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82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507篇
综合类   618篇
基础理论   17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1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504篇
灾害及防治   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1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4篇
  1972年   3篇
  197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1.
采用熵权TOPSIS法对我国晋陕蒙甘宁这一典型能源富集区各地级以上城市的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进而使用马尔可夫转移概率分析方法和ESDA空间分析方法,探索该地区市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分异格局的演化特征,结果显示:(1)该地区的市域经济发展差距在波动中下降;(2)各等级城市在不同时期演化规律截然相反,随时间推移,除低等级之外的各等级城市均表现出较高的等级下降风险;(3)该地区城市的市域经济水平曾存在一定空间负相关,到2015年这种关系则不再显著;(4)该地区呈现以局部为核心区的格局,但西部地区明显趋冷;(5)市域经济系统整体处于耦合协调度较低的状态,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较突出。  相似文献   
12.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617-4630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国地面气象观测站网2007~2016年的辐射日值数据集和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平台2014~2016年逐日观测数据,分析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近10a太阳总辐射年际和季节变化,近3a臭氧日最大8h平均(O3_8h_max)和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过程频次变化,通过不同因子及其不同强度等级的分型统计,探讨PM2.5、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京津冀近10a太阳总辐射显著上升,京津冀春季和珠三角夏季太阳总辐射显著上升.三大经济区PM2.5污染过程年频次均呈现逐年递减,且从北到南递减;O3污染过程年频次时间上呈现先减后增,空间上京津冀多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相关系数均在0.71以上,有较强的正相关;而PM2.5与太阳总辐射的相关性具有区域差异性.三大经济区不同季节不同太阳总辐射下O3_8h_max与PM2.5的相关关系差异显著,其中京津冀春夏秋三季O3_8h_max与PM2.5在强太阳总辐射下有较好的正相关,冬季则存在一定的负相关;长三角四季两者相关性均较弱;珠三角夏季两者正相关最为显著;不同PM2.5浓度下O3_8h_max与太阳总辐射的线性拟合效果较好,体现出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各经济区拟合曲线的倾向率均随PM2.5升高而增大.PM2.5>75μg/m3时拟合优度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4.
构建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2010—2019年安徽省不同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法计算评价指标与耦合协调度的关联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全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改善趋势,耦合协调度集中分布在0.393~0.765,基本处于良好协调或低水平协调阶段。全省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指数均大于经济发展指数。省会城市、沿江江南地区耦合协调度高于江淮之间和淮河以北地区。工业"三废"排放量、环境质量、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是影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建议通过改善这些方面进一步提升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福州市洋里污水厂出水回用为例,运用费用效益分析方法计算得出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64 a,远远小于基准投资回收期15~20 a。效益-费用比为1.44,大于1。结果表明,洋里污水厂达标出水作为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良好,并且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6.
Land degradation is a consequence stemming from both natural processes and social economic activities. On the bases of analyzing general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land degradation in China, the monetary estimating methods such as market value method and shadow engineering method were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ssess the economic loss resulting from land deterior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conomic loss in 1999 was 326.8l billion RMB Yuan, which accounted for 4.1% of GDP in the same year of China. If taking five items namely farmland conversion, soil erosion, salinization, decline in reservoir functions, and siltation in waterways and, comparing with that in 1992, the percentage of economic loss to GDP has increased by 1.5 in the only 7 years.  相似文献   
17.
野生灵长类资源的旅游开发与保护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安徽黄山旅游开发利用野生短尾猴资源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灵长类动物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关于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规划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城乡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应将生态经济观念引入社会经济发展中去,用生态学观点指导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环境容量,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同时,由于城乡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有进行城乡生态经济一体化规划,才能保证生态的良性循环。规划要考虑到:①打破行政区划,疏通物流渠道。②建设绿地中的城市,确保城市中的绿地。③有秩序分步骤发展生态经济。④为全球环境保护作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环境行为及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也逐步建立,企业将表现出三类不同的环境行为,为矫正,引导企业的环境行为,必须建立有效的经济调控手段和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20.
湖沼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开发水体生态农业以及发展轻化工业原材料的生产基地保护湖沼资源不但能调控环境,且可成为天然水生或沼生生物基因库。对江汉湖沼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既能收到巨大经济效益,又可保护湖沼生态环境和发挥其生态效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