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9篇
  免费   171篇
  国内免费   794篇
安全科学   212篇
废物处理   130篇
环保管理   232篇
综合类   1452篇
基础理论   260篇
污染及防治   383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91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31.
研究了以固定相TiO2为催化剂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试验了制备TiO2膜的适宜条件以及光照时间等各种因素对COD的去除率和UV335脱色率的影响。研究表明,COD为418mg/L的垃圾渗滤液经400W高压汞灯光照30min,COD的去除率和UV335脱色率分别为44.3%和75.0%。光照时间60min时,COD的去除率和UV335脱色率可提高至54%和90%。光照30min后与活性炭柱联用,COD的去除率和UV335脱色率分别提高到68.3%和84.6%。  相似文献   
32.
包埋法固定化细胞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固定化细胞技术(主要为包埋技术),由于方法简单、条件温和、较高的稳定性及细胞容量,在废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对固定化细胞技术在污水深度处理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3.
膜生物反应器去除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荆(LA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荆的去除率高于90%.同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荆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条件为:气体流量为0.3m3/h、活性污泥浓度为6948mg/L.初步探讨了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且生物降解对其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34.
城市污水高效低耗生物脱氮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活性污泥与生物膜法相结合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NH4^ -N。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为7.5h、回流比为1.5、无外加碳源时,COD的去除率大于90%,NH4^ -N的去除率大于99%;平均出水COD小于40mg/L,NH4^ -N小于1mg/L,TN的去除率60%左右;反硝化过程的适宜C/N为4~5。  相似文献   
35.
粉末活性炭-超滤膜处理黄浦江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秉直  曹达文  范瑾初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1):731-733,737
采用粉末活性炭与超滤膜联用技术处理黄浦江原水。试验表明.投加粉末活性炭不会造成膜过滤阻力的增加。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越多,膜过滤阻力也越小。粉末活性炭与膜联用能有效地提高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36.
采用SAF-化学絮凝-微滤分离膜组合工艺对高浓度生活污水进行处理.SAF处理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良好,CODCr,BOD5,SS和NH4 -N的去除率分别为92%,93%,90%和98%.SAF生物处理系统的出水再经化学絮凝和微滤分离膜深度处理后,CODCr,BOD5,NH4 -N,PO43--P的浓度分别低于40 mg/L,10mg/L,4mg/L,0.3mg/L;浊度小于0.5NTU,色度小于10度.试验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污水水质优良,可满足生活杂用和市政杂用.  相似文献   
37.
不对称氧化铝膜管的微滤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熔模离心法制备的不对称氧化铝微滤膜管的孔径沿径向呈样度分布,控制层孔径均匀。最可几孔径为0.05μm,最大孔径为0.1μm的管能滤原液中全部的细菌,获得完全无菌的水,但过滤速率太慢,最可几孔径为0.1μm,最大孔径为0.2μm、最大孔径0.3μm。  相似文献   
38.
文章主要研究膜分离-光催化组合工艺中膜污染的控制措施。研究表明,该体系中,膜可逆阻力是造成膜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减小抽吸压力,提高曝气强度,间歇抽吸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小膜可逆污染。实验表明:最佳抽吸压力为0.02MPa,经济曝气量为0.4 m3/h,采取抽吸13min、停抽2min的运行模式。膜不可逆污染可通过化学清洗加以去除。  相似文献   
39.
Both bottle-point and column-feeding experiments involving different solutes and sorb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and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salicylic acid and 5-sulfosalicylic acid. Their adsorption isotherms onto such hypercrosslinked polymeric adsorbents as NDA-100 and NDA-99 could be well described by the Freundlich equations whose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 extrathermic and favorable adsorption processes. The adsorption towards NDA-100 mainly depended on the π-π interaction, while that towards NDA-99 was extremely influenced by the static-electric interaction. Additionally, the adsorptive capacity of salicylic acid on NDA-99 decreased while it increased on NDA-100 with the presence of 5-sulfosalicylic acid in the adsorptive environment as the competitive component. Comparatively,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5-sulfosalicylic acid decreased on both resins with salicylic acid as the competitive component. In fact, the differenc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dsorbent and adsorbate resulted in the straight antagonism on the effective adsorption sites on the adsorbent. In conclusion, the adsorption selectivity of salicylic acid onto NDA-100 wa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onto NDA-99 with the existence of 5-sulfosalicylic acid in the adsorptive environment. A satisfactory separation and recovery of tested solutes in aqueous phase could be foreseeably achieved by the sequencing adsorption technique involving NDA-100 as well as NDA-99. Translated from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Control, 2005, 27(8): 570–574 [译自: 环境污染与防治]  相似文献   
40.
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处理地表水时,弱电压不但会刺激电活性菌的呼吸作用,而且会引起氧化胁迫导致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EPS)过量分泌.为确认在地表水处理中弱电压对膜污染和净水效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外加1.0 V直流电压(记为"BES系统")和无外加电压(记为"CK系统")的两组平行对照生物活性炭-超滤系统.经过50 d的运行,BES系统(36.1 kPa)相比CK系统(19.1 kPa)跨膜压差(Trans Membrane Pressure,TMP)增加更为显著,膜污染更严重.电路电流、电极电势和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曲线显示,随着装置运行,两系统生物膜逐渐稳定,并且产生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EPS导致阳极电容增加.相比之下,BES系统产生了更多EPS,具有更高的阳极电容.水质指标显示,BES系统中比紫外吸光度(Specific Ultraviolet Absorbance,SUVA)、NH4+-N和PO43--P的去除增强但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去除减弱;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Matrix,EEM)和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分析结果表明,BES系统膜池中产生了更多的生物聚合物,但腐殖质类有机物明显减少.活性炭表面EPS含量和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的测试结果证实,弱电压刺激了生物膜的生长,同时增加了氧化还原活性EPS的含量.对膜表面累积多糖、蛋白质含量的测试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多糖类大分子生物聚合物在膜表面的累积是导致严重膜污染的直接原因.研究可为生物电化学系统在微污染水处理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