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41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23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71.
贾瑞来  刘吉宝  魏源送  才兴 《环境科学》2015,36(10):3801-3808
前期研究发现,由于残留过氧化氢的影响,经过微波-过氧化氢-碱MW-H2O2-OH(p H=10)预处理的污泥进行水解酸化时存在产酸滞后期.因此,本研究通过批量试验,考察了残留过氧化氢对MW-H2O2-OH(p H=10和p H=11,MHO10和MHO11)预处理后污泥水解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氧化氢酶比二氧化锰具有更高效率的过氧化氢分解能力,能够在10 min内完全降解过氧化氢.水解酸化的8 d时间内,四组试验的SCOD(溶解性COD)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优化水解时间均为0.5 d;MHO10组、MHO10+过氧化氢酶组(MHO10C)和MHO11+过氧化氢酶组(MHO11C)的优化水解酸化时间均为3 d,MHO11组的优化水解酸化时间为4 d.残留过氧化氢对MHO10预处理后污泥的水解酸化有抑制作用,存在产酸滞后期.与MHO10预处理相比,MHO11预处理释放的SCOD提高了19.29%,释放了更多的有机物,进而显著提高了总VFA产量,5 d时总VFA产量显著提高了84.80%,且MHO11组可以轻微缩短产酸滞后期.投加100mg·L-1过氧化氢酶,明显缩短解除了MHO10组和MHO11组0.5 d的产酸滞后期,并提高了总VFA产量,3 d时,MHO10C组、MHO11C组的总VFA浓度分别比MHO10组提高了23.61%、50.12%.MHO10组、MHO10C组和MHO11C组VFA的主要组分均为乙酸、异戊酸、正丁酸,而MHO11组VFA的主要组分为乙酸、丙酸、异戊酸,在各组的优化水解酸化时间,3种主要的VFA组分之和均占总VFA的75%以上,其中乙酸所占比例均在41%以上.  相似文献   
472.
BTEX(苯系物)作为空气中的一种痕量组分,主要包括苯、甲苯、乙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邻二甲苯,这些物质可影响人体健康和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和探讨了环境空气中BTEX常用的采样、前处理和检测方法,并列举了各方法的国内外应用实例.BTEX采样方法主要包括以下2种:①吸附管采样法,其采样器体积小、便于携带,但易造成穿透现象,样品易损失.②空气采样法,其操作简单、重复使用率高,但清洗复杂、价格较高.BTEX前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3种:①固相微萃取法,其可减少样品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自动化程度较高,但难以实现样品的多次分析.②溶剂解析法,因其对环境影响较大,所以应用较少.③热脱附法,其常采用二级热脱附实现样品富集和浓缩,操作过程简单,设备体积相对较大,其升温和降温系统是影响前处理速度和效果的关键.BTEX检测方法主要包括:①质子转移反应质谱法,其灵敏度高,但因其价格昂贵应用较少.②气相色谱-光离子化检测法,其设备体积小巧常用于外场监测中.③差分吸收光谱法、直接空气进样质谱法、低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火焰离子检测法/质谱检测法等.研究显示,空气中BTEX的分析方法应根据实际应用条件来确定,在保证分析仪器灵敏度和精确度的基础上,开发外场检测的便携式自动在线分析仪器,提高仪器便携性、自动化、智能化,更好地满足各项标准和部门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473.
超声波对污泥蚯蚓堆肥有机质和重金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超声波破解技术、好氧堆肥技术及蚯蚓处理技术,对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进行处理,探讨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蚯蚓堆肥有机质降解和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预处理技术对污泥腐殖化程度表现出协同效应,最优TOC反应动力学常数为0.0084d-1,是对照组的2.1倍;胡敏酸和HA/FA平均增长率分别为97.4%和191.5%,是对照组的1.26倍和1.37倍;可轻度减少污泥堆体重金属含量,同时对蚯蚓处理阶段重金属富集存在缓减效应,但对各阶段重金属形态影响不显著;蚯蚓处理可明显降低重金属生物有效性,至处理结束Zn、Cu、Pb、Ni、Cd、Cr、Hg、As非稳定态平均占比较好氧堆肥结束时下降28.3%、29.5%、29.1%、35.2%、3.3%、25.3%、36.4%、21.9%.  相似文献   
474.
