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2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68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超声波/零价铁体系降解五氯酚的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声波/零价铁体系中,以五氯酚为目标污染物,分别对各种形态铁离子浓度和羟基自由基表观生成率进行了定量测定,探讨了超声波与零价铁的协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超声波/零价铁体系降解五氯酚过程中,同时存在超声波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作用和零价铁的还原作用,其中超声波的羟基自由基氧化作用占主导,零价铁大大地促进了该体系羟基自由基的生成.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中间产物,并结合相关研究推测,超声波/零价铁降解五氯酚主要是通过羟基自由基的氧化脱氯、五氯酚氧自由基的自身耦合,以及零价铁的还原脱氯3种降解途径完成的.  相似文献   
42.
A bacterial consortium was developed by continuous enrichment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isolated from sediment core of pulp and paper mill e uent in mineral salts medium (MSM) supplemented with pentachlorophenol (PCP) as sole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 in the chemostat. The consortia contained three bacterial strains. They were identified as Escherichia col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Acinetobacter sp. by 16S rR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Acinetobacter sp. readily degraded PCP through the formation of tetrachloro-phydroquinone (TecH), 2-chloro-1,4-benzenediol and products of ortho ring cleavage detected by 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er (GC-MS). Out of the three acclimated PCP degrading bacterial strains only one strain, Acinetobacter sp. showed the presence of integron gene cassette as a marker of its stability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The strain possessed a 4.17 kb amplicon with 22 ORF’s. The plasmid isolated from the Acinetobacter sp. was subjected to shotgun cloning through restriction digestion by BamHI, HindIII and SalI, ligated to pUC19 vector and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XLBlue1 , and finally selected on MSM containing PCP as sole source of carbon and energy with ampicillin as antibiotic marker. DNA sequence analysis of recombinant clones indicated homology with integron gene cassette and multiple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相似文献   
43.
刘静  周小红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11,32(2):483-487
以废水处理生物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表征生物膜细胞活性的磷脂测定方法.研究中采用冷冻切片技术,以150μm为一层,考察生物膜不同深度的磷脂浓度.结果表明,当五氯酚浓度为零时,生物膜磷脂含量随深度方向呈近似的正态分布,磷脂含量的绝对值在(1246.2±217.4)~(527.2±95.3)μg/L之间(n=4),峰值出现在...  相似文献   
44.
五氯酚对稀有鮈鲫卵黄蛋白原及p53的诱导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中国特有鱼种稀有鮈鲫为实验动物,研究五氯酚(PCP)对其肝脏卵黄蛋白原(VTG)、VTG基因及抑癌基因p53的诱导效应,评价PCP的内分泌干扰作用,并从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上筛选PCP检测的敏感生物标志物.1.5、15、40、80、120、150、160μg.L-1PCP暴露稀有鮈鲫,同时设置空白、溶剂对照和17α-雌二醇(EE2)阳性对照,运用SDS-PAGE,ELISA法检测经PCP暴露后稀有鮈鲫肝脏VTG蛋白的表达差异;克隆稀有鮈鲫新的VTG和p53基因序列片段,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PCP暴露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40、80、120、160μg.L-1PCP均能诱导雌雄稀有鮈鲫肝脏VTG蛋白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关系;1.5、15、150μg.L-1PCP暴露后,雄性稀有鮈鲫肝脏VTG和p53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具有显著的浓度-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证明PCP具有雌激素效应,稀有鮈鲫肝脏的VTG蛋白、VTG及p53基因可作为PCP检测的敏感分子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45.
五氯酚对稀有鮈鲫胚胎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五氯酚(PCP)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胚胎的致畸和毒性效应.以7.5,30,60,120,250μg/L5个浓度的PCP对0hpf(hpf,受精卵孵出时间)的稀有鮈鲫胚胎进行暴露染毒,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二甲基亚砜溶剂对照组和雌二醇(EE2,2.5ng/L)阳性对照组.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整个胚胎的发育过程,统计胚胎的孵化率、96hpf相对存活率和各时期的畸形率,并利用半定量RT-PCR检测胚胎中CYP1A基因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PCP暴露能延迟稀有鮈鲫胚胎发育,并造成胚胎卵凝结、心包囊肿、脊柱弯曲等多种畸形甚至死亡.随着PCP暴露浓度的升高,稀有鮈鲫胚胎的孵化率和96hpf相对存活率降低,各时期的畸形率增加,并呈现一定的浓度效应.稀有鮈鲫胚胎CYP1A基因和p53基因mRNA表达被显著诱导,并随PC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CP对稀有鮈鲫胚胎发育表现为显著的毒性效应.稀有鮈鲫胚胎孵化率、96hpf相对存活率、各时期畸形率及CYP1A基因和p53基因的诱导表达可以作为评价PCP毒性作用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6.
