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69篇
  免费   1784篇
  国内免费   3515篇
安全科学   1577篇
废物处理   373篇
环保管理   4764篇
综合类   11870篇
基础理论   2004篇
环境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1101篇
评价与监测   1729篇
社会与环境   1078篇
灾害及防治   122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662篇
  2019年   609篇
  2018年   533篇
  2017年   820篇
  2016年   854篇
  2015年   971篇
  2014年   918篇
  2013年   1335篇
  2012年   1288篇
  2011年   1361篇
  2010年   1103篇
  2009年   1046篇
  2008年   843篇
  2007年   1183篇
  2006年   1220篇
  2005年   1008篇
  2004年   895篇
  2003年   936篇
  2002年   868篇
  2001年   788篇
  2000年   809篇
  1999年   589篇
  1998年   440篇
  1997年   373篇
  1996年   433篇
  1995年   270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48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5篇
  1977年   13篇
  1972年   13篇
  1971年   2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51.
Environmental benchmarks are widely used in Canadian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as a standard against which to monitor air or water quality in response to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environment. Recent work in Canada has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benchmarks as a complement to environmental benchmarks. However,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benchmarks may be challeng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ogy between ecological benchmarks and the more commonly used environmental benchmarks, as an attempt to increase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ecological benchmarks in resource management,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Ecological benchmark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indicators, will be challenging to identify and use. However, through the use of the principles of adaptive management, effective ecological indicators and benchmarks can be established. Although it is essential that ecological benchmarks are site-specific, the analogy and general principles outlined here are applicable to assessment and monitoring in any part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152.
The planning system is significant because of its capacity to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health,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therein. Development planning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because of the long-term impact of the decisions. This paper was developed in response to increasing recognition amongst HIA practitioners in Scotland of the importance of planning for health. It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nning system in Scotland, specifically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element of it, and population health and considers how the health impact assessment (HIA) approach can facilitate and support joint working with planners. In particular, consideration is given to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the introduction of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SEA) on the linkages between health, HIA 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153.
南水北调东平湖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了季节性肯达尔法水质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1984~2000年东平湖水质的变化情况,目前东平湖水质一般为Ⅴ类、Ⅵ类,个别年份为超Ⅴ类,氨氮平均值历年变化不大,一般均符合Ⅰ Ⅲ类水质,挥发酚和砷含量甚小,各年均符合Ⅰ类水。  相似文献   
154.
焦作市区大气污染状况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九五”期间焦作市区的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对市区大气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5.
平顶山市湛河水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九五”期间平顶山市湛河水质例行监测结果为依据,分析了湛河水污染现状、特征及原因,并提出综合性湛河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6.
对石河子市空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对影响石河子市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石河子市空气污染属煤烟沙尘型,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7.
空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细颗粒物(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物,其表面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可通过呼吸沉积在肺泡,甚至可通过肺换气到达其他器官.由于细颗粒物的重要性,美国EPA已经于1997年颁布了细颗粒物的空气质量标准,年均值为0.015mg/m3,日均值为0.065mg/m3,然而我国至今仍未制定细颗粒物空气质量标准.颗粒物上吸附的化学组分主要可分成自然来源及燃煤或燃油等人为污染来源两大类,特别是来自工业性和居住区燃煤及汽车燃油尾气.空气细颗粒物污染表现为形态各异、成分复杂等特征.细颗粒物有明显的毒性作用,可引起机体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较为广泛的损害.细颗粒物与心肺疾病密切相关,如增加入院率、急诊次数、呼吸疾病及症状增加、肺功能下降,甚至于过早死亡.简要概述了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及其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8.
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文章在对国内重点城市污染源在线监测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分析总结了国内污染源在线监测的经验和教训 ,提出了推进污染源在线监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9.
详细介绍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自动发布系统”的开发背景和开发过程 ,并对系统整体的架构和所用到的技术作了针对性的说明 ,阐明了作者对此类系统的前景和发展方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0.
对铜的 3条谱线 (2 49.2 nm、2 61 .4nm,3 2 4.8nm ) ,铅的 2条谱线 (2 83 .3 nm、2 1 7.0 1 nm )以及锌的 2条谱线(3 0 7.6nm、2 1 3 .9nm ) ,共 7条谱线的灵敏度、检测限、线性范围进行了归纳性总结 ,并对多种共存元素可能存在的干扰情况进行了研究 ,认为利用元素不同分析谱线的分析灵敏度差异 ,根据被测元素在样品消解液中含量 ,选择合适的谱线进行分析 ,既降低工作强度 ,又能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