土壤中重金属测定前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土壤样品的前处理分别采用全自动样品消解仪及微波消解仪进行消解.按照国标法测定土壤样品中的铅、镉、铜、锌、镍、锰.根据消解情况及测定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对消解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全自动样品消解仪消解土壤样品,操作简单、方便,最大程度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并且消解效果良好,避免了土壤样品赶酸过程导致蒸干,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信.微波消解法消耗的试剂量较少,样品受污染的风险小,引入的试剂误差小.  相似文献   
475.
基于城市污水资源化的微藻筛选与污水预处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城市污水培养微藻,可在实现污水无害化处理的同时,培养微藻回收生物质能源.污水为微藻的培养提供氮、磷等营养组分和所需水源.由于城市污水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成分复杂,且不同藻种对污水的适应性与耐受性不同,因此,需要筛选出适宜于城市污水培养和高效产脂的藻种,并研究城市污水预处理方式,以使预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更适于微藻的生长与产脂.本文根据课题组前期获得的藻种在城市污水中的生长与产脂情况以及对污水的净化能力筛选出适宜于城市污水培养的藻种.其中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原始株与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离子诱变藻株生物质与油脂产量较高,经污水培养后油脂产量分别可达0.43 g·L~(-1)、0.33 g·L~(-1),且含有较多的C16~C18脂肪酸,适宜于生物柴油的制备,同时可使培养后污水中COD、NH_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6.4%、100%、94.3%、93.4%和81.8%、100%、94.9%、94.2%.对可规模化扩大的污水预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发现不同藻种所最适的污水预处理方式不同.对于耐污性能较强的斜生栅藻原始株,除去粗大悬浮物后的城市污水即可用于其培养.对于蛋白核小球藻诱变株,城市污水经沉淀、过滤联合预处理后适宜于其培养.  相似文献   
476.
吹脱法预处理焦化废水中氨氮的条件试验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焦化废水中氨氮对后续生物处理严重冲击的问题,利用实际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在试验规模的反应器中研究了废水温度、气液比、吹脱时间和pH值等参数对氨氮吹脱去除率的影响。利用所建立的优化操作条件在70m3/h规模的实际焦化废水处理工程实践中,对氨氮的处理效率稳定在68%~85%。对后续生物处理过程基本不构成影响。  相似文献   
477.
水样不同处理方式对总磷监测值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水样不同处理方式对三峡水库长江干流江段总磷监测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颗粒物浓度(SS)是澄清样和浑样、清样和浑样、清样和澄清样总磷之间差别的主要影响因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得出了水样不同处理方式下总磷间的经验关系式,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依据SS和所得经验关系,可计算磷在水-固两相之间的分配,及磷在粗颗粒物和细颗粒物中的赋存比例.河床上覆水体中溶解态磷、颗粒态磷及赋存于粗颗粒物上的磷所占比例皆随悬浮颗粒物浓度发生显著变化.SS大于500mg·L-1时,90%以上的磷赋存于悬浮颗粒物上,澄清样磷仅代表了整体总磷浓度的50%以下.  相似文献   
478.
作为水质全分析中的一项毒性含量指标,水中氰化物的测定是衡量水体中生物生存、人类饮用用水、工业生产用水安全的重要参数。但其含量监测方法水样预处理步骤繁琐、费时。论文提出用抽气预处理法测定氰化物.并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抽气法预处理法操作简便、省时、能耗小;通过在抽气过程中将整个装置处于常温负压条件下,基本解决了HCN外选、瓶爆裂等问题。论文除了对抽气法预处理一些探作条件进行了摸索并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外还着重探讨了抽气法对复杂水体,如地表水、工厂处理后废水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79.
两段生化法在处理焦化和煤气混合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梁广平 《环境工程》1999,17(3):25-27
针对目前焦化污水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焦化污水的特点,提出了强化预处理过程,增加后处理设施,采用两段曝气并延长曝气时间的设计方法,使处理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480.
利用温度,压力变化进行样品前处理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亚临界水萃取,全蒸发技术和加速溶剂萃取这3种与温度压力有关的样品前处理的原理,及应用实例;通过与经典的索氏萃取法和超声以法的比较,表明这3种方法符合目前处理无溶剂化的潮流,具有萃取效率高,应用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