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安全科学   104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241篇
综合类   452篇
基础理论   97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154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Alo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conomy in the postreform period after 1979,China has faced severe problems of resource overusing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which would threat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This article explores an effective mechanism of managing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in China.It examines some major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and constructs a framework of institution innovation to cover three sectors(government,market and society).In addition,the article analyzes their experience and evaluation i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during the transitional period.We argu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market regulation,government intervention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of allocating resource 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including coordinating role of government and market,building platform for market operation and creating an atmosphere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942.
赤水河流域产业状况与综合流域管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水河流域位于川、滇、黔3省接壤地带,流域面积 18 932 km2,流经贵州、云南、四川的13个县市。目前,赤水河流域依然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水质最好的一级支流。促进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地区在进行流域管理的难题。通过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显著的产业特点。上游主要以煤电行业为主,污染大,过度垦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中游以优质白酒为主导的轻工产业为主,但政府发展规划上却突出了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下游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开展了初步规模的自然生态旅游,但在产业发展上受到上、中游地区的严重影响和限制。因此,流域的产业发展对整个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很大,而现行的流域管理却忽视了产业布局的整体考虑。通过赤水河流域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综合流域管理的思想,提出建立全流域统一的环境保护机制的策略,把流域的环境特点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促进流域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43.
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我国出现了前所末有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恶化现象,严重制约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构建解决经济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矛盾的有效机制,成为政界及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重点课题.从中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的主要资源与环境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的理想框架,通过进一步评价我国在市场机制、政府干预、公众参与3个方面的经验及教训,分别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政府--社会"三足鼎立的制度结构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制度构建的理想日标,也是适应世界资源环境保护发展的潮流.最后提出协调政府和市场作用、构建市场运作平台、营造公众参与氛围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44.
为了达到高效、低能耗处理分散性生活污水的目的,研制了无污泥回流和无沉淀池的流化床固定床一体化反应器。使用该反应器对模拟生活污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的条件下,当进水温度为25~28℃,污染物COD、NH3-N、TN、TP和SS的浓度分别为350~450、26.4~36.9、27.0~38.5、1.7~2.6和267~345 mg/L时,相应的处理水中污染物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5.7%、97.0%、51.4%、63.5%和93.9%。出水中各指标均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45.
Extensive forms of resource use are rarely subject to detailed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assessment. This paper outlines a potential methodology for assessment of the social impacts of extensive resource use activities based on the 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 (PSIR) model of integrated indicator development. It then tests this methodology through a case study of changed water flow regimes in Central Queensland's Fitzroy River catchment. While resource degradation associated with interruptions to flow was expected to force all resource users to face higher costs and greater uncertainty, negative social impacts were particularly concentrated among vulnerable groups and downstream industries. Extension of the PSIR framework and methodology proved useful in linking soci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and would thus appear to offer some potential as a model for incorporating social concerns within natural resource decision making.  相似文献   
946.
河南省区域性中心城市技术创新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河南省区域中心城市技术创新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管)市为对象,对区域中心城市技术创新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将其划分为3种梯度类型。同时,分析了区域中心城市技术创新水平的地域差异,提出了河南省区域中心城市技术创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947.
从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出发,就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进行探讨,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创新青年工作的几点建议,其中包括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手段、工作机制的创新,培育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大力加强团员青年群体创新能力的开发等推动共青团工作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8.
基于碳减排治理全球变暖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讨了碳交易能否兼顾企业效益与绿色效率,及企业减碳优化策略。通过匹配2006—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及所在地区数据,首先运用双重差分方法,总体衡量碳交易对企业要素投入产出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然后运用平行趋势、滞后两期、工具变量及安慰剂,检验碳交易双效模型的稳健性,并利用三重差分检验是否存在因企业性质不同而造成差异化影响。最后运用中介与调节效应方法,检验碳交易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并考察了绿色创新、市场化与政府补贴影响下有调节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显示:碳交易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碳交易促进碳减排,导致营业成本增加、劳动生产率降低,但同时也显著正向影响资本生产率,促进企业利润与收入增长。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绿色创新、市场化和政府补贴显著的调节影响下,对碳交易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碳交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实现绿色效率和企业效益双赢,碳交易的作用在于依次实现碳减排、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而绿色效率和企业效益协同尚处于“遵循成本”阶段。因此,要建立一套集市场化、政府奖惩和绿色创新为核心的碳交易体系,进一步健全绿色低碳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绿色创新补偿,增强企业自主研发和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绿色技术转化率,优化绿色产业结构,完善配套环保标准和管理规范,诱导企业完成“创新补偿”的蜕变。  相似文献   
949.
潜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的河道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太湖流域的小河道水环境污染普遍较重的现状,结合潜流和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技术的优点,设计并制作了阶梯式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前端采用潜流,后端采用表面流,试验区种植密度为25株/m2的茭草,研究其组合工艺对河道水质的净化效果,以期为河道人工湿地的设置提供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具有较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HRT为3.4d时,7—12月对TN、TP、NH+4-N和高锰酸盐指数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4.3%、63.9%、74.6%、51.1%,较同期相同HRT下潜流人工湿地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2.1、10.6、1.8、5.1百分点。其中,前端0.25距离分数的去除率占各自总去除率的74.5%~91.2%。  相似文献   
950.
为了探究低碳经济情境下潜在技术创新采纳企业的微观决策互动机制涌现的企业集群宏观扩散现象,利用复杂网络演化博弈方法,将无标度网络视为扩散载体,通过建立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下潜在采纳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采纳决策及扩散模型,运用Matlab软件仿真研究微观层面因素对宏观扩散的影响。研究表明:市场机制下只有当企业采纳低碳技术创新增加的收益大于投入时,网络才能演化至扩散深度为100%的稳定状态,实现企业集群内低碳技术创新的完全扩散;网络规模对扩散速度有显著影响,规模越大扩散速度越慢;实施碳税、投入补贴和惩罚措施三种规制手段均能有效提高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深度;网络规模越大碳税的推动作用越显著,相反,规模越小的网络对补贴力度的敏感性越强,而不同规模的网络对罚款力度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研究对推进企业集群低碳技术创新扩散及政府部门的环境规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第一,企业间的策略学习对企业集群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有重要影响,在企业集群中应培养核心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观念,使其作为"意见领袖"影响其它企业的低碳技术创新采纳策略;第二,政府作为低碳技术创新扩散的推动者及环境监管的权利部门应为采纳低碳技术创新的企业提供补贴、依据碳排放量收缴碳税及惩罚不实施低碳生产企业等规制措施;第三,政府部门应根据发展阶段把握规制方式和力度,初期以补贴措施为主,随着低碳技术创新扩散深度逐渐增大降低补贴力度,同时提高碳税税率,另惩罚措施应在推进低碳技术创新扩散全过程中广泛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