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7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421篇
安全科学   310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226篇
综合类   1197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149篇
评价与监测   83篇
社会与环境   166篇
灾害及防治   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61.
近50年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粮食产量变化关系到国家和地区的粮食安全问题。以往对粮食产量变化的研究多集中在单时间尺度上,对多时间尺度的研究很少。以小波诊断技术为基础,对近50年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进行了多时间尺度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近50多年江苏省粮食产量生产大致经历了5个阶段;②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明显的5年、13年和25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相应的周期性变化特征;同时特征时间尺度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即江苏省的粮食产量变化渐趋稳定;③小波方差分析发现江苏省粮食产量变化具有13年和25年的主要周期,并以25年周期最为显著; ④综合三个时间尺度上小波系数的演变趋势发现,无论是大尺度还是小尺度上,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江苏省都将进入新的一轮粮食减产时期。针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这一趋势,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2.
基于国家粮食安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保护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经济增长规律与发展阶段来看,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的减少趋势还将持续一定时期。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及耕地现状,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耕地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耕地变化态势,揭示出耕地损失率高峰值将在“十一五”期间出现。通过国家粮食安全的态势判断以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减少与国家粮食安全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面积的减少所导致的粮食减产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较小,而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变化会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食有效供给的结论。从而提出耕地保护的思路:“十一五”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应采取积极的保护政策;进入“十二五”之后,耕地保护政策应转为严格控制。为此,还提出了重在保护质量、保护其生态景观功能、加大后备资源开发、减少非农占用、加强政策管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63.
在对江苏省13个市的粮食生产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运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了投入产出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土地是影响目前江苏省粮食生产的最主要因素,因此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面积的缩减,粮食产量有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技术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出现了在劳动力投入不断下降条件下的粮食产量上升,但是二者表面上的反向关系不应当被简单理解为劳动力对产出弹性的负作用;在农资投入方面,化肥与农业机械动力的投入对于江苏省粮食生产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64.
洞庭湖区不同利用方式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动态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利用方式的改变必将引起土壤有机碳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洞庭湖腹地选取典型样区,通过调查走访和密集取样,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水旱轮作地、一季稻水田和双季稻水田)下623个农田耕层土样有机碳含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高低顺序为双季稻水田(28.12 g/kg) > 一季稻水田(27.03 g/kg) > 水旱轮作地(24.79 g/kg) > 旱地(17.96 g/kg),其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土地生产力、秸秆还田量和土壤水文状态是导致不同利用方式下耕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分析表明:加强作物秸秆还田(土)、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地表覆盖是维持和提高洞庭湖区耕作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可行措施,尤其是旱作土壤。  相似文献   
965.
目的 提出一种基于高阶递归神经网络的AUV鲁棒控制方法。方法 利用结构简单但逼近效果优越的高阶递归神经网络,对建模不确定性和外部未知干扰进行估计,并将其补偿到输入控制律中,以提高控制性能。之后,基于HJI理论和Lyapunov稳定性分析导出神经网络权重自适应更新律和AUV自适应控制律,设计反步滑模方法作为对比方法,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 设计的基于高阶递归神经网络的AUV鲁棒控制方法的跟踪误差、调节时间等控制指标均优于反步滑模方法。设计的鲁棒控制方法可以控制AUV精确跟踪目标轨迹,同时具有优秀的控制性能和鲁棒性。结论 这一研究为AUV轨迹跟踪控制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且有效的方法,有望在复杂、不确定的水下环境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66.
目的 研究SIMP钢在不同溶解氧浓度的高温液态铅铋合金中长期浸泡后腐蚀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550 ℃静态液态铅铋合金(饱和氧状态和贫氧状态)中对SIMP钢进行500、1 000、2 000、3 500、5 000 h的腐蚀试验。通过观察腐蚀后试样的表面和截面形貌,进行物化分析,对比不同时间下腐蚀层厚度以及腐蚀产物结构的变化,得出溶解氧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变化对腐蚀产物的影响规律。结果 在贫氧环境中,SIMP钢的腐蚀类型主要为氧化腐蚀,氧化腐蚀产物具有双层结构,外层为Fe-Cr尖晶石氧化层,内层为富铬氧化物与基体的混合物层;在饱和氧环境,SIMP钢腐蚀产物则具有3层结构,外层为Fe3O4磁铁矿层,中层为Fe-Cr尖晶石氧化层,最内层为富铬氧化物与基体的混合物层。结论 溶解氧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变化对腐蚀产物的结构和厚度产生了显著影响,SIMP钢在贫氧环境中呈现出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67.
探究不同氮素形态对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期为制定多年生高寒栽培草地氮添加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于2022年6月,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巴卡台农牧场以建植4龄的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Qinghai)+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Qinghai)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3个不同形态氮素处理,分别为U:尿素(酰胺态氮)、A:硫酸铵(铵态氮)和N:硝酸钙(硝态氮),各处理的氮素施用量均为67.5 kg·(hm2·a)-1,对不同处理下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外源铵态氮输入显著提高了NH4 +-N含量、AP含量和EC,酰胺态氮输入显著提高了SOC含量和TN含量,硝态氮输入显著提高了NO3 --N含量、AN含量和TC含量.外源氮输入改变了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以及优势菌门和属的相对丰度,但对细菌和真菌群落的Alpha多样性没有显著影响.主坐标分析(PCoA)表明,不同形态氮添加对细菌群落的Beta多样性具有显著影响,而对真菌群落影响不显著.冗余分析(RDA)表明,氮添加主要通过土壤铵态氮来改变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综合而言,在青藏高原多年生栽培草地土壤修复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铵态氮肥.  相似文献   
968.
丰土根  杨贵 《灾害学》2010,25(3):42-48,56
首先介绍了中国目前高土石坝建设现状,然后回顾了循环加荷动三轴测试技术、堆石料动力性质的研究、高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方法和土石坝地震永久变形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高土石坝抗震措施和土石坝地震安全评价及防灾对策专家系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69.
遥感技术在城市建筑震害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在城市的震害预测研究工作中,建筑物属性信息的主要获取方法是基于人工调查的传统方式。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辨率民用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使得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城市震害预测成为可能。鉴于传统的信息获取方式存在的费时费力,数据获取周期长,数据信息时效性差等缺点,以郑州市中牟县的部分住宅区为例,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震害预测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研究。  相似文献   
970.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高抽巷CO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许多煤矿的煤层同时具有高瓦斯和严重自燃倾向,在抽放瓦斯的同时,容易造成采空区遗煤自燃。因此,监测采空区指标气体的浓度变化对预防采空区自燃非常重要。本文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山西阳煤五矿8403工作面高抽巷CO浓度进行分析,拟合得出了高抽巷CO浓度变化曲线,并对拟合方法、拟合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最小二乘法进行拟合是可行、有效的。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分析了高抽巷CO浓度偏高的原因和之所以选取分析高抽巷CO浓度来预测采空区自燃的原因。结果显示,分析高抽巷CO浓度变化可以较早地发现采空区自燃。最后,分析了CO浓度与CO2、O2浓度的相关性,验证了用CO浓度预测采空区自燃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