氯酚类化合物(C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这类化合物具有环境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生物毒性,因而其在水环境中的生态毒理效应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水体中存在最普遍的酚类化合物主要有2,4-二氯酚(2,4-DCP),2,4,6-三氯酚(2,4,6-TCP)和五氯酚(PCP)。本文对近几年来这3种典型氯酚类化合物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它们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氧化损伤、发育毒性、内分泌干扰、遗传毒性、致癌性、免疫毒性、细胞毒性以及复合毒性的效应和机制,同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47.
阴极扩展电催化还原法对五氯苯酚的脱氯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负载Pd催化剂的活性碳纤维作为扩展阴极,对吸附在活性碳纤维上的五氯苯酚进行了电催化还原脱氯研究.考察了电解质浓度、催化剂含量、电流密度等主要因素对还原脱氯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质浓度0.25 mol·L-1,温度40℃,电流密度25 mA·cm-2,催化剂Pd的含量5%,反应4 h,五氯苯酚的降解率可达到94.3%.通过中间产物的分析对电催化还原脱氯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
自然界广泛存在的铁氧化物与多羧基有机酸在光照条件下能够由内源自身生成活性物过氧化氢,构成异相类Fenton体系降解污染物.在实验室构建了由磁赤铁矿和多羧基有机酸组成的光化学体系,研究了五氯酚在此体系中的降解和脱氯.结果表明,五氯酚在此异相光化学体系中的降解效率受波长范围、有机酸种类和氧气的显著影响.在UV-A波长范围,五氯酚具有较高的光降解效率.草酸能够显著促进五氯酚在磁赤铁矿中的异相光降解,但柠檬酸不具有此作用.氧气是体系中生成各种含氧活性物的必要条件.五氯酚在此体系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最佳实验条件下,五氯酚1 h的降解率可达80%以上,脱氯率可达35%以上.对体系主要活性物过氧化氧的定量研究较好的解释了体系在各种条件下的活性差异.  相似文献   
49.
中国天然水体中五氯酚的浓度水平、管理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氯酚(PCP)属内分泌污染物,也是可对生物产生复合毒性的有机污染物。五氯酚及其钠盐曾被用作杀螺剂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疫区大范围长时间使用。为了解PCP在中国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在阐述中国PCP的生产使用状况基础上,重点论述中国水环境介质中PCP的污染分布及影响因素。中国多地河流水环境中均存在PCP,其中沿长江流域的长江、洞庭湖、鄱阳湖PCP残留量较高,虽均在限值范围内,但PCP污染范围有从主要江河、湖泊等向沿海海域蔓延的趋势。PCP使用历史、用药区域类型、区域PCP消耗量等均会影响PCP的残留量,血吸虫病疫区PCP残留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在PCP及其钠盐显著减少使用后(2003年以后),施药历史仍然影响着水体介质中PCP的残留情况,PCP虽已停用,但其对环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还在持续。与国外研究相比,我国水环境介质中的PCP污染偏高且有上升趋势,这可能与部分区域近年来重现血吸虫病后施药控制有关。未来一段时期内有关PCP及其环境副产物在环境介质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人群暴露评估、污染介质修复技术以及其替代品的研制都将是研究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0.
五氯酚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循环吸附 解吸实验法 ,研究了西湖、滇池、太湖、甬江和钱塘江表层沉积物对五氯酚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五氯酚在 5种沉积物上均表现出解吸比吸附滞后的现象 .解吸迟滞系数表明 ,甬江沉积物的迟滞现象最明显 ,各沉积物的迟滞系数大小与沉积物中脂蜡占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比成正相关 .研究认为 ,解吸迟滞行为主要是由沉积物中脂蜡组分对五氯酚的不可逆吸附造成的 .解吸迟滞现象的存在 ,减小了五氯酚在水中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