殖酸特征相近的市售腐殖酸为外加填充物,实验研究污泥中所含腐殖质对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抑制作用.通过设置腐殖酸不同投加比例(0、5%、10%、15%和20%,以VSS计),探究腐殖酸对厌氧消化不同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腐殖酸抑制厌氧消化生物气产气量.填加15%腐殖酸时对厌氧消化产气量抑制作用最为明显,较未添加腐殖酸对照组产气量下降了35%;但并未对生物气中CH_4体积比产生太大影响,说明抑制影响是对生物气整体性的.腐殖酸亦可抑制厌氧水解过程,投加20%腐殖酸实验组实验结束时残留于上清液中的溶解性多糖、蛋白质浓度分别是对照组的2.2和1.6倍.然而,腐殖酸作为外源电子受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酸化过程,其程度在填加20%腐殖酸实验组表现最高,较对照组VFAs提高了11.3%.腐殖酸投加未对系统pH产生明显影响,各实验组pH值均在7.09~7.54间变化.  相似文献   
936.
以典型农村生活垃圾餐厨垃圾(Food Waste,FW)与纸类垃圾(Paper Waste,PW)为基质,通过中温(35℃)批次厌氧共发酵试验,探明不同配比的基质在厌氧共发酵4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产甲烷阶段)的动力学特性,再结合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s)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变化,确定FW与PW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水解阶段是纸类垃圾的主要限速步骤,而VFAs积累限制了餐厨垃圾甲烷化进程的提高,且VFAs积累主要以丙酸与丁酸为主。当w(FW)≥35%时,产甲烷速率随VFAs质量浓度增大而线性减小,过高的VFAs质量浓度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FW与PW最佳基质配比为35∶65(质量比),在此条件下反应速率最为突出,系统运行高效,VFAs能及时被产甲烷菌利用,无有机酸积累,系统运行平稳。  相似文献   
937.
通过实验模拟巷道生产作业环境,分析了矿井生产环境下光照衰减的机理,研究了普通LED灯、金卤灯、荧光灯、头戴LED矿灯4种灯具在不同环境参数下的透射性,得出其在不同矿井因素(粉尘浓度、风速、相对湿度)下光的透过性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矿井中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均能降低光的透过率,相对湿度变化对光的透过率影响较大,且风速和相对湿度的增加对粉尘浓度有一定的积聚作用。研究结果为井下照明灯具的合理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38.
以大连市单位附属绿地、公共绿地、住宅区绿地、道路绿地4种典型城市绿地类型8个取样点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土样采集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就大连市城区不同绿地类型表层土壤大量元素、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元素的分异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园林绿地土壤在养分特征上具有明显的空间变异性,但土壤化学元素多呈无规律分布.  相似文献   
939.
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建筑业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国家可持续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业的发展趋势.为应用"绿色施工"来控制和减少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应将建筑施工中的环境污染进行分析并落实绿色施工组织管理等策略.只有准确而详细地进行环境污染分析,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容易取得实效的绿色施工环保措施.只有有效地组织管理,通过建立组织结构,明确各建筑参与方责权关系等,才能有效实现绿色施工的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940.
中温碱解预处理促进剩余污泥厌氧产甲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4 mol/L NaO H碱液在中温下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6 h,对比原剩余污泥和中温碱解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的能力,分析了中温碱解及厌氧消化过程中剩余污泥胞内物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碱解预处理有效促进了有机物、氨氮的释放,对磷酸盐释放促进作用不明显。原剩余污泥的沼气转化效率为387.5 L/kg(以VS计,下同),中温碱解处理组的沼气转化效率为402.5 L/kg;中温碱解处理组沼气转化效率比原剩余污泥组高3.87%;中温碱解预处理提高了污泥减量化程度及甲烷产量。改进的Gompertz模型结果表明:碱解处理后剩余污泥最大甲烷产量为1 480.7 mL,最大产甲烷速率为77.8 mL/d,细菌产甲烷的延迟时间为3.38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