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2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23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48篇 |
综合类 | 311篇 |
基础理论 | 41篇 |
污染及防治 | 157篇 |
评价与监测 | 23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22篇 |
2016年 | 34篇 |
2015年 | 46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7篇 |
2011年 | 51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29篇 |
2005年 | 26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为对象,探讨其在165℃下经50 min水热预处理的碳、氮、磷、硫转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热预处理可有效水解污泥中有机组分,VSS水解率达43.35%.碳、氮、磷、硫在水热预处理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转化规律,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水解率分别为54.36%和65.12%,溶解态有机物的主要组分为溶解态蛋白质(52.18%);不溶态有机氮的水解率54.23%,氨氮占溶解态凯氏氮的22.13%,水解液中的氮主要以有机氮形式存在;总磷水解率为30.52%,磷酸盐占溶解态总磷的79.84%,说明在水热预处理过程中聚磷酸盐在聚磷菌细胞破碎后极易被水解为磷酸盐;总硫水解率为50.03%,硫化物占溶解态总硫的0.50%,而有机硫很难水解为硫化物.通过水热预处理后物质转化及组分分析,旨在为高含固污泥有效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02.
503.
碱处理对秸秆厌氧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为减少秸秆碱处理的碱用量,提高秸秆的产气量,从产气量、XRD和FTIR等角度对碱预处理与后处理进行了初步比较,并对碱处理前后秸秆浸提液的理化性质以及秸秆的物质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经5%NaOH处理48 h后,细胞中的有机物大量溶出,COD、TN、NO 3--N和NH 4+-N分别从2 311.11、175.40、5.02和117.82 mg/L增至10 488.89、417.84、248.64和141.44 mg/L,表明碱处理不仅破坏木质纤维结构,还破坏核酸、氨基酸等含氮物的结构,将其中的氮以NO 3--N和NH 4+-N的形式释放出来;碱处理破坏了秸秆木质素结构,木质素含量降低,但纤维素的相对结晶度增加,从0.592 3增加到0.662 2.厌氧消化的结果显示,秸秆预处理与后处理的产气能力相当,单位TS产气量分别为382.32 mL/g和375.84 mL/g,较对照分别提高了28.13%和25.96%,但后处理的碱用量仅为预处理的50%;厌氧发酵后对照中的木质素含量增加,而预处理和后处理均降低,后处理对木质素的破坏效果更好;厌氧微生物可破坏纤维素的结晶区,后处理对纤维素结晶区和无定形区的破坏均强于预处理. 相似文献
504.
为了探索超声和低温热水解预处理技术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单独超声、单独热水解和二者联合的实验研究.以温度和超声能量为控制参数,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技术对污泥破解度DD(Disintegration degree of SCOD)和有机质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联合预处理技术对DD和有机质浓度的增加效果比超声和热水解单独作用之和分别高4.04%、36.62mg/L. DD和实际输入能量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0.977),即在本研究条件下,输入能量越高,污泥破解效果越好.超声和热水解联合预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产甲烷量较原泥增加了30.2%~55.4%.DD和厌氧消化性能之间存在二次非线性关系(R2=0.821),且厌氧消化性能最高达到877.76LCH4/kg VSS去除,该峰值出现在超声能量12000kJ/kg TS和热水解温度80℃联合作用条件下. 相似文献
505.
针对印染废水回用时水中有机物浓度、盐度和色度高等问题,以苏南某污水处理厂中试试验基地(70%以上为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对混凝沉淀-超滤(以下称组合工艺1)、BAC(生物活性炭滤池)-超滤(组合工艺2)和混凝沉淀-BAC-超滤(组合工艺3)3种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系统考察其作为反渗透预处理技术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组合工艺3对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中CODCr、TCU(真色)及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3.0%、49.2%和99.5%,UV254下降了50.0%,均高于其他2个组合工艺. 对超滤膜表面污染阻力分布的测定可知,组合工艺3中不可逆污染造成膜污染的程度最轻. 此外,3种组合工艺的出水通过反渗透装置后的平均脱盐率分别为98.0%、97.5%和98.2%. 可见,针对该研究中涉及的二级生化出水,组合工艺3预处理工艺是反渗透预处理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506.
大豆蛋白废水是一种较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为降低后续生物处理单元的负荷,本研究选取多种混凝剂,如硫酸铝、氯化铁、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PFS)、四氯化钛和造纸污泥絮凝剂(PSF)等,采用混凝工艺对其进行了预处理,并对处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同时应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聚丙烯酰胺(PAM)和浒苔等做助凝剂分析了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PAC为混凝剂,PAM为助凝剂,投加量分别为0.3g/L和10mg/L时,既能取得较好的混凝预处理效果,也较符合实际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507.
考察了游离亚硝酸(FNA)预处理对污泥解体和剩余污泥发酵同步反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FNA浓度(0,0.68,1.35和2.03mgN/L)处理剩余污泥预处理过程中,SCOD的产量和产生速率均随着FN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SCOD的产生速率依次为0.66, 1.70, 2.13和2.70mg/(gVSS×h).随着预处理过程中FNA浓度的增加,剩余污泥中死菌占总菌的比例由41%上升至80%.FNA预处理可使剩余污泥发酵同步反硝化系统SCOD的产量增加49%和污泥减量提高41%,同时使系统反硝化能力提高40%. 此外, FNA预处理可使该系统中温室气体N2O产量占NO2-还原量的百分比减少58%. 相似文献
508.
509.
污泥厌氧消化研究动态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污泥厌氧消化预处理、污泥与其它有机物混合消化及污泥消化新工艺的研究和探讨,得出结论认为:将污泥消化与现有成熟污水处理工艺整合,进行综合处理,有利于实现废物的资源化处置,并可降低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510.
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官厅水库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官厅水库下游三家店水库水源水进行生物陶粒滤池预处理的现场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气水比为1∶1,滤速6m/h,水温高于5℃的运行条件下,生物陶粒滤池工艺对水中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10%~18%,氨氮的去除率为80%~98%,出水浊度降低到2NTU以下;气水比为1∶1,滤速4m/h,水温0℃~4℃的情况下,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为5%~12%,氨氮的去除率为65%~80%,出水浊度降低到3NTU以下。 相似文献