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4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92篇
综合类   186篇
基础理论   29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441.
3S技术在衔接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本任务是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其与国土资源部“加强国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整体控制作用”这一主要职能有着共同目标内涵,因此,理顺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土地利用管理的关系,将二者有机衔接已成为促进国土合理规划与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研究以3S技术应用流程为主线,从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土地利用管理衔接的需求、定位与内容出发,分别从数据获取与集成管理、空间评价、区划界线划分与协调以及辅助决策和智能应用等方面探讨数据库、模型库、空间分析以及空间多准则决策和元胞自动机等3S技术在二者衔接过程中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特别是对应用3S技术实现主体功能区宏观引导作用,发挥土地利用调控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促进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42.
应急决策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围绕基于模板的规划、组织决策协调与基于Agent系统的协调机制以及马尔可夫决策规划等应急决策的关键理论与方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提出以决策理论规划为应急决策研究的主要建模和分析框架;采用逻辑程序与规划相结合的思想,研究基于应急预案模板的应急决策规划方法;基于应急处置任务的时间、资源约束关系,研究应急处置任务的多Agent马尔可夫决策建模及求解方法。基于决策理论规划的应急决策理论可以很好地用于应急决策的多阶段动态过程建模,而且能够利用预案模板降低模型求解的难度。上述研究完善和丰富了应急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为科学的应急决策实践以及应急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43.
安全仪表系统的开发与要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安全仪表系统的发展过程;对其主要组成、特点以及其各自要求进行研讨;给出安全仪表系统开发的简化流程;探讨安全仪表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和仪表选择方法;对安全仪表系统整体生命周期中的计划编制、设计、实施、运行、维护和确认等各阶段活动的关键要求进行了讨论和研究。该研究对安全仪表系统的深入理解有指导作用,并为安全仪表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运行和维护等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4.
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主体,涉及多个地方政府以及若干涉海部门,政府间横向关系复杂,鉴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各主体只有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实现治理目标.由于彼此间存在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协调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合作的成败.因此,良好的协调机制至关重要.本文在海洋区域管理的基础上提出海洋环境区域管理.首先对海洋环境区域管理政府横向协调机制的概念予以界定,并对内涵进行说明.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管理的政府问横向关系进行定性分析.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的关系体现为合作与自然无关联状态并存,涉海部门间处于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从以上分析中得出结论,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横向政府间存在不协调问题.构建我国海洋环境区域管理的政府横向协调机制应制定约束各政府主体的契约,健全跨行政区以及行政区内跨部门的组织机构,并从信息沟通、协商和利益分享与补偿三个方面完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45.
天津市节能减排绩效及经济效益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节能绩效-减排绩效关系图,以及节能绩效、减排绩效与经济效益协调关系三角图,研究了2006-2008年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关系及其经济协调性状态和趋势.结果如下:①2006-2008年,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整体上较差,河西区、西青区、津南区、北辰区、宝坻区、静海县和蓟县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变差趋势,东丽区和滨海新区(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节能减排绩效很差且无明显变好趋势;其他6个区县的节能减排绩效呈现变好趋势.②2008年,北辰区、武清区、静海县3个区县的经济协调性很强,河西区、河北区、汉沽区、蓟县处于强不经济协调性状态,滨海新区处于弱不协调性状态;2006年,大部分区县(包括滨海新区)处于弱不经济协调性状态,且按强协调趋势发展,其协调性增强主要来自经济效益驱动.③天津市17个区县及滨海新区的节能减排绩效及经济协调性评估权重选择较为合理,能准确地反映节能减排现状.  相似文献   
446.
产业结构与CO_2排放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产业结构与CO_2排放量的耦合关系。本文基于2012年中国1 km高空间分辨率网格CO_2排放数据(CHRED),运用耦合度模型,分析了中国288个城市产业结构与CO_2排放量的耦合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产业结构和CO_2排放量之间正处于中度耦合一致性阶段,以资源型为主的城市产业结构和CO_2排放量处于极度耦合一致性阶段;工业型城市耦合度和一致性均高于服务业型城市;其他类型城市则分布比较分散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而在其他类型的城市中,工业占比相对较高的城市耦合度和一致性往往高于农业和服务业占比较高的城市。根据产业结构和CO_2排放量的耦合度和一致性关系,将现有的城市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产业结构与CO_2排放耦合一致性相关关系极强的城市,产业结构与CO_2排放耦合一致性相关关系较高的城市、产业结构和CO_2排放耦合一致性相关关系一般的城市以及产业结构和CO_2排放耦合一致性相关关系较弱的城市。通过对4种类型城市进行特征分析,4种类型城市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聚集效应,而且第二产业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447.
三峡库区作为长江经济带上特殊的地理单元,其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发展是否匹配,直接影响着库区的长治久安。选取库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测度体系,采用相关性模型对之进行检测,并通过静态协调度模型对15 a间两者的协调度定量分析。测度结果表明:(1)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镇化进程紧密相关;(2)在时间上,库区社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测度体系协调度呈协调到失调的发展态势;(3)在空间上,库区不同区县差异明显,需结合具体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推进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48.
村庄整治规划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问题,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村庄整治规划内涵丰富,包含了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与思想,是多个规划的综合体。通过村庄整治规划案例的总结,阐述了村庄整治规划的涵义、目标与原则,并从整合多个规划的角度重点分析了村庄发展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之间的关系,找到彼此之间的结合点,为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49.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协同演化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中国一项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全面把握其城镇化发展规律对于统筹谋划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0~2013年长江经济带城镇常住人口、城镇建成区面积、二三产业增加值作为城镇化扩张指标,通过构建耦合协调模型,对其上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时空演化格局进行系统研究。研究表明:在时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城镇化耦合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地区间耦合协调性差异特征依然存在,其上游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波动最剧烈。长江经济带各地区"人口-空间"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普遍滞后于"空间-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空间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过程,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产业城镇化的协调性有待优化。在空间维度上,长江经济带各地区的"人口-产业"城镇化、"人口-空间"城镇化和"空间-产业"城镇化耦合协调性存在空间分异现象,总体呈东高西低态势。  相似文献   
450.
The European regulation on chemicals, REACH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uthorisation and Restriction of Chemicals), came into force on 1 June 2007. With pre-registration complete in 2008, data for these substances may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expected chemical spac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 using various in silico computation tools, we evaluate 48 782 neutral organic compounds from the list to identify hazardous and safe compounds. Two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schemes (modified Verhaar and ECOSAR) identified between 17% and 25% of the compounds as expressing only baseline toxicity (narcosis). A smaller portion could be identified as reactive (19%) or specifically acting (2.7%), while the majority were non-assigned (61%). Overall environmental persistence, bioaccumulation and long-range transport potential were evaluated using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and a multimedia fugacity-based model. A surprisingly high proportion of compounds (20%), mainly aromatic and halogenated, had a very high estimated persistence (>195 d). The proportion of compounds with a very high estimated bioconcentration or bioaccumulation factor (>5000) was substantially less (6.9%). Finally, a list was compiled of those compounds within the applicability domain of the models used, meeting both persistence and bioaccumulation criteria, and with a long-range transport potential comparable to PCB. This list of 68 potential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 contained many well-known compounds (all halogenated), but notably also five fluorinated compounds that were not included in the EINECS inventory.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e usability of in silico tools for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environmentally hazardous chemic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