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80篇
安全科学   38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20篇
综合类   389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李超 《装备环境工程》2020,17(11):103-107
目的通过对比试验室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获得耐盐雾腐蚀性能最佳的表面防护体系。方法选用2024铝合金的几种不同表面防护体系,进行盐雾腐蚀试验。通过宏观腐蚀形貌和涂层失光率变化来分析判定表面防护体系耐腐蚀性能,获得抗腐蚀性能优异的表面防护体系。结果综合内外部防护体系宏观腐蚀形貌和失光率情况来看,阿洛丁氧化和所配套的三套涂层系统的盐雾适应性较差。结论内部防护体系推荐采用铬酸阳极化+10P4-X底漆防护体系;外部防护体系推荐采用铬酸阳极化+10P20-X底漆+ECL面漆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62.
利用薄片穿透法确定铝合金最大蚀坑深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铝合金最大蚀坑深度与环境试验时间的对应关系,为新型合金服役前的耐蚀性评级和结构件服役过程中的剩余寿命预测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分析海洋大气环境中新型铝合金的腐蚀类型,并利用薄片穿透法研究铝合金薄片最大蚀坑深度与试验时间的对应关系。结果经过海洋大气环境暴露试验后,2A97铝合金发生了深入合金内部的严重点蚀,检测薄片试样背面电解液的出现时间,可以确定环境试验中蚀坑穿透薄片试样的时间。通过测量不同厚度薄片试样的穿透时间,可以确定最快生长局部腐蚀点的深度和时间的关系。结论中性盐雾试验环境下,达到相同的最大蚀坑深度,2A97铝合金与AA2024铝合金用时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3.
目的研究真空电弧镀方法制备的超高温金属涂层HY11在1200℃下的高温氧化行为。方法用真空电弧镀技术(AIP)在单晶镍基高温合金DD6上制备超高温金属涂层HY11,采用HB 5258循环氧化方法进行1200℃循环氧化试验,通过试验过程中试样质量变化评价涂层氧化寿命。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氧化后的试样显微形貌,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涂层材料的相结构,通过氧化速率对涂层材料抗氧化性能进行表征。结果采用单靶真空电弧镀技术制备的HY11涂层,经过1050℃真空条件下扩散2h,涂层厚度为50~60?m,扩散区厚度为10~15μm,涂层微观组织均匀致密,涂层合金界面清晰平整。DD6合金的1200℃循环氧化寿命仅仅为4 h,HY11涂层在1200℃的循环氧化寿命近300 h。沉积态涂层HY11相结构主要以Al_2O_3和Ni3Al为主。氧化后涂层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膜以Al_2O_3为主。结论 HY11涂层在1200℃的循环氧化寿命为298 h,极大地提高了DD6合金在1200℃的循环氧化寿命。  相似文献   
64.
目的研究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布的动力学规律。方法通过统计高强度铝合金材料的蚀坑深度和直径,采用双参数威布尔分布进行拟合,提出以双参数威布尔分布中的两个参数α、β作为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布的表征量,建立α、β随腐蚀时间增长的多种数学模型。结果α随腐蚀时间的增长而减小,β随腐蚀时间的增长而增大,并且分布参数均能很好地符合一阶指数函数模型。结论与实际蚀坑分布增长物理现象比较,α、β的变化趋势能够揭示出蚀坑分布随时间增长的变化过程,并且腐蚀损伤分布动力学规律能很好地符合一阶指数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65.
目的评价钨合金镀层油管的腐蚀性能。方法利用高压釜模拟高压气井和高含硫气井的腐蚀环境,进行高压高温腐蚀试验,以及标准的氢致开裂(HIC)和硫化氢应力腐蚀试验。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及其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分析或检测钨合金镀层和基管的腐蚀形貌、腐蚀产物的组成。结果油管表面的钨合金镀层平整而致密,其主要组成元素为W和Ni。高温高压腐蚀试验后,镀层仍然致密平整,腐蚀程度轻微。在60、90、120、140℃试验7天时,镀层和基材的H_2S/CO_2腐蚀速率分别为0.0179、0.0093、0.0102、0.0369 mm/a和1.030、1.272、1.183、0.991 mm/a。试验30天,在120℃时,其H_2S/CO_2腐蚀速率分别为-0.0085、0.1789 mm/a;在160℃时,其CO_2腐蚀速率分别为0.0091、0.8976 mm/a。该钨合金镀层均通过了标准的氢致开裂和硫化氢应力腐蚀试验。结论该钨合金镀层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6.
目的研究温度对常用镁合金阳极材料MIC、AZ31、AZ63电化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GB/T 17848—1999,采用四天加速试验法,在25~70℃的人造海水介质中进行阳极电化学性能评价,并观察腐蚀后阳极的宏观腐蚀形貌。采用极化曲线测试技术,研究温度对加速试验前后阳极的极化行为影响。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三种镁阳极的局部腐蚀明显加剧,溶解状态逐渐变得不均匀。随着温度的上升,三种镁阳极的实际电容量和电流效率呈小幅增加趋势,温度的影响不显著。极化曲线显示,镁阳极表现出活化溶解特征,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镁阳极的阴极过程,自腐蚀速率逐渐增加。结论在腐蚀初期,温度升高明显促进了镁合金阳极的腐蚀过程,但对镁阳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不显著,这可能与后期腐蚀产物生成以及表面状态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7.
回收法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机理和工艺基础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可  柴明  徐康富  马永亮 《环境科学》2006,27(5):846-849
以氧化镁浆液作为吸收液,对空气与SO2混合气的鼓泡吸收做了全过程的实验观察.测试分析表明,在高效而稳定的脱硫过程中,吸收液的酸化是由HSO3-所致;酸化趋势与SO2水解规律相一致,由初期高pH值下SO32-为主的缓变到低pH值下HSO3-为主的剧变;吸收液温度对脱硫率的影响不敏感;MgSO3相对高的溶解度和易氧化性及MgSO4良好的水溶性保持了MgO脱硫的高效率(>98%)和高利用率.燃煤烟气脱硫工业试验确认了MgSO4经吸收液循环可提浓至实验温度(40~50℃)下的饱和浓度而不产生有害影响,脱硫率因脱硫活性物质的富集反而提高,从而显示出回收工艺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
选择醋酸钙镁、醋酸钙2种有机钙为固氟剂,在固定床管式炉上对它们的固氟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分析了粒径、温度、钙硫比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与传统固氟剂碳酸钙的固氟效果进行比较发现: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这2种有机钙具有良好的固氟效果,高温阶段效果更加明显,温度为1 000~1 100℃时,醋酸钙镁的固氟率是碳酸钙的1.68~1.74倍,醋酸钙的固氟率为碳酸钙的1.28~1.37倍.  相似文献   
69.
This study prese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about 50 metals and ions in 33 different brands of bottled waters on the Swedish market. Ten of the brands showed calcium (Ca) concentrations ≤10 mg L−1 and magnesium (Mg) levels <3 mg L−1, implying very soft waters. Three of these waters had in addition low concentrations of sodium (Na; <7 mg L−1), potassium (K; <3 mg L−1) and bicarbonate (HCO3 ≤31 mg L−1). These brands were collected from barren districts. Nine of the brands were collected from limestone regions. They showed increased Ca-levels exceeding 50 mg L−1 with a maximum of 289 mg L−1. Corresponding Mg-levels were also raised in two brands exceeding 90 mg L−1. Two soft and carbonated waters were supplemented with Na2CO3 and NaCl, resulting i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Na (644 and 648 mg L−1) and chloride (Cl; 204 and 219 mg L−1). Such waters may make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daily intake of NaCl in high water consumers. The storage of carbonated drinking water in aluminum (Al) cans increased the Al-concentration to about 70 μg L−1. Conclusion As there was a large variation in the material as regards concentrations of macro-elements such as Ca, Mg, Na, K and Cl. Supplementation with salts, e.g., Na2CO3, K2 CO3 and NaCl, can lead to in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Na, K and Cl, as well as decreased ratios of Ca/Na and larger ratios of Na/K. Water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e.g., Ca and Mg, may make a substantial contribution to the daily intake of these elements in high water consumers. Al cans are less suited for storage of carbonated waters, as the lowered pH-values may dissolve Al. The levels of potentially toxic metals in the studied brands were generally low.  相似文献   
70.
本文比较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株中钙、镁的三种样品前处理方法:干友化法、1mol/LHCl振荡提取法(振荡法)和1mol/LHCl静止浸泡提取法(浸泡法).结果表明,振荡法和浸泡法对钙的测定结果平均分别为干灰化法的101%和92.0%,对镁的测定结果平均分别为103%和97.6%.振荡法和浸泡法与干灰化法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α=0.05),它们之间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99以上).因此,在大批量样品的常规分析中,1mol/LHCl提取法可代替干灰化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